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Schultz,T.W.)主要内容人力资本的含义与作用医疗保健与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深化与智利外流人力资本形成的战略选择1.人力资本的含义与作用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的作用1.1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尤其是劳动者的质量或者说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劳动力的素质又包括身体素质和智力素质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是人的生物属性,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包括劳动者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及劳动者智力机能的完好状况等。智力素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劳动者的智力素质一般包括劳动者掌握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本的概念在古典经济学中早已出现。亚当·斯密(A.Smith)在《国富论》中就明确把劳动者的才能看作是资本存量的一部分,他指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象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①他认为在传统经济学中,资本实际上由生产活动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各种物质生产要素所构成。“虽然包括马歇尔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的此处或彼处也看到人力投资的现实意义,但人力投资却很少被纳入经济学家的正规的核心内容之中。”②舒尔茨认为不包括人力资本的资本概念是不完整的。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02年生于南达科他州。1930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任教于艾奥瓦州立学院。1943年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72年退休后被聘为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舒尔茨早期研究美国农业经济问题,后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发展中国家,并以学者身份担任美国农业部、商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建设开发银行等机构的顾问,参与经济咨询工作。他使农业经济学成为一般经济理论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并提出农民的行为是合乎理性的论点,指出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少,从而建立人力资本理论,被誉为人力资本概念之父,对农业经济、现代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对人类资源和人力资本作出重要理论贡献的又一代表人物是加利.S.贝克尔。他的理论最大贡献在于对已经存在的人力资本理论构造了该理论的微观经济基础,并使之数学化;把人力资本观点发展为确定劳动收入分配的一般理论。他对人力资本的成本和效益提出的概念是:效益包括文化、其他非货币利益,以及收入和职业的改善;成本是花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和因投入而被放弃的时间价值。他说:人力资本的概念被人们认为是堕落的,因为它把人作为机器处理;把上学学习看成是一项投资,而不是一种文化体验,被认为缺乏感情,而且显得极为狭隘。1.2人力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效率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余值增长率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收入水平2.医疗保健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形成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问题2.1人力资本的形成人力资本的形成同物质资本的形成一样,也是通过投资形成的。教育方面的投资教育方面的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于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的投资。保健方面的投资从广义上来讲,用于影响劳动者寿命、体力、耐力和精力等方面的费用,都属于保健方面的投资。国内流动的投资移民入境的投资人力资本的形式(1)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包括用于各类学校的费用、用于职业培训、岗位培训等方面的费用。按照舒尔茨的理论,教育的总费用,还包括受教育者因学习而放弃工作所得的收入在内。(2)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广义地说,包括凡可以影响劳动者的预期寿命、体力、精力和耐久力的所有费用。(3)个人和家庭用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费用。因为这种迁移将有助于解决国内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余缺调剂问题。2.2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问题疾病仍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营养不良问题非常严重环境卫生质量不高医疗保健设施不足,且分布不合理医疗保健意识不高3.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3.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亚当•斯密早在十八世纪就已察觉教育具有经济价值。他指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费里德里希•李斯特首次提出了“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的概念,强调教育、科学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柯布•道格拉斯提出了生产函数的概念,为后来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准备了条件。斯特米林率先提出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开了定量研究教育经济价值的先河。3.2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成本教育的收益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3.2.1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是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程度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按教育成本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个人成本是指学生为了学习而由其个人或家庭直接支付的各种费用和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社会成本是指由社会支付的教育费用和间接成本。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社会间接成本包括社会所放弃的收入、免税成本、潜在的租金和折旧费。3.2.2教育的收益教育的收益是教育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种种有益效果,也称教育的经济收益。按收益对象的不同,教育的收益可以划分为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个人收益:受教育者个人通过受教育所获得的这些好处,就是教育的个人收益。按其是否以货币的形式获得,教育的个人收益又可以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不同受教育程度者之间的这种终生收入的差别,就是教育给个人带来的直接收益。教育的间接个人收益,既包括受教育者个人较大的职业适应性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也包括受教育者因个人较强的能力而实现的支出的节省等方面。社会收益,是指受教育者本人不能完全占有的而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共同得到的收益。教育的社会收益也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收益两种。直接的社会收益。教育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增长。间接的社会收益。教育间接的社会收益,主要表现为政治上和道德上的收益。3.2.3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所谓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主要就是通过计算教育投资的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1RR)两种方法来进行的,从计算的结果中来分析某级教育决策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方法一:净现值法V为n年的全部预期收入:G=n年的全部预期成本:净现值公式可以表示为:ntttrEV1)1(ntttrCG1)1(nttttrCENPV1)1(方法二: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就是贴现成本之和与贴现收益之和相等时的贴现率。内部收益率可以通过下列方程求出:或者=0其中,i=内部收益率,即IRRntntttttiCiE11)1()1(nttttiCE1)1(3.3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教育投资,尤其是入学人数和入学率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据统计,1950-1980年,发展中国家(除中国和北朝鲜)的小学入学人数从0.93亿增加到了4.43亿,增加4.8倍;中学入学人数从800万增加到了1.55亿,增加19.4倍;大学入学人数从100万增加到了1700万,增加16倍。3.3.1公共教育费用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水平仍然很低1980年和1985年在教育方面的人均实际公共支出(美元,1980年价格)国家数19801985发展中国家其中: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其他东亚国家西亚地中海地区西半球94539537642537.9482.7021.506.5572.6318.26218.3493.9584.0838.6838.6820.938.95126.0722.44192.1274.6677.883.3.2入学人数增长迅速,但辍学率很高部分发展中国家各层次教育的总入学率小学19801996中学19801996高等教育19801996东亚和太平洋欧洲和中亚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北非和中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111118991001051138796761007877436987834252426427481527383032141911165613部分发展中国家小学辍学率国家197019801990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拉丁美洲平均中国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亚洲平均3678234311344138152051255721347824431230323615206125231534802344283052421523143013143.3.3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3.3.4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发展中国家没有很好的研究本国的经济文化条件以及本国特殊的国情,而是一味的追随发达国家,盲目模仿、照抄照搬适合发达国家特点的教育体制,结果,无论是教育的内容、结构还是专业的设置都不符合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中国家有70%的儿童生活在农村,并在农村上学,由于中小学辍学率高,大概有80%的入学者会在农村度过一生。3.3.5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很少一般来说,接受各种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低于15%的属于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超过15%时就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超过50%的就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目前,北美洲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84%,OECD各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50%,中等收入国家超过20%,发展中国家一般为8%。2000年大学生的平均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7%-8%。3.3.6教育不平等现象严重教育吉尼系数是通过入学率、资金、成绩等数据来计算的,并将人口中不同群体和不同时间受教育的情况考虑在内。从1970-1990年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吉尼系数来看,韩国的教育吉尼系数从0.51降到0.22;印度的教育吉尼系数从0.80降到0.69;而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秘鲁和委内瑞拉的的教育吉尼系数都有缓慢的上升。政府推动教育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有关经济表明,政府在教育上的开支与经济增长没有一定的必然关系,因为慷慨的教育支出并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后者则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第二,经验表明,过度集权化的教育制度往往引发信息失衡、责任心不强、教育资源浪费而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应该改变原先的“自上而下”模式,转而采取“客户推动”模式。第三,制定有效帮助穷人接受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如果大量穷人的孩子不能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或者这种教育投入经常不足,会引发社会、经济问题,最终仍然要政府承担代价。第四,注意教育内容的改革,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第五,政府还要鼓励国家间的知识的交流。4.教育深化与智利外流教育深化知识失业智力外流4.1教育深化基础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很高,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逐渐下降的。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把大量的财力用于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投资上,盲目追求西方的标准,大力发展高层教育。结果,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异常迅速。这种情况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深化,或者说是教育过度(over-education)问题。4.2知识失业伴随着教育深化,出现了知识失业(educatedunemployment)现象。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大量的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处在闲置和半闲置状态中物质资源的耗费过度,大量的财力、物力都用于教育的投资,以致于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力度不够4.3智力外流智力外流(braindrain)是指发展中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