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理论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信用理论复习提纲第二章:西方主要的信用思想及其观点;西方关于信用本质观点价值和缺陷。关于信用本质的观点1狭义信用论——信用借贷论:核心观点:信用就是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它是一种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经济范畴。2广义信用论——信用能力论:核心观点:信用是债权人对债务人偿债能力及其承诺兑现的信任,它是表明债务人资产能力的经济范畴。代表人物:洛克、休谟关于狭义信用论的评价积极意义:狭义信用论是西方早期古典信用思想,虽比较朴素和表观,但它使人们开始关注信用现象,引导人们探索信用的本质。主要缺陷:1、把信用现象当作信用本质货币借贷和商品赊销只是一种经济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经济现象?原因?——信用2、混淆了信用方式与信用本质的区别货币借贷和商品赊销只是一种交易方式,支持这种交易方式的基础是什么?——信用3、没有给出信用的定义关于广义信用论的评价积极意义:广义信用论比狭义信用论在广度和深度上对信用现象和本质的探讨都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并且在基于资产的履约能力和基于信誉的心理信任两方面探及了信用的某些本质规定,并且在经济意义上给出了信用的定义。主要缺陷:1、把客观现象归因于主观心理把借贷和赊销这些信用现象归因于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信任从何而来?这种信任普遍性的制度基础是什么?——信用2、把信用本质归之于偿债能力如果信用就是偿债能力,就是资产,那么有钱人就一定讲信用?有钱人就一定有信用?——信用关于信本质思想的评价主要成就:西方信用本质的思想在信用现象、条件、心理、方式等方面对信用的本质做了大量的探讨,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在触及了信用本质的某些方面。主要缺陷:1、把信用现象片面地看成是经济现象,故而把信用仅仅当作经济范畴。是否在经济领域之外就没有信用现象了?2、把信用的一些表象(现象、方式、心理、条件)当作信用本质。3、未能揭示信用的内在本质,也未能在一般意义上给出信用的科学定义。信用媒介论核心观点:信用不创造资本,只转移或再分配资本(使用权)。因此,其功能在于转移或分配资本的媒介作用关于信用媒介论的评价积极意义:揭示了信用在生产、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媒介作用——通过信用媒介作用使生产、交易的规模和效率大为提高。主要缺陷:只看到银行信用的媒介作用,认为信用仅仅是转移和再分配现有资本的一种工具。而否认创造资本的作用,尽管所创造的资本不是真实资本而是虚拟资本。信用创造论核心观点:信用创造资本,通过信用量的增加与扩展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繁荣商业。银行具有无限创造信用的能力。关于信用创造论的评价积极意义:认为信用具有货币一样的购买力,能形成资本实有其合理的一面,因而成为现代西方最有影响的信用理论。主要缺陷:1、把信用完全等同于货币,把信用看成与真实资本一样的财富;2、过度强调信用能够创造真实资本,把信用对财富的索取权看作财富本身;3、认为银行有无限的信用创造力。信用调节论核心观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能够通过货币信用政策去调节和治理。关于信用调节论的评价积极意义:揭示了银行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调节功能客观性。主要缺陷:夸大信用调节的作用,认为可以此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却缺乏理论的可靠逻辑和实践的事实依据。第三章:中国古代主要信用思想及其观点,中国现代信用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和渊源;中国古代主要信用思想的价值和缺陷;中国现代主要信用思想的价值和缺陷。中国古代主要信用思想伦理信用观核心观点:信用是一种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源自于儒家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及其他儒家思想家主要论述:儒家五项基本道德规范(道德五常)——“仁义礼智信”交易信用观核心观点:信用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商业规则或兴商之道。源自于民间商人的实践体验和自发思想,不成系统。代表人物:民间商人契约信用观核心观点:信用是一种契约,它能保证人们尊约守诺。强调人们的尊约守诺对书面契约的依赖性。它源自于民间社会的实践体验和自发思想,不成系统。中国现代信用思想经济学派的信用思想信用借贷观核心观点:全盘继承西方信用借贷论的思想,认为信用就是借贷或赊销现象信用成约观核心观点:信用是一种经济交往中实现约诺的行为及其获得的信任。信用能力观(原法律信用观)核心观点:信用是指债务人的经济能力或偿债能力以及社会的评价。传统学派的信用思想原义伦理观完全继承儒家传统的信用思想。认为信用是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经济伦理观核心观点:这种观点虽承认信用是一种道德规范,但不承认它是一种社会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而仅仅它是经济领域的道德规范。社会规则观核心观点:信用是社会最基本的行为规则。关于伦理信用观的评价一、儒家的信用思想的价值1、认为信用是一种道德规范的思想,揭示了中国文化中信用的“行为规范”本质。2、认为信用是社会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思想,揭示了信用的基本社会功能。3、认为信用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做人做事要言而有信的思想,揭示了信用规范的普遍性特征。4、认为信用是内心的“诚”和行动的“信”的辨证统一的思想,揭示了信用实现的基本要件。二、儒家的信用思想的不足1、将信用规范局限于道德规范,过于狭隘。2、强调信用的精神利益价值而忽视信用的物质利益价值,过于偏颇。关于交易信用观的评价一、交易信用观的价值揭示了商业交易中信用规范的经济利益价值,即信用有助于商家长远商业利益的实现。二、交易信用观的不足由于受历史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这种观点一直处于自发的、感性的形态而没有发展成完整而系统的经济信用理论。关于契约信用观的评价一、契约信用观的价值对信用与契约的关系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信用是契约实现的核心,而契约又是信用的基础、形式和保证。揭示了信用与契约的某些内在关系。二、契约信用观的不足过于注重信用实现的保障形式,而未探及信用自身的本质和内涵。关于信用借贷观的评价国内信用借贷观的思想内核基本秉承了西方狭义信用论的思想,只对信用现象表面化、片面化、简单化的描述。即未探及信用的本质,也没有任何基于中国国情和文化创新内容。此外,国内信用借贷观在信用的具体定义上也比较混乱,有的把信用定义为“借贷行为”,也有的定义为“借贷能力”,有的则定义为“借贷偿还”,还有的定义为“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特殊价值运动形式”等等。关于信用成约观的评价一、信用成约观的价值1、信用成约观突破了信用借贷观对信用定义的狭义、片面和混乱,认为信用是一种履行约诺的行为及其获得的他人信任,从而推进了人们对信用本质的认识。2、信用成约观的分析视角突破了信用借贷观的商品赊销和货币借贷的范围而覆盖了经济活动的全部。二、信用成约观的不足1、把信用归结为守约行为,过于表面。2、把信用归结为因守约而获得的信任,过于片面。3、认为信用是“从属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过于狭隘。关于信用能力观的评价一、信用能力观的价值信用能力观把信用理解成社会对债务人偿债能力的信赖和评价,显然它的合理之处在于它揭示了偿债能力是债务人实现偿债承诺的必备客观条件。二、信用能力观的不足1、信用能力观把信用仅仅理解为偿债能力及其社会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信用行为的实现既要具备客观上的条件——相应的偿债能力,但更要具备主观上的条件——积极的偿债意愿,两者缺一不可。2、信用能力观把信用定义为对债务人偿债能力的社会评价,即把信用定义为本体对外在的映射。很显然,这个定义是从反映论的角度把社会对主体信用的认识当成主体信用本身,就像把树的影子当成树一样。而没有从本体论的角度去理解和定义信用。关于原义伦理观的评价一、原义伦理观的价值虽然原义伦理观的思想渊源是儒家伦理信用思想,但它对信用的起源的认识有别于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溯源,而是基于社会发展视角认为:信用是基于人本体对诚和实的内在道德要求以及对承诺之行为后果的责任感之上而发展起来的道德准则。其合理性在于对探索信用的起源和本质开阔了视野和思路。二、原义伦理观的不足与传统儒家伦理信用思想一致,认为信用作为规范只具有人格性而无功利性。然而,面对社会史和现实中俯拾皆是的信用功利性(信用规范的普适性和人们遵从信用规则的利益追求),这种观点的偏狭是显然的。关于经济伦理观的评价一、经济伦理观的价值经济伦理观继承了中国伦理信用的核心思想,即承认信用是一种道德规范。二、经济伦理观的不足经济伦理观接收了西方经济信用思想的共识基调——信用是一个经济范畴。由此其探索信用现象、问题和本质就被局限于经济伦理的视角。因而片面化是必然的。关于社会规则观的评价社会规则观基于中国的文化和实际,揭示了信用一般规范的本质,同时对信用的内涵、形态、范式、功能等信用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探索。建立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中国现代信用理论框架。第四章:中西信用思想的主要差异及其根源。信用与诚信之争的本质。中国信用文化的特征:在儒家伦理思想长期影响下的我国文化中,信用被当作一种道德规范而注重其精神价值。在行为上强调个人对信用规范的内省自律,在交往对象的评价和选择上注重个人的人性品质。西方信用文化的特征:而西方的文化则基于契约和私有财产之神圣的理念信用被当作实现经济目的的工具而注重其功利价值。在行为上强调制度的外在约束并在交往对象的评价和选择上注重主体的经济能力。中西信用思想的差异差异一:西方信用思想认为信用是经济现象;中国信用思想认为信用是一种行为规则。西方信用——借贷或赊销,偿债能力或对偿债能力的信任。中国信用——道德规范或社会最基本行为规范第五章:信用现象,信用本质及其论证,信用的内涵、边界,信用与诚信、信誉、信任的关系。第六章:信用的形态及其各种形态的特点;信用的范式及其主要范式判别和特点。信用的方式。第七章:信用范式和形态的发展历史;个体和群体信用的发展规律;第八章:信用实现、信用实现水平;信用实现水平的理论和实践评价;信用实现的基本要求及其条件。第九章:信用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及其结构;预测性信用评价及其原理;信用评价的边界、分类和原则。第十章:信用内生性、外生性功能的概念及其表现;信用作用的概念及其表现。关于考试方式:闭卷题型:一、名词解释(10题共30分)二、简答题(8题共32分)三、分析论述题(3题共38分)时间:2小时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