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成本和收益•人力资本理论的演变历程•人力资本理论评析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定义•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异同•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凝聚在(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但不能被继承和被转让。•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人力资本不能够转让和买卖;人的年龄及其变化对人力资本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力资本受许多自然条件的约束;人力资本受承载者个人偏好的影响;人力资本既是经济资源,也是涵义广泛的社会资源。•1.教育与培训;•2.医疗卫生保健;•3.个人和家庭为适应于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如:劳动力国内交流流动;智力引进、移民入境。•4.信息获得。•第一,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作用的结果,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第二,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都是通过投资形成实现的,对人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对物投资形成物力资本;•第三,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均具有资本的性质,均具有带来利润的作用。•第一,物力资本的所有权可以买卖、转让或被继承,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可能买卖、转让或继承;•第二,耐用物力资本可以储存,而人力资本不能长期储存不用人力资本的成本和收益•教育的成本•教育的收益人力资本理论的演变历程•第一代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丹尼森、贝克尔•第二代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国家论•第三代人力资本理论新一代人力资本理论从分析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制度、人力资本产权等不同角度来阐释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本理论。社会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框架60时年代是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了过度教育、超度教育等现象,人力资本理论遭到怀疑。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学术界称其为“新增长理论”50、60年代出现过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不同的另一种论述人力资本的思路——增长理论•第一代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背景(一)社会背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使现代生产由于科学技术同生产的紧密结合,导致了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的深刻变化,进而对人的素质与劳动力素质,以及劳动就业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与建立,反映了当时资本集团的经济利益和要求。•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更促使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增加已经不能完全解释新时期的经济增长。60年代后的西方发展经济学也从注重实物资本的投资和引进,转向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在这种条件下,产生了人力资本理论。(二)理论背景•人力资本理论的“原始形态”,可以追溯到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他的敏锐直觉使他意识到在生产过程中除了机器、工具、建筑物、改良的土地等有形物质之外,劳动者在知识技能上的提高在生产中也能起作用,从而把这一部分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纳入固定资本范畴。•在亚当·斯密之后,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区分了“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这两个概念,并强调教育、科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曾观察到“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仅处于滥觞阶段。理论溯源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舒尔茨的观点舒尔茨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人力资本之父”,当时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的舒尔茨于1960年12月在美国经济学会第73届年会上发表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讲话,鲜明的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并解释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被誉为教育经济学的“独立宣言”。•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区域性、主体性,人力资本的生产具有高成本、长周期和层级性的特征。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果无限制的无成本或低成本地获取使用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极为稀缺的主要依靠公共资源生产的人力资本,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落后地区应采取经济措施,如合约投资——与享受公共或组织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签订工作期限的合约,违约赔偿等保护自身的权利。•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通过分析“教育投资—劳动生产率—收入增加(经济增长)”证实教育的经济价值;•教育投资是形成人力资本的核心;•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高收入国家中人的时间价值显著地高于低收入国家。而且,时间价值的提高,“借助于由言语组成的法律”或“通过政府的指令”都无法实现,只有在经济增长和收入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才能够达到目标。•教育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教育不是生产中的单独因素,是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知识增进”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五分之三在起作用。丹尼森的观点•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考虑当前的经济收益,又要考虑未来的经济收益;•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培训包括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两种;•收集信息、情报资料是人力资本内容之一,同样具有经济价值;在知识爆发的年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巨库,人们难免时时发出“乱花迷眼”的感叹和阡陌纵横的选择困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是可以计量的。贝克尔的观点(一)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二)理论上的合理性(三)局限性•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力质量问题被忽视,甚至被否定。新兴的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则有力地驳斥这些传统的理论观点,认为空间、能源和耕地并不能决定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将由人类的才智进化来决定。•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理论上改变了以物质资本投资为主导的理论格局,为经济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是有贡献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的作用胜过物的作用,也是可取的;•人力资本理论十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对于探讨人口问题、劳动力结构性就业和人才质量问题,是有意义;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的观点同样是合理的。•人力资本理论,把一切都资本化了,因此,它具有阶级局限性的一面;•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程度是造成工资等级差别的原因,这是不切实际的。•人力资本理论从方法论上,力图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自己的体系,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一方面有其可取的地方,但同时也有其弱点。第二节新思潮和新理论流派的发展——第二代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而社会不平等、经济发展缓慢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人们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等的双重目标的追求,再加上70年代早期的经济滞胀,促使人们对国家经济发展目标重现进行审视。•相比人力资本理论而言,筛选假设理论中教育投资与较高收入之间的传导机制,是较高的文凭,而不是人力资本理论所谓的较高的能力或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教育投资较高的文凭(较高能力的信号)较高的收入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强调教育具有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功能的理论。激进的社会化理论不同意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分析,认为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不是在于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而是在于它的社会化作用。•从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上说,教育不但没有促进社会平等,而且还会再生产社会不平等。社会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单单假定只存在一个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对此提出挑战。认为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两个或多个相互之间极少或没有劳动力流动的部分,不同背景的人将进入不同的市场,从而有不同的待遇。教育的经济价值不在于提高个人的生产能力,而在于它是确定一个人在哪一种劳动力市场工作的一个决定因素。•如果说可以证明在市场经济国家,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可以为个人带来更高收入的假设成立,那么我国教育收益率,特别是高等教育收益率低下的现象,可以用来证实在缺乏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和收入之间的关系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国家论指出,美国的学校教育是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即国家的一部分。要了解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就要从教育是国家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出发进行研究。如,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相关关系,教育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力取决于它对国家政策的影响程度。•国家论为我们从国家政体的角度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国家论新一代人力资本理论新一代人力资本理论从分析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制度、人力资本产权等不同角度来阐释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本理论。•1992年,斯堪的亚公司推出如下度量公式:智力资本(IC)=市场价值(MV)—账面价值(BV);智力资本(IC)=人力资本+结构资本。•该公式说明知识经济时代下,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本不再仅仅指企业雇员的知识水平、经验以及为客户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包括雇员知识更新、共享公司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本是企业中每个人优秀品质和能力的总和,企业应使其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还应使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结构资本和永久核心能力,而不是随人员流动而流失。•人力资本的生产过程,是在“载体”上“凝聚”“可交流的知识”和“不可交流的知识”的过程。“可交流的知识”可以分为四类: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制度知识和意识形态知识。“不可交流的”包括思维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类。如: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操作、科技发明、工程设计图纸、理论创新论著、设计方案、文学著作、艺术作品等。•从企业人力资本理论实践发展看,发生了企业家职能分离并独立出来专业经理人阶层,出现了“人力资本持股制”。以前听说过“小麦银行”、“粮食银行”,现在专门成立有知识银行,银行吸存的不是现金,而是知识、科技发明和项目专利;银行发行的不是钞票,而是公司股票和盈利前景。•从企业知识资本理论实践发展看,出现了知识型企业与知识管理。知识型企业是指这个企业的生命力主要靠知识的累积来创造。好的企业的产品是通过创造来实现的,比如索尼,就需要一批非常强的人才来作支持,但光有人才又不如能够管理知识的企业做的好,因为管理能让人才互相学习。如果一个公司中,只有几个大腕儿,关键的人物,运转才能良好的话,别人又都玩不转,公司的发展就很危险。•知识资本在于提升人力和知识的价值,使人力和知识得以合理结合,提炼组织的共同智商。•知识资本减少重复劳动,今天做过的事第二天没必要重复,每个人可以在别人已经做好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知识资本避免组织失忆。许多组织面临的问题是,随着一个人员的离职,很容易使知识、用户资料也随之离开,因此把这些知识和资料储存下来,有需要的时候再调出来,这都是知识资本开发和利用中所关注的方面。•[1]人力资本制度的首要功能,是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服务。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的产生和脑体劳动的分工,以及知识的专门化所产生的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需求量的增长和层次的提高是人力资本制度存在发展的真正动力。•[2]人力资本制度另一个功能,是降低交易费用。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的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且,通过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获取与积累,能够增加社会成员的“共同知识”,使“合作”的可能性加大。•[3]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第三个功能,是激励和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制度•正式规则构成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规则构成非正式制度安排。在人力资本制度结构中,正式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正规教育制度、继续教育制度。非正式制度安排,主要有意识形态和人力资本价值观两种。人力资本制度包括的范围•它是一种节约机制。生产国家或统治者集团获得控制权收益所需的政治或经济性人力资本。从而供给给国家最大化的税收收益及最大化的政治收益、文化收益、民族收益。•它不仅可以节约制度供给者设计、实施各种制度安排的费用,而且能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