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导读】这篇文档“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徐州改革开放实践报告1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四省部分地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翻开徐州的历史,总是那么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说起来荡气回肠。据不完全统计,4000多年间,发生在徐州的有文字记载的大小战事共1000多次,其中有重大影响的达200多次。改革开放前,徐州农业欠收、工业萧条、民不聊生。解放时,市区除面粉业、碾米业和汽车修理业的较大业户外,大部分停工。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已几乎丧失生机的城市,经过改革开放政策的洗涤后,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上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徐州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改革,第一农村改革步步深入,逐步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改革开放后,徐州用10年时间基本摆脱传统农业状态。整个80年代,围绕完善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入手,大力探索立体生产、一村一品、集约经营的实现形式,使大农业初步走上了基地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轨道。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始于90年代前期。各地围绕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扩大基地规模,发展龙头企业,推进科技兴农,努力形成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公司加农户、市场加基地等新的产业形态层出不穷,农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产业化水平逐步走到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国家级和省级现场会相继在徐州召开。进入新世纪,徐州便进入了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各地充分发挥温光资源优势,按照错位发展、彰显特色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节水型、节地型规模高效农业产业化,建成优质粮棉、干鲜果品、经济林材、特色蔬菜等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高效农业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培育了100家市级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银杏、大蒜、板材等十多个大宗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1896个,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在黄淮海平原乃至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第二深化城市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打造工业强市。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果的扩大,城市各项改革逐步展开。90年代初,全力推行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徐州因“破三铁”而闻名全国。近年来,徐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更大的力度和举措,着力在国有企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个层面上进一步打好改革攻坚战。对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由市财政筹集资金支付改革成本,着力推进“一引进、三到位”,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到产权置换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到位。最初选择55家企业作为国家及省级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改制后的企业积极开展资本运营,目前已有徐工、维维两家企业股票上市,为企业发展壮大募集了大量资金。到2007年底,市属国有企业362家已有346家完成改制,改制面达到95.6%。对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认真实施“脱钩、分类、放权、提高”措施,着力推进职能转换到位、资源整合到位、转企建制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分配制度改革到位。2003年,新一届市委提出了“依托资源起步、甩开资源发展”的战略方针,走好工业发展三步曲,加速煤炭资源向电力资源转化,抢抓一批重大原材料工业项目,通过延伸加工形成新的链条和企业群体。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集中力量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消耗的“两高两低”产业,启动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以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为龙头,抓调整促集聚,抓投入上项目,抓创新增实力,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实力不断增强。徐州工程机械连续10多年居全国工程机械龙头地位,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总投资70亿元的光伏产业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500吨多晶硅生产能力,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快速推进,徐州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第三扩大开放,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徐州克服种种困难,确立了“外向带动”发展的思路,决定自费开放、自力发展、三外并进、走向世界,抓外资带外贸促外经,推进全市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利用外资从无到有,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外贸易从小到大,成为扩大市场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经合作由弱渐强,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支撑力;开发区从起步到壮大,成为经济增长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全市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区域合作、借桥发展,努力实现全方位开放。抢抓新亚欧大桥开通机遇,召开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研讨会,开展深层次合作。抢抓省委、省政府加快徐连经济带建设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徐连一体化。抢抓江苏建设三大都市圈和四个特大城市机遇,举办徐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和旅游一体化论坛,加快推进徐州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抢抓京沪高速铁路和徐兰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机遇,以交通一体化为切入点,积极促进圈内城市的文化交流、资源共享、产业互动等全方位合作,不断扩大徐州城市群和都市圈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影响,更好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呼应环渤海,为徐州未来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舞台。第四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走出了一条布局集中、城镇集聚、用地集约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拉开特大城市发展框架。按照“一城、双核、五组团、生态型”城市发展取向,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建设老城区、新城区、徐州经济开发区、贾汪区、铜山新区五大组团。在老城区认真实施空间梳理规划,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基本完成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在新城区,基本完成5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100亿元,基本建成1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注重加强功能建设,形成立足市域服务周边的基础设施体系。1996年,建成一等站徐州新客站;1997年,观音机场建成通航。进入新世纪,围绕“水、电、路、住宅、旅游”等方面,相继建成了地面水厂、城市煤气、安居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和配套项目。通过大力实施“三场一路”、“三路一河”、“两山一湖”、“两环一区”工程,徐州更趋美化、亮化,更加生态宜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四城同创,集中力量创建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市,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加快构建徐州城镇体系,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徐州市区为中心,规划建设新沂、邳州、丰县、沛县和睢宁五个中小城市和10个重点中心镇,促进徐州城市群崛起。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努力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家介入,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2007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500万元,150个示范村70%以上达到市级示范村标准,基本完成464个“三类村”建设规划,1000个村庄平面布局规划全面启动。在农村推行完善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徐州走过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积累探索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呈现出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光辉前景。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总结12学习---好资料改革开放社会调查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全世界有目共睹。三十多年里,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改善,人民的总体生活进入了小康水平。尤其是在近几年里,发展尤为迅猛,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神舟七号也完美的完成了太空之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国家一直着力建设新农村,随着一系列兴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加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变化”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调查方式主要以走访和问卷调查为主,实践范围主要在大理市才村码头附近,调查对象以大理原著居民为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小组成员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听他们讲述三十多年来他们的生活环境的改变,记录下他们生活变化的历程。一下是我们调查的具体情况:我们采访的对象中有高龄70岁的老大爷,也有刚刚步入成年的弟弟、妹妹,但主要集中在30~50岁阶段的大叔、大婶,因为他们是完整经历过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可以说,他们对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感受最深,他们是最有资格谈论改革开放的优差的人。经过调查分析,改革开放基本可以算得上中国伟大的决策,给人民带来的好处也是多不胜数,变化尤为巨大的是衣食住行方面:更多学习---好资料(1)在“衣”的方面,从五六十年代的一片“蓝海洋”“绿海洋”,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着装上的花费往往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现在很多人都不再为衣物的价格所局限,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穿戴的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类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样式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村民们所接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消费水平勾勒出一条上升的曲线。(2)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添饱肚子”到现在的“食不厌精”。食品消费向讲营养、讲风味、讲方便等方面转变。市场、商店、饭店里各种各样的食品数不胜数,水果、蔬菜、海鲜已经不再有季节性,随时随地村民们都可以挑选到自己喜欢的食品。糕点、牛奶及奶制品的消费占全部食品消费的比重直线上升。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花费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逢年过节村民把各个大小饭店、商店全部塞了个爆满。(3)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大的瓦房和新楼房。10年前,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宽敞,更多学习---好资料而如今,住房达到二三百平方米的村民为数不少。而且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语,与城市不相上下。而且随着新农村的大力建设,将会有更多的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4)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两年来,村里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的数量猛增,彻底告别了原来独轮车、自行车的社会。车辆多起来,道路的狭窄成了极待解决的问题。村委会领导村民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对村里的所有街道进行了改造,把原来的狭窄不堪的土泥路全部换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大道。并抽出专项资金,将因年久失修而停用六年的大桥进行了重新整修,架起了村里通往外界的桥梁。这一切,使的我村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大大促进了村子的经济发展。(5)在“用”方面,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也经历了“百元——千元——万元再到十万元”的发展。村民们的生活已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更多学习---好资料展型”转变。从文化建设方面看,迷信活动也越来越少了,村里老人闲着没事几个人聚一起拉个二胡唱两句,再有就是到河边钓钓鱼,聊聊天,唠唠家常,自娱自乐,改变了村里迷信的风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迷信活动肯定会被杜绝掉。附近的几个村还自发的组织了老年秧歌队,不仅增加了村里的喜庆气氛,而且为解决老年人的冷清孤独问题找到了一个绝好的途径。大力推行扫盲运动,组织文盲半文盲进行夜校补习。坚决杜绝青少年儿童辍学现象,国家还调拨专款进行学校建设,确保每个有志学子“有学可上,上学有依”。总而言之,这次社会实践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增加了我们不少的实践经验。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可以说是幸运的一代。我们没有经历过祖辈们的纷飞战火,也没有经历过父辈们文化大革命那个充满考验的时代。从一出生,我们便感受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无需在战乱的夹缝里去艰难求生,也不会因为历史文化的迥异而难以发光难以出人头地,只要我们肯勤勤恳恳的努力,社会就会为我们提供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