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万亿资金大挪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的绿色崛起与经济结构转型中国的城市已经很挤了,房价已经很高了,空气质量已经很差了,可是,还有几亿农民要进城,还有几亿辆汽车要上路,这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即使没有哥本哈根会议和外来的压力,我们也必须要改变生产方式、交通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和谐。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不可能靠打压楼价,限制人口迁移,紧缩货币供应或提高汽车购置税来解决问题,而是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改变经济结构来达到绿色崛起的目的。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中推行节能减排,让低碳经济的概念深入到每一个角落里;2)扩大内需降低对进出口的依赖,这是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外需萎缩的不二法门;3)增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并增加就业机会;4)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全国各地区平衡发展,减少贫富差距;5)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防止局部地区的房地产泡沫。由于汽车行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引擎,而石油供应是制约中国发展最大的瓶颈,从政府到民间基本上形成了共识: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是中国崛起的绿色战略中最重要最紧迫的部分。然而,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过程却因陷入“鸡和蛋”的困境而停滞不前:没有充电站,谁买电动车?没有电动车,谁建充电站?各方面的目光都投向了电网公司,大家认定只有电网公司具备这方面的动力能力和义务去建全国性的充电站网络。事实上,无论是国家电网还是南方电网,在推进充电站的试点方面从来没有松懈过,并且把充电站建设与新能源、储能电站和智能电网的建设捆绑在一起,作为公司发展战略进行整体策划。电网公司在实行国家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战略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让它们唱独脚戏却是既不现实也不可取的,电网公司有自己的难处和局限。全国充电站网络的建设涉及上万亿的投资,涉及各种高新科技的应用,涉及各级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协调,尤其复杂的是,涉及到数以百万个充电设施的管理。这些都是电网公司难以胜任的,如果勉为其难,也是没有效率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绿色战略的重中之重,是今后几年最为庞大的复杂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新的角度来认识问题,也需要新的商业机构来解决问题。2.经济结构转型可以从推广太阳能充电站开始电动车的发展要考虑充电站的问题,充电站的发展除了要考虑电动车的问题外,还必须考虑供电来源的问题。我国近80%的电能来自煤炭,在一个低碳经济时代,我们不大可能再建太多的煤电厂。风电、核电和水电正在加速开发,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远水解不了近渴。建设充电站网络是今天和明天的事,等不到另一个三峡大坝建成,也等不到王传福计划中沙漠太阳能电站的建成,何况长距离输送电力也不见得是有效率的方式。太阳能无处不在,与消费者零距离,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建设太阳能充电站网络呢?为什么不把炒楼的几万亿社会资金引导到太阳能充电站建设中去呢?如果在全国城乡遍地开花地建设几十万、几百万个太阳能充电站综合服务中心,可以同时解决能源供应短缺和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可以同时带动中国经济结构在上述五个方面的转型,为中国的绿色崛起吹响冲锋号。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太阳能充电站既是充电站,也是发电站,也是储能电站,三位一体,是典型的高科技集成。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太阳能充电站必然是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汽车的销售和服务网点,这样才能保证从开始营运就有一定的现金收入。其次,太阳能充电站可以建咖啡店、杂货店、茶餐厅之类的服务设施,因为充电和维护的时间比加油的时间要长,客户正好利用这段时间休闲购物。因为太阳能充电站既没有汽油和柴油的异味,也没有油库起火的恐惧,来往均是零排放电动车或低排放的混合动力车辆,如果规划设计和管理得法,它们完全可以成为城市沙漠里的绿洲,成为农村绿洲里的宫殿,成为城乡结合的靓丽风景线。如果全国能够比较均衡地发展,大家也就不会挤在北京、上海、深圳几个大城市,把楼价炒到几十万一平米,让亿万百姓望楼兴叹毕生戮力为一蜗居而不可得。更重要的是,太阳能充电站从建设到管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解决城镇和乡村数以千万计人口的就业问题。设想中国的高速公路(甚至非高速的公路)旁建满了太阳能充电站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这便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城乡一体化,因为城市延伸到了乡村,而乡村延伸到了城市;这便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低碳经济,因为太阳能充电站完全没有碳排放;这便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拉动内需,因为太阳能充电站的投资与消费都在国内,既不需要出口,也不需要进口;这便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因为太阳能充电站既是高科技,又是服务业,完全没有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便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能源安全,因为太阳能不需要进口,不怕索马里海盗,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也不担心核辐射。3.太阳能充电站:中国人的机会!全世界光伏产业的制造中心在中国,在过去短短的几年中,中国的光伏产业在生产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大幅缩小,产量已是全球第一。但是,中国的光伏产品90%以上供出口,用于国内太阳能应用建设的不到10%。简而言之,我们把原料加工等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工作留在国内,而把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机会出口到国外。何况如此“吃亏”模式也难以为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下大幅下降,连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无锡尚德也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国家有关部门甚至把属于朝阳行业的光伏产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典型的未老先衰。如果在全国大规模建造太阳能充电站,光伏行业现有的产能和未来新增的产能大部分在国内消化,对于拉动内需,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意义重大。太阳能充电站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其最终投资规模很可能超过政府的“四万亿”,并且创造几千万个就业机会。利用绿色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来拉动内需是中国发展和崛起的最佳途径,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经济学家提到(请参见李稻葵相关文章),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绿色产业,以及如何实施,由谁来实施。有些产业比较适合由中央政府投资、规划、建设和管理,如高速铁路和核电;有些产业适合由地方政府策划,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实施,如风电和水电项目,国企民企外企皆可参与。太阳能充电站是一个适合民营企业发展,适合社会资金参与的行业,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需要雇用数千万人,面向亿万百姓的零售服务行业。政府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和产业振兴计划对于缓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但是,负责这些项目的主要是各级政府和国营大企业,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很难参与。数以万亿计的民间资本由于找不到投资机会,集中于炒楼,既浪费社会资源,又制造资产泡沫,还影响民生,带来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如果能引导巨量社会资金在全国各地建造太阳能充电站,对于投资者、消费者、生产者、劳动者和地方政府都有利。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就短期而言,其作为“一级土地开发商”的功能还会继续存在。如果能够在城乡总体规划中把太阳能充电站网络的建设与能源供应、停车场建设、道路建设、公共绿地建设、商业中心与住宅小区建设,尤其是卫星城镇的建设等等综合考虑,让城市和乡村更好的衔接,政府的卖地收入不会减少,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会提高,新兴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也能得到加速发展。中国完全具备了发展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充电站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很多人担心技术还不够成熟,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技术总是在应用中才趋于成熟的,想想当年14吋的黑白电视、几斤重的大哥大、地下室巨大的计算机,哪一样是“成熟了”才开始发展的。太阳能充电站产业的发展真正欠缺的是龙头企业,尤其缺乏是能领导龙头企业的企业家。没有海尔和张瑞敏,家用电器不会普及得这么快;没有万科和王石,不敢想象国内物业的管理会比美国、香港还好;没有招商银行和马蔚华,不敢想象中国的银行会比汇丰、花旗服务还好;没有无锡尚德和施正荣,不敢想象中国的光伏产业全世界最大;没有李书福和王传福,不敢想象中国人自己能造出汽车来。如果有人预见到10年之内将有几亿辆电动汽车奔跑在城市和乡村,充电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尤其是太阳能充电站的建设和营运,不正是最大的机会吗?这是中国人投资的机会,就业的机会,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消费水平的机会,更是新一代企业家成长的机会。据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利用比亚迪的储能电池在美国建设风电充电站网络,因为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是美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公司。我认为,中国对独立充电站的需求比美国要大得多,因为美国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车库,也因为中国的电动汽车数量会比美国多很多倍。当然,一个新产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的,在这方面,财政部和科技部共同主持制定的“金太阳工程”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各部委和各地区的规划中,对于支持新产业的发展也表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对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和绿色崛起前夜的中国来说,我们还缺乏一个全国一盘棋、全民一盘棋的纲领。这个纲领不是从“条条块块”的角度出发,不是从产值和生产领域出发,也不是从GDP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的十三亿人的利益出发来考虑中国的发展问题。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十三亿人民服务,为十三亿人的衣食住行和生活品质服务。从这个个角度来看产业的发展,地区的发展,甚至企业的发展,我们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结论,许多独立看起来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总体上来说并不难解决。比如说,建一个充电站微不足道,建一百万个太阳能充电站却可以加速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比如说,建一个农场微不足道,建设一万个生态农场却可以同时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城市土地不足的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一体化问题,等等。有关生态农场的问题,容另文表述,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比亚迪。4。比亚迪在电动汽车定位上的战略性错误既然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在中国已经普及,那么,电动汽车的普及便是必然的。因为骑自行车既怕刮风下雨,又怕暴寒暴热,而现在的天气除了刮风下雨暴寒暴热之外,似乎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风和日丽”已经成了童年时美好的回忆。(所以才有了哥本哈根会议,气候岂止是变暖而已?)只要电动汽车的价格能降到两万元以下,相信大部分电动自行车主都有买电动汽车的冲动,即使不考虑环保的问题,用电确实比用油便宜很多。“两万元以下的电动车”并不是梦想,国内已经有好几家厂商在生产或即将量产了,这个领域如果比亚迪不去占领,马上有其它厂家去占领。比亚迪以电动车著称,然而,迄今为止,比亚迪电动车的销售不到100台。比亚迪公司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补贴和公共充电系统的建设上。我相信王传福有福特的能力和品德,也相信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但我不相信政府能马上拿出几千几万亿来补助私人购车者和建充电站。再说,政府拿钱补贴高端消费者而不补贴入门消费者也是不公平的。即使真的有那一天到来,比亚迪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一定不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也一定不会是第二大的受益者,也一定不会是第三大的受益者……据说,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新能源车采购目录中,比亚迪榜上无名;据说,十家汽车企业共同签署《电动汽车发展共同行动纲要》,制订关于电动汽车标准,但见不到比亚迪的名字。千万不要认为只有比亚迪才能造电动汽车,也不要相信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是全世界最好的(谁来当裁判?)。但是,我相信比亚迪确实能造出性价比最高的电动汽车。事实上,比亚迪的成功主要来源于F3,其次是F0。F6和G3已面临吉利帝豪的激烈竞争,比亚迪想在传统汽车的中高档领域杀开一条血路,前途很不光明。而在高端电动车方面,比亚迪面临丰田和通用的围剿,对于E6进入美国市场的表现,大家期望不要太高。比亚迪的前途不在于高端传统汽车,也不在于高端电动汽车,而在于低端电动汽车(当然还有储能电站)。确切地说,比亚迪的希望在于一亿电动自行车用户的升级---从电动自行车升级到电动汽车。如果比亚迪在F0的平台上生产E0全电动汽车,把价格降到两万元以内,很可能一年卖出一百万辆。以比亚迪目前的汽车和电池制造技术,生产两万元以内的全电动汽车是完全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比亚迪(暂时)还没有实力相当的对手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