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教学重点【第一篇】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第二篇】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1篇传统的文言文,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本篇节选部分主要记载了齐国谋士邹忌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齐威王听民意从而达到强国家的良好效果。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注重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注重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学情分析:在初中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不太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保证落实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考虑怎么把文言文的课教得更加生动活泼,考虑怎么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教学课型:自读课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对比、排比的写作方法。3、品味邹忌含蓄的论辩艺术。4、领略齐威王从善如流的魅力。教学重点:1、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对比、排比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品味邹忌含蓄的论辩艺术。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通读全文,弄准字音。2、布置学生上网查关于《战国策》的相关资料。3、布置学生书面翻译文章。4、教师做PPT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品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激趣:众所周知,评价美丽女子的词语有很多,经典的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大家知道这两个词语是在形容哪些美女么?对,是在说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昭君、杨贵妃。英俊男子比如有宋玉、潘安,那大家知道有评价英俊男子的词语么?比如说身高:增之一分则太高,减之一分则太矮。这就是美到极致啊!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英俊的男子——邹忌,内外兼修,不仅长的美,而且他的口舌功夫也是相当的一流啊!(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音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1、教师示范朗读,读准字音。2、教师强调积累正音:昳丽yì朝服衣冠zhāo朝廷cháo谤讥bàng时时而间进jiàn朝于齐cháo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意读:再读课文,翻译文章1、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章。2、各组学生代表发言,交流成果。3、教师评价订正,归纳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谁与谁相比,哪一个更怎么样呢?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③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④孰视之:孰,通假字,通“熟”。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⑥臣之妻私臣:私,偏爱。⑦皆以美于徐公:以,动词,以为,认为。再如“以师赴秦军”,“以”是动词率领的意思。⑧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⑨能谤讥于市朝:于市朝,介词结构后置。⑩期年:满一年。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断句,读出节拍。四、情读:品读句子,读出情感1、品读妻、妾、客的回答: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①学生示范,要求注意朗读的语气,读出情感。②学生分析三个人的内心世界。③教师明确:参考资料,少熬夜!妻:私——偏爱。丈夫是妻子的天,妻子对丈夫情感深厚而强烈,不排除有美化自己丈夫的成分,有点夸大其词,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毫不犹豫,脱口而出,由衷地称赞,用感叹句。妾:畏——畏惧。妾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对丈夫小心翼翼,不敢说错话,顺着妻子的话说说而已。客:求——有求于人,说点应景的客气话、奉承话,句末用句号,陈述句,情感一般。板书:妻——私(偏爱)妾——畏(畏惧)客——求(请求)2、品味邹忌的劝谏艺术:提问:①邹忌是怎样劝谏齐王的?学生回答,教师明确:——邹忌的劝谏思路是从家务事谈起,由家而国,道理相同。(板书)家→国妻——私(偏爱)——宫妇妾——畏(畏惧)——朝臣客——求(请求)——子民面临现状:奉承话王之蔽甚矣解决方案:广开言路,善于纳谏实施过程: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最终结果:齐国称霸②你认为邹忌的劝谏为什么会成功?教师明确:邹忌含蓄劝谏,齐王从谏如流,齐国称霸。3、师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五、美读:调动情感,美读文章1、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2、课堂小结:翻译文本,诵读对话,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清思路,明了逻辑,欣赏邹忌劝谏艺术六、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创设情境:1、假如你的表妹要上高一了,学校安排军训,但是表妹怕晒黑,不想去参加,如果姨妈希望你去劝说表妹,你会怎么劝谏她呢?2、假如你和同学上街,同学不走人行横道而横穿马路,你会怎么劝说他呢?3、家人闲聊时,妈妈告诫你说遇到路上有老人摔倒可千万不要去扶起,否则容易找上麻烦,你会怎么回答妈妈的话呢?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任选一个问题,或者自己创设情境,然后加以回答。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家→国妻——私(偏爱)——宫妇妾——畏(畏惧)——朝臣王之蔽甚矣→称霸客——求(请求)——子民课后反思: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常抓不懈,落实对文本的诵读,注重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第三篇】重庆市第122中学罗春燕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利用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3.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疏通文意;2.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3.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4.文言字词的理解、积累。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认读障碍,粗通文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一、整体感知1.朗读全文(检查以下读音是否正确)昳弗间2.文意疏通A.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约8分钟后请三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将前三段译为现代汉语,不对的地方请其他同学指出、纠正)B.教师整体梳理文意,如同学对文中的字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请举手提问,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解决。(梳理文意时强调以下字词)3.将全文再朗读一遍,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一讲本文的故事情节。(两分钟准备)抽2—3名学生讲述,检查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板书4.指导学生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读,参考资料,少熬夜!直至基本成诵。(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品味探究1.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明确:邹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2.突出了邹忌什么性格特点?明确: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勤于政事。3.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明确: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4.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明确: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5.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明确:齐王采纳了建议。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时时间进—无可进者。最后其他几个国家皆朝于齐,乃至于战胜于朝廷。小结: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人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三、拓展迁移1.学习本文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可从邹忌与齐王二人的品德修养和邹忌的语言艺术两个方面来谈,也可从其他方面来谈。)自己独立思考后再全班交流。2.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说话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3.古今中外类似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人还有谁?你能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思考后举手讲述,教师给以鼓励)《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第四篇】教学步骤一、讨论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明确: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人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是生活小事,但在这种小事中,却隐含着大道理。在“受蔽”这一点上,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之间有着共同点,可以进行类比。而齐威王又爱好类比(隐语),从美不美的问题谈起,威王喜欢听,阐明道理,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逆耳变顺耳,威王就容易接受。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参考资料,少熬夜!1/2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明确;不是。写比美,是为后文铺垫,是设喻手法。从全文来看,设喻、讽谏写得详,而齐王纳谏除蔽写得略。这种详略得当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3.本文的人物对话为何不同?明确:本文第一段里的三问三答,答的内容都是说邹忌美,只有一两个字的增减或变化,但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问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妻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庭中地位卑微,因为害怕,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她的赞美比妻差多了。客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二、课堂自测(20分钟)。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②形貌昳丽(光艳)...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④臣之妻私臣(偏爱)..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⑦时时而间进(有时候).2.辨析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代词).孰视之(仔细地,副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之(周详地,副词).3.“于”作介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A.副B.向C.对D.比E.跟F.在;给下面加点的“于”选择正确的解释。①客之美我者,有求于(C)我也。.②??皆以美于(D)徐公③皆朝于(A)齐。④此所谓战胜于(F)...朝廷⑤曹操比于(E)袁绍,则名微而众寡。.4.“于”和“是”连用,有:A.于是B.因此C.在这事上。给下面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①于是(B)入朝见威王。..②于是(A)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入落叶。..③吾父死于是(C)。..5.比较下面两个疑问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个句子与现代汉语的词序相同?①吾孰与徐公美?②吾与徐公孰美?[答]有连接相比较事物的连词“与”,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第②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6.对话的个性化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在回答邹忌提出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时,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试结合他们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