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国家预算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第四节中国分税制改革第一节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theconceptandthetypes)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thebudgetlevelsandtheirauthorities)三、国家预算原则(theprinciples)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theconceptandthetypes)A、国家预算的起源和发展(一)国家预算起源于英国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加强财政管理3、财政活动的货币化(二)国家预算是政治民主化、科学化的产物B、国家预算的概念(一)概念: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二)理解1、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2、法定程序审批的法律文书3、国家预算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C.国家预算的类型(一)按国家预算计划表格的安排不同:(形式的区别)1、单式预算2、复式预算1、单式预算(1)含义:是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预算总表内,形成一个收支对照表的预算编制形式。(2)优缺点优点:符合预算完整性原则;缺点:没有把全部的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列和分别汇集平衡,不便于对财政经济活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一种投入型预算。2、复式预算(1)起源:丹麦(2)含义:将预算年度内全部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或是经常性与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3)复式预算的优缺点优点:编制复式预算使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泾渭分明反映出来的盈余或赤字真实可靠,且能保证国家债务收入用于建设性支出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及宏观经济的分析和调控缺点:仍是投入型预算,不能反映预算支出的效果,只能反映支出的用途和数量;完善:编制产出型预算和效益预算(二)按国家预算指标(预算数字)的确定不同:内容的区别1、增量预算2、零基预算1、增量预算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的。我国预算编制基本上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优缺点:编制方法较为简便,易于操作;但存在编制方法的不科学、不规范、欠公平、造成预算约束软化。2、零基预算(1)含义: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所以有人称之人“不连续的预算”。最早产生在美国,由私人企业发展而来;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省市先后试行了零基预算(2)优缺点优点:有利于控制政府支出,提高支出效益;有利于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制定正确的决策缺点:工作量大技术要求水平高(三)其他类型预算1、绩效预算含义:按政府部门职能及施政计划,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原理,分析过去政府财政支出成本效益,以决定现在和未来的政府活动,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要的支出费用2、计划--规划预算(1)具体做法:制定目标可行性详细计划备选方案成本效益分析选定方案编制预算(2)特点:着眼于提高预算支出的整体效益,并将效益分析贯穿始终。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各级政府的职权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第一节政府和市场三、国家预算的原则1、公开性2、可靠性3、完整性4、统一性5、年度性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第二节预算管理体制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enhancemanagementandsupervisionunderthelaw)二、编制部门预算(thedepartmentbudgetthepurchasingsystemofthegovernment)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thepurchasingsystemofthegovernment)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centralizedpaymentsystemoftreasury)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tworoutesbetweenrevenueandexpenditure)(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现有预算,后有支出;细化预算、提前编制预算;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二)编制部门预算;要求各部门必须将本部门所属各司局、各基层单位所需各类不同性质的资金,综合为统一平衡的部门预算,体现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二)部门预算的内容部门预算的编制与管理过程总共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单位第一次上报阶段(简称一上阶段)财局第一次批复阶段(简称一下阶段)单位再次上报阶段(简称二上阶段)财局第二次批复阶段(简称二下阶段)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2、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和流程制度化;3、使预算细化到部门、项目,有利于监督;4、实现了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2、政府采购当事人3、政府采购方式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四)建立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由政府财政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进行集中收纳管理,同时,对各部门和各单位的支付过程实行集中统一处理的制度。(一)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三)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1)缺乏严格的预算约束和预算监督;(2)财政资金周转过程中的沉淀分散在各部门;(3)不利于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点(1)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帐户,各单位在统一帐户下设立分类帐户,实行集中管理,预算外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帐户保存;(2)可以在经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3)除某些特殊用途外,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1、做好准备工作;2、建立资金管理方式;3、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工资支付零星支出支付转移支出支付(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一)什么是“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从收入方面看,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并减少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占压;从支出方面看,主要是收支脱钩,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支出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二)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新型复式预算;(三)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科目体系;1取消一部分反映政府竞争性、营利性支出的预算科目;2细化预算科目;3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4科目名称力求简化、通俗;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themanagerialsystemofthebudgetanditsclassification)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contentsofthebudgetsystemwithgradationandtaxdistribution)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1、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基本内容2、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1、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基本内容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它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1.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2.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3.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一)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分级分税预算体制的要点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P3541、经济标准: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2、政治标准:集权与分权关系3.中央于地方之间收支划分的案例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责任归属支出项目中央中央、地方地方、中央地方国防、外交、外贸、金融和货币政策、管制地区间贸易个人福利补贴、失业保险、全国性交通环境保护、工农科研支持、教育地区性交通、卫生、供水、下水道、垃圾、警察、消防、公园、娱乐设施13-1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税种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关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销售税财产税对用户收费联邦联邦、州联邦、州、地方州地方各级联邦联邦、省联邦、省联邦省地方各级联邦联邦、州各级联邦、州州、地方各级中央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各级表13-2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国别转移前中央收入的比重转移后中央收入的比重中央支出的比重英国(1990)美国(1990)澳大利亚(1991)加拿大(1989)阿根廷(1989)印度(1989)印度尼西亚(1990)895871496268907142513157448270495134535483表13-3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1.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功能2.无条件的均衡拨款和专项拨款3.粘蝇纸效应(Flypapereffect)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功能(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2)弥补横向财政缺口(4)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3)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转移支付制度体制补助定额补助(原价制补助)企事业单位划转补助税收返还两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出口退税基数返还专项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支出补助社会保障补助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乡机构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制改革转移支付天然林保护转移支付退耕还林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财力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无条件的均衡拨款和专项拨款某地区应得的转移支付拨款=该地区标准支出-标准收入某地区实际可得的转移支付拨款=[中央实际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