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保险发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贵州保险发展研究贵州保险发展研究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贵州保险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都有着显著的提高。但贵州保险低于全国保险发展水平,并且与东部省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就必须不断提高人均保费收入即保险密度。在此基础上,要提高贵州保险密度就要不断提高贵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提高贵州保险深度,把经济增长与重视保险地位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持续、稳定地提高贵州保险密度。关键词:贵州保险业;发展与研究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风险管理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贵州保险发展现状,对比了其与全国及部分东部省份之间的差异,对提高贵州保险密度提出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今后贵州保险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一、贵州保险发展现状(一)贵州保费收入与保险赔付概况随着贵州经济的发展,贵州保险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贵州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0.0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95.23亿元,增长了3174.3倍,平均每年增长超过30%,远超同期贵州GDP年均增长率9.5%的水平。1980-2009年间,贵州保费收入总额为524.54亿元,其中2000年到2009年占449.41亿元。2000年后贵州保险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保费收入增长迅猛。保险公司作为经营、管理风险的机构,在有保费收入的同时,也有赔付支出。从表1可以看到,保险赔付支出从1982年的0.0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0.7%,与贵州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率几乎相等。从1982年到2009年贵州保险赔付支出总额为184.94亿元,其中2000年到2009年的总额为153.44亿元。其中各年的赔付率如图一所示,1996以前总体上比较高,赔付率几乎都在40%以上,有点年份甚至达到了50%多。而1996年后的赔付率有明显的降低,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特殊的是,2008年由于遭到罕见的冰冻灾害,赔付率高达44.1%,但2009年赔付率又回落到了30%多的正常水平。(二)贵州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概况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地方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如图二所示,从2000年以来,贵州保险深度总体上是在逐步提升的,从2000年的1.709%增长到2009年的2.466%,表明了随着贵州保险的快速发展,保费增长速度快于贵州经济增长速度。保险密度指按当地的人均保险费额,衡量了国家或地区保险覆盖的程度。由于保费收入与人口的变动,保险密度也是随时在发生变化。如图三所示,从1999年贵州保险密度为43.72元,而到2009年达到了250.9元。同时,保险密度2005年突破了100元,2008年突破200元。从2005年起,保险密度增长一直保持在19%以上,于2008年到峰值的41.4%。(三)贵州各地区保险差距贵州各地的保险业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表2可以看到,在2006到2008年这三年间,贵阳市的保费收入占贵州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76%、40.72%、42.26%。其次是遵义市,同期其相同比例分别为16.92%、17.62%、17.5%。这两个地区将近占到贵州保费收入的60%,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贵州保险业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此外,除贵阳市的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保持相对一致外,其它地区的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存在“保险密度大,保险深度未必高”的现象,一个典型就是黔东南地区。从保险深度看,虽然2006―2008年间贵州保险深度保持在2.166以上,但从表2中可以发现,高于贵州保险深度平均水平的只有贵阳,其它地区均未达到贵州保险深度的平均水平。从2006年起,贵州的保险密度为124元/人,2006年也只有贵阳市一个地区超过平均水平。(四)贵州保险与全国及其他省份比较贵州保险发展非常迅速,但与全国平均以及发达省份比较,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表3所示,2006-2008年贵州保费收入占全国保费收入比重分别为0.53%、0.51%、0.45%,均不到1%。同时,与东部省份相比,贵州保费收入的规模非常小,均不到江苏、广东的、上海、浙江的十分之一。从保险深度来看,2006-2008年贵州虽然在不断提升,但是相对全国及东部省份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从保险密度来看,贵州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与东部保险密度较小的福建相比,还不到其30%。二、提高贵州保险密度建议从上面分析中可以看到当前贵州保险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保险密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保险的发达程度,以及保险保障功能的发挥程度。因此,为保障贵州经济平稳增长,充分发挥保险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保障功能,提高其保险密度刻不容缓。(一)公式分析用表示保险密度,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IC表示贵州保费收入,GS表示贵州保险深度,N表示人口。存在以下等式:正是因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所以贵州在与国内很多省份在保险深度相似的情况下,保险密度却有如此大的差距。要提高保险密度就必须不断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保险深度值,同样的在人口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保费收入,也有利于保险密度的提高。因此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提高保险密度。对上面公式进行取对数求导,得到可以看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越快,保险密度增长的也越快。因此要提高保险密度增长率,就必须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保险深度的提升。(二)影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因素可以看到凡是影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因素的,都将影响着保险密度。吴祥佑(2009)指出保险密度增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拉格朗日生产函数关系为GDP=AKθN1-θ,转变为人均水平的表达式为gdp=Akθ。其中,k表示人均资本,A表示技术进步因素。因此影响人均gdp的因素有技术水平与人均资本量。代入保险密度公式中得到ρ=Akθ*GS,两边取对数后求导得到:即保险密度增长率有技术进步率、人均资本增长率、保险深度增长率三者共同决定。(三)提高贵州保险密度措施从上公式中可以看到要提高贵州保险密度必须加大技术进步、增加人均资本投入及其提高保险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结合贵州省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提高贵州保险密度。1、加快科技发展。科技进步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从而提高贵州保险密度,关键在于加大对研发经费的投入。近年来贵州科技研发经费保持了一定增长速度,但因基数过低,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因此根据当前贵州的实际情况,除依赖政府投入外,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模式,激活企业科技投入的动力,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2、提高人均资本量。就省内而言,通过加大政府的投资,以及转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将消费转变为储蓄,开发更多的投资项目,以增加贵州本省的资本积累。积极向省外寻求帮助,通过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来吸引省外资金。此外,通过建立完善资本市场体系,通过直接融资来增加贵州资本量也是十分重要的。3、提升保险在贵州经济中的地位。韩雯、张红梅(2008)利用计量模型,研究了贵州省保险业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并将成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因素这一趋势。加快贵州保费收入增长速度,应从供给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大保险的宣传力度。在贵州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保险相关知识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到购买保险也是一种投资,纠正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保险都是骗人的”这种错误偏见,从而增加贵州的保险市场需求。二是加大险种的开发。贵州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据绝大部分的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农业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方面的发展几乎处于空白,可通过开发属于贵州特色的险种来增加保险供给。同时要吸引更多保险公司在贵州设立分支机构,增强贵州保险市场的竞争力,从而降低保险费率,让更多人能够享受保险带来的经济实惠。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参考文献:[1]吴祥佑.我国保险密度空间收敛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9(9).[2]韩雯,张红梅.贵州省保险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08(7).[3]葛晋.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8).[4]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贵州旅游发展对策2摘要文章概述了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树立旅游大管理意识;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突出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关键词区域旅游;贵州文化;内涵;对策贵州素有中国“公园省”之称,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食品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非常优越的条件。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截至2011年一季度,贵州省接待旅游者人数3158万人次,同比增长33%;旅游总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36%。根据抽样调查,一季度贵州省接待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0.14%,高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高于70%,贵阳主要旅行社接待团队及游客数同比增幅21%。在出游目的上休闲度假旅游占30.6%,乡村旅游占22.9%,商务旅游占11.8%,生态旅游占7.7%,文化旅游占6.6%。随着贵州省不断加大冬季旅游促销力度,丰富冬季旅游产品,推出冬季旅游优惠奖励政策,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有效预热和拉动了省外客源市场,客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抽样调查,一季度外省入黔游客人数占接待总人数的35.93%,同比增长16.96%,排在前10位的客源省份分别是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湖北、山东、福建;同时客源市场半径不断延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等省成为贵州省新的客源市场增长点,标志着贵州省旅游市场辐射面日益扩张。旅游正在成为贵州省的支柱产业。目前,全省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已开展经营或已进行规划的有477个旅游区(点),其中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2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个;全省旅游星级宾馆饭店数量达240家、旅行社达194家、旅游定点接待汽车810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万余人。二、贵州旅游业当前存在的问题1、观念滞后、体制创新不足贵州宏观管理部门对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对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缺乏科学分析和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无规划开发、无序开发、低层次开发问题严重,致使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化结构与整体优势较差。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贵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拉动贵州旅游经济必然首先要求观念的转变、体制的创新。贵州面对开放、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显然还未完全打破陈旧的发展观念及模式,在旅游市场培育方面并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和创新的思维,大旅游产业观念还未真正树立。2、旅游形象定位不明且宣传力度不够所谓旅游形象,就是指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整体印象,正确地确定目的地产品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旅游业的成功发展、带动旅游经济提升。许多著名的旅游国家或地区成功之处就在于其鲜明的旅游形象定位。贵州旅游业逐步认识到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性,所以自旅游事业开始起步,就尝试为贵州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定位,为旅游宣传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八十年代中期,贵州提出了“探溶洞奇、观瀑布美、享民族情”的宣传口号,旅游定位是“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大家都说贵州的旅游资源比起云南、广西毫不失色,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广西俨然成为老大;“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第一春城”的口号撑起云南热火朝天的旅游事业。但贵州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旅游形象定位,许多景点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阶段。2011年在贵州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是贵州省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民族体育盛事,来自全国各地的贵宾、民族体育选手、各方人士及广大游客将齐聚贵州。这既是一次盛大的体育赛事,更是一次民族大团聚的盛会,也是贵州旅游行业优化产品、提升服务、展示形象、开拓市场的难得机遇。借助此次盛会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强化“以游客为中心”的思想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