《资本论》导读XXXX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导读人王天义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资本论》导读序言: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自1867年出版以来一直在世界广为流传,并被称作“工人阶级的圣经”•当人类社会进入第二个千年的时候,主要由于《资本论》和《宣言》的影响,马克思被西方世界评为千年思想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论》作为分析危机产生原因的重要著作,在西方世界又被抢购一空•2010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学“经典”,他列出的18本书中有3本直接与《资本论》有关……习近平论学习《资本论》-2012年6月19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追本溯源,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指导之下取得的。《资本论》作为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要学以致用,切实发挥理论的现实指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结:学习《资本论》的当代意义•《资本论》是20世纪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理论精华•《资本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资本论》阐明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方法是认识当代世界经济社会运动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资本论》的理论框架和主题思想三、《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价值讲课内容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资本论》的思想来源1、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发展和终结(1)威廉·配第提出劳动价值论(1662)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亚当·斯密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1776)(3)大卫·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把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到顶点并送到终点(1817)1843年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7年冬关于《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演讲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1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2稿)1864——1865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3稿)1867年马克思亲自校订出版《资本论》第1卷1885年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第2卷1894年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第3卷1859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二)《资本论》的写作及出版(三)《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由国民财富转向生产关系“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由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研究方法:唯物史观“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枯。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二、《资本论》的理论框架和主题思想(一)《资本论》的理论框架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二)《资本论》的主要原理《资本论》第一卷的三大原理商品资本货币价值剩余积累资本《资本论》第二卷的二大原理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G——W…P…W′——G′·G——W…P…W′……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I(v+m)=IIcI(c+v+m)=Ic+IIcII(c+v+m)=I(v+m)+II(v+m)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借贷资本和信用理论各阶级收入及其源泉理论土地所有权和地租理论《资本论》第三卷的五大原理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股份公司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三种收入和三大阶级“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整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35页。(三)《资本论》的主题思想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流通剩余价值分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论》的理论创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刚出版后(1868.1.18)给恩格斯的信中提出了他的《资本论》中有三个崭新因素:(一)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末,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二)工资第一次被描写为隐藏在它后面的一种关系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这一点通过工资的两种形式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得到了确切的说明;(三)过去的一切经济学一开始就把表现为地租、利润、利息等固定形式的剩余价值特殊部分当作已知的东西来加以研究,与此相反,我首先研究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见《资本论》书信集第250页)以这三个崭新因素为内核,形成了《资本论》的创新体系。商品价值旧价值新价值工资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第一个崭新因素劳动二重性第三个崭新因素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和它的各种特殊形式第二个崭新因素工资的本质《资本论》中的三个崭新因素《资本论》的理论局限和历史局限第一册《资本》第一篇《资本一般》绪论:第一章《商品》,第二章《货币》第三章《资本一般》1、资本的生产过程2、资本的流通过程3、两者的统一,或资本和利润、利息第二篇《竞争》第三篇《信用》第四篇《股份资本》第二册《土地所有制》第三册《雇佣劳动》第四册《国家》第五册《对外贸易》第六册《世界市场》《资本论》中对商品经济历史发展的认识,对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都带有历史的局限性《资本一般》是精髓,具有决定性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9卷,483页1862年12月28日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以《资本论》为标题,而把《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副标题三、《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邓小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资本论》中关于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与我国现实生产交换消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生产人的生产生产消费个人消费分配消费交换分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生产条件分配国民收入分配生产资料交换消费资料交换人的生产产品生产个人消费生产消费(二)《资本论》中的虚拟资本理论与我国现实1、实体资本-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能为所有者带来收入,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复本。它的主要形式是股票和债券。股票是股份公司的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国债券是消灭了的资本的纸制复本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化资产、股指期货、外汇期货等则是由股票、外汇交易衍生的,可以说是虚拟资本的虚拟资本实体资本是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实际作用创造产品和服务等社会财富的资本虚拟资本的特征(1)本身没有价值,是消灭掉的或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2)作为所有权证书,能够定期为其所有者带来收入(3)不进入生产和消费环节,只处在流通领域以有价证券形式作为商品进行买卖。具有高流动性、高风险性虚拟资本最终决定于实体资本•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本原。如没有股份制企业,没有发行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的经济实体,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就不可能出现,虚拟资本也就不可能产生。•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利润源泉。虚拟资本虽然可能比较容易获得利润甚至大额利润,但它不能创造利润,它的利润最终来源于实体资本。虚拟资本能否实现价值增值,必须以企业实体资本运作的有效性为前提。做强做大实体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撑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影响的纽带•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运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货币是财富的一般代表,是连接两种经济形态的纽带。•货币在信用活动下既是价值手段,也是流通手段,货币流动反映了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反映了经济资源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调整,并影响整体市场经济的运行。•货币政策工具是调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要杠杆。2、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二重作用促进优化配置,提高实体经济效益•通过股票债券发行,集中社会闲置货币资金用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潜在的生产力--现实生产力)•股票买卖和产权交易,是实现企业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杠杆(僵滞资产--活跃资产)•减少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促进资本和劳动力的转移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创新企业治理模式,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成立股份公司后,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公司也获得了独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创新了内部机制。•使经营管理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完成了经理革命。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减少进入实体经济部门的资本,降低资本的有效利用率•虚拟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银行呆坏账的大量增加,动摇了实体经济的信用基础•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可能会使国际经济陷入动荡和危机之中•虚拟经济的扩张可能引发泡沫经济3、金融创新和市场监管•创新是金融生命力的体现,金融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金融创新的过程,就趋势而言,金融创新给经济活动带来的效果要大大超过其给经济体系带来的风险,否则的话我们就只有回到物物交换的时代。•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钱币的两面。脱离监管的金融创新就如同没有法制的社会一样。金融创新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前提是与创新同步的风险监管。•实现金融安全的根本途径在于,不断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同时不断强化金融监管,保持金融稳定。•金融安全是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的平衡,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三)《资本论》中的地租地价理论与我国现实1、土地等级与级差地租•对肥沃的土地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收取较多的地租是级差地租I。•而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来的级差地租Ⅱ,在租约期内归土地租种者,在租约期满后收回土地再出租时,提高的地租归地主所有。•根据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在我国,级差地租Ⅰ主要应用在经营城市上;级差地租Ⅱ主要应用在土地的家庭承包期的长短上。•马克思认为,被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强行“攫取、拦截和扣留”的“剩余价值超过平均利润的余额”就是绝对地租。•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Ⅱ,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30页。2、土地所有权与绝对地租3、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价格相当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等于购买这块土地后将其出租所得的地租。土地价格的计算公式是:地价=地租/利息率地价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地租的高低,二是利息率的高低,它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成反比。4、中国房地产发展问题•中国的经济市场化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商品化和资本化。•在中国土地市场化和人口的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日益稀缺,房地产投资必将伴随着巨大的土地与房产增值。•为了争夺这笔巨大财富将会引发一系列矛盾与冲突,房地产问题可能是中国今后10年最为重大的经济问题。•房地产业是产业链长、牵扯面广、敏感性强的支柱产业。•根据各国发展房地产业的经验,凡是将房市作为消费市场的、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的,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就比较小。凡是将房市作为投资市场来发展的,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就比较大。房屋的价格包含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