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论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七分册第二单元练习供稿:周敏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传播西学的主要渠道是()A.西方传教士B.办学兴教、翻译西书C.派出留学生D.派遣使臣2.同治皇帝手下的干练的大臣创造了一些不平凡的成就,引起了急剧的变化。但这种复兴是较低层次的,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提出这种观点的历史依据是同治中兴()A.中体西用B.没有全面介绍西学C.自强保种D.顽固派执政3.下列书报中,刊载了中华民国以前第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是()4.19世纪末,“物竞”、“天择”等成为社会流行词语。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作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这种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时代使命是()A.严复译著《天演论》影响B.甲午战败,救亡图存C.自然法则适用于社会法则D.思想开放,追求时尚5.20世纪初,在上海和东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兴起了一股创办报刊的热潮,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据此判断,下列著作中不属于其宣传内容的是()6.19世纪末,西学中的“进化论”能成为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的主要原因不是()A.近代中国社会的境况证明了进化论合理性B.器物救国之路的失败,验证了进化论的正确性C.严复系统介绍进化论,在社会上产生强大的震撼力D.进化论能振奋近代知识分子的危机感和紧迫感ABCDABCD-2-7.近代国人对西学的态度表现为()A.主动效法→自主选择→被动接受B.互相交流→主动效法→自主选择C.互相交流→被动接受→自主选择D.被动接受→主动效法→自主选择8.下列概况的标题中,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主题最接近的是()A.东西互动,共同发展B.源源而入,节节嬗变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制度救国,文化西化9.近代中国的留学大潮首先开始于()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后C.清末新政,庚款留学D.五四运动后10.“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B.曾国藩C.洪仁玕D.康有为11.“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④影响不同()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把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因为()A.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B.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发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C.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D.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13.陈独秀、李大钊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络,破坏过去陈腐学说之囹圄”是指()A.猛烈批判封建主义史学观B.挑战封建复古主义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D.彻底变革封建文学14.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15.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之处有()①宣传社会主义思想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③对科学社会主义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④两种不同的思想主张展开论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D.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3-17.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这里“科学”的含义包括()①科学精神②科学知识③科学的观点和方法④科学法则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19.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相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关于陈独秀的政治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陈独秀主张尊孔B.陈独秀主张实行君主立宪C.陈独秀主张复辟D.陈独秀反对尊孔赞同共和20.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学拼音化的道路,这一主张A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C代表了中国文字发展的方向D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21.“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A.缓和各种思想的矛盾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22.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23.近代中国自行设计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A.唐胥铁路B.上海吴淞铁路C.北京颐和园铁路D.京张铁路24.近代中国初步形成纵横交错的铁路交通网是在()A.洋务运动后B.清末新政后C.中华民国以后D.蒋介石国民政府后-4-25.近代民间社团在传播西学、鼓吹政治变革、改良风俗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民间社团发端于()A.义和拳B.强学会C.上海商务总会D.新民学会2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阳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27.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A.①⑤B.②④C.③⑤D.①②28.20世纪初期,中国曾“以俄为师”。这里的“俄”通常是指()①沙俄②苏俄③苏联④独联体⑤俄罗斯A.①②B.②⑤C.②③D.③④29.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30.我国早期的报刊业受到西人的影响而创办,大多集中在()A.京津地区B.内地省份C.沿海通商口岸D.沿海与内地省份二、非选择题部分31.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关于如何对待中西文化,在中国的文化思想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观点一: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西洋文明会造成“人心迷乱”、“国是丧失”、“精神破产”。观点二:西洋文明笔东方文明优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济五静止文明之穷”。“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观点三:东西文明应该“调和”,乃至“化合”。“不有旧,决不有新”,“不善于保旧,决不能迎新。”——转引自高三历史教科书问题:⑴.中西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本店售书目录①《共产党宣言》②《庶民的胜利》③《列国陆军制》④《儒门医学》⑤《汽机新制》……开明书店1921年12月20日-5-⑵.对于上述观点,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作扼要的评述。⑶.上述中西文化的论战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32.近代留学的兴起,大概经历了发端和三次大潮的过程。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容闳,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促成了1872、1873、1874、1875年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中国近代留学的第一次热潮出现在甲午战争之后。在1896年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学生后,赴日留学日渐成风。据统计,1901年为280人,1902年9月为614人,1903年增至1300人,到1906年11月猛增至8000多人。如秋瑾、章太炎等。1909年,出现了留学美国的热潮。1910年留美学生已有500多人,到辛亥革命前,增至650人。如侯德榜、竺可桢、茅以升、马寅初、周培源等。“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代史上又兴起了第三次留学热潮,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留法学生不足200人,1919—1920年间,增至近1600人。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问题⑴.三次留学热潮中,为什么选择了三个不同的留学国家?⑵.试分析第一次留学热潮与第三次留学热潮对中国的影响有什么不同?33.自19世纪中期后的60年里,几乎在每次社会大震动时,清政府内部以及社会各界都要发生各种观点-6-碰撞与交锋。材料一:1874~1875年,清政府内部发生过一场大争论。朝中一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师夷长技以自强”。另一派则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洋人之所长在机器,中国之所贵在人心”。中国数千年对民众进行的“礼义廉耻”教育,使绝大多数人耻于与夷人为伍。“师事洋人,可耻孰甚?”材料二19世纪末,清政府内部出现另一场辩论。一派认为:“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一派认为:“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义,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祖宗之法不可变”,声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材料三:20世纪初,清朝社会再次出现了大辩论。一派认为:“吾人之所问者,不在国体而在政体,不争乎主而争乎宪”。“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人乱民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而同毙耳。”另一派认为:“革命者,救人世之圣药也。终古无革命,则终古成长夜矣。”“吾因爱平和而愈爱革命。何也!革命平-7-和,两相对待,无革命则亦无平和。腐败而已!苦痛而已!”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表明什么派别之间的论战,他们论战的核心是什么?2.如何看待上述发生的历史现象?-8-第七分册第二单元答案:一、选择题BACBCBDBBBBBBBBDDBDDBBDCBCDCBC二、非选择题31.⑴.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固有文化)与西洋文化(西方文化)⑵.赞同观点二。从历史的角度看,袁世凯推行复古尊孔的文化运动,复辟帝制,北洋军阀进行独裁的统治。陈独秀、李大钊等大力宣扬西洋文化,有利于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推进社会变革,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地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这种否定文化的继承性、民族性的态度,是一种过激的绝对化的行为,这种对待文化的态度是不可取。(不能辩证的看问题)观点三从对待文化的态度方面,无疑是正确的。梁启超等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和民族性。同时,也注意吸取西方的精华、长处,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但是,在当时历史的环境下,调和论不利于反对复辟-9-帝制,也不利于推动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观点一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利于保存文化的民族性,同时看到了西方文化的弊端。然而,无论从对待文化的态度以及从历史的角度考虑,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首先否定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固守中国传统的文化,等于为当时出现的复辟潮流摇旗呐喊,阻挡了社会的进步。⑶.通过中西文化的论战,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利于与传统文化的决裂,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推动社会观念的改变。32.⑴.第一次留学热潮选择了日本,因为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中国知识分子寻找救国强国之路。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成为中国人学习的榜样。加之路途近、费用省、文字和习俗相通等,学子纷纷选择留学日本。第二次留学热潮选择了美国,因为美国将部分庚子赔款作为留美学生的经费,加上美国科技与经济发展迅速,逐步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美国的制度模式为范例。这样,推动了留美热潮。-10-第三次留学热潮选择法国,因为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激起了知识分子探究法国启蒙思想,尤其,五四运动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很多青年学生旅法勤工俭学,接受马克思主义。⑵.第一次留学热潮在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为清末立宪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