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信用第一篇范畴2第二章目录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第二节高利贷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第四节信用的内容与形式第五节股份公司第六节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3第二章信用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4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什么是信用1.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信用,是借贷行为的集合。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2.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5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1.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2.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货币借贷。3.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6第二章信用第二节高利贷7第二节高利贷高利贷的特点1.极高的利率是界定高利贷的基本特征。它广泛存在于古代;2.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应视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8第二节高利贷畸高利率存在的条件1.就借者说,关系身家性命,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为挥霍,也不怕利率高);2.贷者不是慈善家,是追逐回报的经济人:——向这方面贷放的货币有限,奇货可居;——极高风险的补偿……9第二节高利贷对高利贷的态度1.西方历史上的主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政策上的取缔。2.中国历史上的主流:谴责贷者;救助借者;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借贷。10第二节高利贷我国的民间借贷1.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2.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蔑视、谴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3.应取的对策。11第二章信用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12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债权债务关系覆盖整个经济生活1.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赤字。2.任何货币盈余或货币赤字,都同时意味着相应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13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部门的划分及其一般的盈余/赤字规律将具有相同经济活动性质的经济行为主体分别归类,划为部门;一般划为5部门:⑴个人部门——盈余;⑵企业部门——赤字;⑶政府部门——多为赤字;⑷国外部门——盈余赤字互见;⑸金融部门——调剂盈余赤字。14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资金流量分析1.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分部门的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2.模型依据的恒等式:Y=C+I+X-M15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资金流量分析3.资金流量模型:16第二章信用第四节信用的内容与形式17第四节信用的内容与形式商业信用1.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作为卖主的企业以赊销方式对作为买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2.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联系形式;与交易相伴而生的商业信用,必然是基本的信用形式。18第四节信用的内容与形式商业票据1.本票与汇票。2.票据的“无因性”和“不可争辩性”。19第四节信用的内容与形式银行信用1.由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作为媒介的信用。2.银行券——银行家的票据。3.银行家能否无限地签发银行券?20第四节信用的内容与形式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1.票据贴现: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2.银行承兑票据: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21第四节信用的内容与形式国家信用1.国家从国内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内债;从国外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外债。2.要求“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是不符合现代经济的观点。3.国债的规模允许有多大,这是一个需要专门讨论的问题。22第四节信用的内容与形式消费信用1.现代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放在现代经济背景上考察,消费信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3.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没有消费信用。23资本输出与国际资本流动1.资本输出的理论,概括了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扩张的史实。但已不能简单用来论证改变了的国际关系格局。2.国际资本流动,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但反映着更为复杂国际经济联系。贫富、强弱、控制与反控制……依然是客观存在。国际信用24第四节国际信用国际信用的形式1.国外商业性借贷。2.国外直接投资:国外的直接投资,不完全等同于简单借贷,但投资一旦跨出国界,立即构成国与国之间债权债务总体的一部分。25国外直接投资和外债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180000197019801985199019951997199819992000百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外债总额第四节国际信用我国对国际信用的利用26第二章信用第五节股份公司27第五节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1.有限责任股份公司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主导组织形式,其特征:——公司的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权证,持有人为股东,股东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股东不能退股,但可以出售、转让;——股东有投票权;但大量小股东,所以买股票,勿宁说是选择一种保存自己财富的形式;——经营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28第五节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与信用2.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是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前提条件:⑴货币资金的借贷市场极大的拓展,使股票的发行和转让成为可能;⑵投资而只负有限责任的创意,是“投资”准则与“借贷”准则融合的产物。29第二章信用第六节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30第六节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守信与失信1.作为借贷行为的信用,包含守信与失信两个侧面;它们总是相互伴随而存在。2.失信并不等于蓄意赖账;除去赖账,还有种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失信行为的产生。3.就总体来说,失信行为超过一定规模,将会降低信用的作用;如果持续地、大量地存在,必然威胁信用范畴本身。31第六节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维护信用机制的发展1.经济生活本身必然发展维护守信的机制。守信机制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的权衡;是失信成本的约束。2.失信成本的趋降和制度化约束的加强。3.分散不可抗拒原因所导致失信的风险的机制;对于失信连锁反应的防范机制。4.法制建设和道德规范。32第六节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我国当前的“信用缺失”与信用秩序重建1.失信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信用联系;不遵守承诺的坏风气也扩展到借贷关系之外。2.在计划经济中,信用只是资源配置的辅助性手段,自然形成轻视信用运作的观念;体制转轨的种种困难,削弱了保证正常守信秩序的基础条件。33第六节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我国当前的“信用缺失”与信用秩序重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关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信用秩序的经济根基。4.“重建诚信”是覆盖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全面课题;强调诚信作为行为规范,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