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逐步蔓延从而演变成一场全球信用危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度被奉为投资者利益的“守护神”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的信用评级机构对资本市场的崩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究其原因,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规制的缺失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危机发生后,美国、欧盟等通过立法手段对在危机中遭受质疑的信用评级机构加强了监督。那么什么是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是怎么运作的,规制信用评级的法律又有些什么问题?前言信用评级(根据美国《银行和金融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信用评级,也称为信用评估、资信评级、资信评估)是指以一套指标体系为考量基础,标示出经济体偿付债务能力和意愿的值。信用评级它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将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最初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1902年,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开始对当时发行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后来延伸到各种金融产品及各种评估对象。由专业的机构或部门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有关信用行为的可靠性、安全性程度的评价,并以专用符号或简单的文字形式来表达的一种管理活动信用评级的分类之一:信用评级按照评估对象来分:1、企业信用评级。包括工业、商业、外贸、交通、建筑、房地产、旅游等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信用评级以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组织的信用评级。2、证券信用评级。包括长期债券、短期融资卷、优先股、基金、各种商业票据等的信用评级。目前主要是债券信用评级,在我国已经形成制度,国家已有明文规定,企业发行债券要向认可的债券评信机构申请信用等级。关于股票评级,除优先股外,国内外都不主张对普通股票发行前进行评级,但对普通股票发行后上市公司的业绩评级,即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排序,大家都持肯定态度,而且有些评估公司已经编印成册,公开出版。3、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国际上流行国家主权评级,体现一国偿债意愿和能力,主权评级内容很广,除了要对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对外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外汇储备、外债总量及结构、财政收支、政策实施等影响国家偿还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外,还要对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造成的财政负担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评级。根据国际惯例,国家主权等级列为该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上限,不得超过国家主权等级。4、其他信用评级如项目信用评级,即对其一特定项目进行的信用评级。1、公正客观地传递信息给投资者以维护市场的公平交易2、简洁明了地告诉投资者其中存在的风险3、促进被评级机构自我风险的控制,提高市场透明度4、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信用评级的作用三大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公司的创始人是约翰·穆迪,他在1909年出版的《铁路投资分析》一书中发表了债券资信评级的观点,使资信评级首次进入证劵市场,他开创了利用简单的资信评级符号来分辨250家公司发行的90种债券的做法,正是这种做法才将资信评级机构与普通的统计机构区分开来,因此后人普遍认为资信评级最早始于穆迪的铁道债券资信评级。1913年,穆迪将资信评级扩展到公用事业和工业上,并创立了利用公共资料进行第三方独立资信评级或无经授权的资信评级方式。穆迪评级和研究的对象以往主要是公司和政府债务、机构融资证劵和商业票据,最近几年开始对证劵发行主体、保险公司债务、银行贷款、衍生产品、银行存款和其他银行债以及管理基金等进行评级。2、标准普尔(S&P)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普尔出版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其创始人普尔先生(HenryV.Poor)出版了《铁路历史》及《美国运河》,率先开始金融信息服务和债卷评级。1966年标准普尔被麦克劳希尔公司(McGrawHill)收购。公司主要对外提供关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独立分析报告,为世界各地超过22万多家证劵及基金进行信用评级。3、惠誉国际(Fitch)是1913年由约翰·惠誉(JohnK.Fitch)创办,起初是一家出版公司,他于1924年就开始使用AAA到D级的评级系统对工业证劵进行评级。惠誉进行了多次重组和并购,规模不断扩大。信用评级机构如何助推金融危机?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产品结构的复杂化使信息不对称问题日趋严重,在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和监管者越来越难以清晰地了解金融产品的风险所在信用评级机构通过风险评价,引导金融资本决策和投资,决定金融产品的定价标准。基于次级贷款的RMBS(住宅房贷担保证券)和CDO(担保债务凭证),是本次金融危机的种子,其产品销售使风险从最初发放次级贷款的银行进入资本市场,并不断放大。在这个过程中,按揭公司或银行、投行、投资者、监管者和评级机构都负有责任,评级机构在链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风险的不透明性,信用评级机构给予次贷产品的虚高评级有效链接了次级按揭贷款和二级市场,使风险放大成为可能。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弥漫全球之后,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不信任情绪也正在逐步扩散。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的危机中给人留下了非常负面的印象,主要原因是:1、评级虚高助推次贷金融产品扩张投资者对结构化的金融衍生产品,在风险判断上对评级机构的依赖很大。CDO等结构性融资产品的构建本身就是以评级结果为导向的,评级机构不但为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而且还直接参与产品的构建,并在评级过程中大量获利,具有给予基于次贷的金融产品高评级的动力。标准普尔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至2007年间创立的CDO类别中,有85%被评为AAA级。惠誉公司在2007年7月的报告中显示,基于中等等级的CDO产品AAA级的评级结果比例仍然占到73.7%(中等等级的CDO本身就是对剔除了信誉较好的抵押资产后进行再加工的衍生产品),AAA级债券的风险在理论上几乎没有违约的可能,等同于美国国债,由此可见对次贷金融产品评级的虚高达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2、快速降级加剧了市场恐慌2007年7月,标普和穆迪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此后三大评级机构开始了连续的大规模降级活动。2008年1月,标普宣布对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获评的6389个美国RMBS交易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或下调评级,同时还将全球572个资产支持证券ABS及1953个CDO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这样的大规模的集中降级在金融危机的开始阶段加剧了市场恐慌,对金融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三大评级机构对基于次贷的金融产品评级严重缺乏客观性。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评级公正性受质疑信用评级以其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揭示信用风险的特定功能影响着金融产品的定价及价格走势,进而对资本市场,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全面影响,并已成为资本市场乃至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信用评级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信用评级机构的生存法则是依靠信誉获得长期受益,所以评级机构原则上不会因为客户的评级要求而改变评级的公正性,但是由于评级的非透明性,投资者不能有效地辨别评级的公正程度,评级机构很容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主动造成评级误差。评级预警功能完全丧失信用评级机构对次贷问题反应的迟钝和不作为导致次贷危机的蔓延和发展。美国安然公司倒闭以及此次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风险均有征兆,但三大评级机构均未事先发出警示。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为例:新世纪金融公司是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曾于2007年2月13日发出上年第四季度盈利报警,这就意味着出现了问题,但三大评级机构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直到2007年4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后,评级机构才察觉到自身评级存在问题,开始将新发行次贷产品的评级调低。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早在2006年初标准普尔等通过研究证实: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的违约率要比普通抵押贷款高出43%以上,这与多年来评级机构所认定的两者风险相同的假设差异很大,意味着大规模的危机随时可能发生,但随后这些评级机构也并没有马上调低此类证券的评级,甚至并未提醒市场投资者关注其风险信用评级机构对次贷衍生品的高评级使投资者对次贷衍生品放松警惕,自2000年美国开始大规模发行次级抵押债券以来,由于次贷证券及其衍生产品的复杂设计,投资者无法获得足够充分的数据来评估所期望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使得权威评级机构发布的信用评级结果成为购买者投资的主要依据“投资者对结构化的金融衍生产品,在风险判断上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很大”在此次贷危机中,大约有75%被评为AAA级,10%得到AA,8%获得A。AAA级债券的风险在理论上几乎没有违约的可能,等同于美国国债,更有意思的是,被其评为AAA级的五大投行或倒闭,或被迫转型,而其对中国银行业的评级均低,普遍低于五大投行3个以上的级距,但迄今为止中国银行业运行的十分稳健,充分说明信用评级标准存在问题。评级结论朝令夕改信用评级机构短时间内集体下调次贷评级及伴随而来的放大效应成为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导火索2000年以来,美国开始大规模发行次级抵押债券,各评级机构就一直认定该类债券和普通抵押债券风险并无二致,并给予最高信用评级而实际上,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己经有大量证据显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借款人违约率大幅上升直到2007年春季开始,各评级机构才开始将新发行次级债的评级调低,7月份后又大范围调低几乎全部次级债券的评级仅7月10日这一天,被穆迪下调评级的次贷证券就超过400种标准普尔则在随后的两天内调低了大部分此类证券的评级,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接下来的几个月,下调评级的现象仍未停止:10月22日,标准普尔表示,他们将对210亿美元的CDO产品调低评级;10月26日,穆迪也表示约334亿美元的CDO产品将面临被下调的结果;10月29日,惠誉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们表示约3000亿美元的CDO产品会被重新评估最终,次贷评级的恶化导致全球投资者市场信心的动摇,对以优质贷款为基础发行的MBS的价值也产生了怀疑,并进而蔓延到整个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全球机构投资者纷纷对自己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这导致债券市场的息差迅速扩大,全球大部分股票指数下跌,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也大幅跳水”大多数机构投资者都相应调低了高风险的资产的比重,增大了对流动性的需求,此番事前无预警,事后大规模下调评级,引发了证券市场上大规模恐慌抛售,客观上放大了市场风险,全球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很快转变为信贷紧缩,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美国在危机后关于信用评级的法律规制的特点随着现有信用评级机构业务模式中内在的矛盾与冲突在危机中的逐渐显现,如何修复和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已经成为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改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0“次贷危机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结构性产品评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评级机构改进现有的评级方法,能够区别对待结构性金融产品和普通债券产品评级,包括评级方法和级别符号等”并要求评级机构能够进一步扩宽信息披露范围,加强内部管理和规范能够进一步扩宽信息披露范围,加强内部管理和规范评级工作流程等]美国SEC于2008年6月和12月提议和批准了一系列相对严格的规定,其中部分规定已颁布实施“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竞争机制,调整信用评级现有市场结构;(2)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评级活动的可审核性(拓宽信息披露范围!评级机构应记录评级模型偏误和第三方投诉信贷机构将不得不披露其更多评级历史资料,且金融产品创造者必须与所有评级机构分享数据)(3)保证评级活动的独立性,促使评级结果的公正与客观(如禁止评级机构对其评级的金融结构化产品进行设计,禁止评级分析师向被评级实体提供咨询建议!禁止参与评级决策的分析师协商收费事宜或接受被评级实体的礼物);(4)在执法手段上偏重于机构自律(如每家NRSRO要任命一名专员监督法案及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并向SEC汇报)欧盟在危机后关于信用评级的法律规制的特点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盟委员会自2007年9月开始对评级机构进行调查,致力于出台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