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实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课鸦片战争1一、鸦片战争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国际: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准备侵略中国。国内: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直接原因走私鸦片: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此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2、经过(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2)扩大:1841年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朝爱国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4)结果: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3、鸦片战争的影响(1)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半殖民地,是从国家主权来说。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是一种倒退。半封建,是从社会形态来说。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客观上是一种进步。)(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半殖半封社会,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参考资料,少熬夜!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包括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3)中国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旧民主主义革命反侵略反封建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反侵略反封建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4)中国思想领域发生变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新思潮实质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5)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权益直接原因: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856年,英俊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请政府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并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③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损害(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参考资料,少熬夜!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春秋时期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二、战国时期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3、郡县制(地方)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一、西汉(一)七国之乱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参考资料,少熬夜!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2、过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二)汉武帝改革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2、措施: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要点解析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3、作用: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二、唐代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三、五代十国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四、宋太祖改革(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收精兵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参考资料,少熬夜!(2)削实权兵权——枢密院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行政权——中枢门下(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3)制钱谷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2、影响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②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2、发展(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②枢密院——负责军事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二、明朝皇权的加强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3、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注意:“票拟”和“批红”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参考资料,少熬夜!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2、军机处的设立(1)时间:清雍正年间(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3)影响: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一、两次鸦片战争鸦片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1860年《北京条约》规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