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垄断资本主义●本章学习目标理解垄断的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实质和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和管理。•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一)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1、垄断的形成•(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社会化和生产集中•生产社会化主要是指:生产资料从个人的生产资料变成由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生产本身从一系列的个人行为变成一系列的社会行为;产品从个人的产品变成社会的产品。•生产社会化引起生产集中:现代分工形成专业化生产,形成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日益集中的大企业;现代协作使联合企业迅速发展,出现规模巨大的混合联合企业。•(2)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首先,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缓解巨大企业之间竞争的困难,避免两败俱伤。•其次,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少数大企业之间容易达成协议。•2、垄断的含义•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一个大企业或少数几个大企业对相应部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实质•(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的作用;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2)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深厚基础:•垄断资本主义的五大基本特征都是由垄断决定的;是垄断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垄断的具体表现。•4、垄断与竞争的关系•(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2)垄断不可能也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使竞争更加复杂、更加激烈。•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基础和动因;•垄断阶段不但仍然存着自由竞争,而且还存垄断竞争;•垄断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程度更加激烈。(二)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1、金融资本的形成•(1)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2)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在工业生产集中并形成垄断的同时,银行业也在集中并引起垄断,形成银行垄断资本;•银行垄断形成以后,产生了银行的新作用: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银行通过金融活动对企业实行全面监督;通过企业的贷款量,调节、控制、乃至决定企业的命运;通过购买企业股票,操纵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随着银行新作用的出现,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互相溶合,形成金融资本。(资本渗透、人事交流)•2、金融寡头的统治•(1)金融寡头是掌握着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通过“参与制”,在政治上通过“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1、垄断利润•(1)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2)获取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的内在要求:•企业规模大,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多方面竞争,企业耗损巨大;•调节和限制生产以适应市场造成巨大损失;•科技研究和开发需要巨额资金。•(3)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本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占有局外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小生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从国家手中获得的一部分国民收入;•占有其他国家的一部分价值。•(4)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获得的。•2、垄断价格•(1)垄断价格: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规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2)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即高于价值的价格和垄断低价即低于价值的价格。•(3)二战后,规定垄断价格的新做法,包括领导价格制、目标价格制、完全成本定价制、生命周期定价制。(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1、从直接意义上说,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变为社会资本占统治地位•2、从更深的意上说,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靠近的方向发展•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必然性•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2、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1)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讲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二战以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速了生产力发展,而且使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与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明显不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广泛性。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为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以电的发明和运用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年代起,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等的发明和运用为标志,几乎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变化。•第二个特点是加速性。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例如,从电磁场理论的提出到发电机、电动机的出现,中间间隔了30年;而激光从发现到实际应用只隔了2年。•第三个特点是深刻性。第三科技革命使生产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资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变为了主要的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开始取代钢材、木材、棉花和其它天然材料;劳动者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体力劳动者人数减少,脑力劳动者人数增加。•其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使生产资料更加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这种集中主要是通过“并购”的形式实现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深化,表明私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国家决不会置之不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应运而生。•(2)具体原因•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要求国家投资和承担风险;•现代生产和科技的社会化发展与私人垄断资本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要求国家出面干预;•社会化大生产的比例性与私人垄断资本竞争的盲目性的矛盾,要求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生产扩大与市场狭小之间的矛盾,要求扩大国家投资和国家消费。•(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本质和作用•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1)国家调节经济•国家通过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国私”外部结合)•(2)“国私”合营企业•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创办企业。(“国私”实际结合)•(3)国营企业•国家作为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融为一体)•其中,国家调节经济是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种形式。•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国家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为私人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利润服务。•市场是国家调节和企业行为的结合点。•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和私人垄断资本的数量限制等。•(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更加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阶•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行扬弃”的理论•(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股份资本“扬弃”单个资本;垄断资本进一步“扬弃”单个资本或私人资本。•(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行扬弃”,表明资本主义所有制要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过渡。•[在哲学上,扬弃的意思是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2、垄断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1)垄断使生产过程走向全面社会化,这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物质准备:•造成了规模巨大的企业;•对世界产、供、销情况做出大致的判断;•使产品的流通和分配按统一的计划来进行;•科研活动进一步社会化。•等等。•(2)垄断为社会主义准备着社会化的管理机构:•银行、邮政、运输管理机构大大发展;•各种现代化的社会管理机构大量涌现。•[如:企业管理协作化、管理手段社会化、管理机构网络化等等]•(3)垄断成为资本变为社会资本的过渡点•资本的高度社会化,已成为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转变为社会财产的过渡点。•3、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性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1)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加深,决定了垄断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2)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历史任务已经日益接近完成。•(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一)国家垄断资本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1、国家垄断资本通过国家投资参与社会资本生产过程•(1)国家垄断资本由两部分构成:•投资于产品生产部门的资本;•投资于公共工程的资本。•(2)国家垄断资本运行的特点:•国家垄断资本运行的目的是为社会资本再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国家垄断资本还从资本积累、商品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增殖创造有利的条件。•2、国家垄断资本为私人垄断资本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1)国家进行积累,以便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所需的资本量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能力有限的矛盾;•(2)国家垄断资本还利用国有企业私有化、税收、信贷等手段帮助和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积累。•3、国家垄断资本为私人垄断资本的产品实现开拓市场•(1)国家采购;•(2)刺激消费。•(二)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调节和管理•1、宏观经济调节的理论基础•(1)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认为,充分的市场机制能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使经济运行自动趋向合理化。•(2)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产生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宏观经济理论,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提供了理论基础。•2、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和机制•(1)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总供求基本平衡,经济持续平衡增长;•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其中第一个目标是首要的、基本的。•(2)宏观经济调节机制•宏观经济调目标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市场是国家调节和企业行为的结合点,主要由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外汇市场组成。3、宏观经济调节的政策和措施•(1)宏观财政政策•财政支出政策:通过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以适应私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变动,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增支”——“增需”,避免经济衰退;“减支”——“压需”,阻止通货膨胀。]•财政收入政策:调节税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使用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通过调节税收比例和税收结构,对一部分工人和其他阶层的收入进行再分配,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并按照政府的意图刺激经济增长。•(2)宏观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基础是:国家直接控制着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和金融管理权。•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影响企业、个人和各种经济单位的活动,以达到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调控指标的选择:•利息率和货币供应量是实施货币政策的两个中心控制指标。•20世纪70年代以前,利息率一般是货币政策的中心控制指标;20世纪70年代之后,英美等国先后转向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调节手段:•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推行公开市场业务等。•(3)计划管理和法制管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内容:总的经济增长计划、财政收入与货币发行计划、国家重点投资计划、科技教育发展计划、主要产业发展计划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以立法的形式,来规范和管理市场经济活动和市场行为。••四、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扩张•(一)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是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基础•1、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为纽带,以商品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