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书笔记通用3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书笔记通用3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书笔记1《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一文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1篇文献。他们写作这篇文献的目的是“帮助广大读者识破思辨哲学的幻想”。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所批判的思辨哲学在各方面都低于当时德国的理论发展水平。因此,马恩在序言中指出,假如他们在这篇文献中没有进而对当时德国理论的发展本身加以探讨,那是由于他们所研究的对象的本质所致。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得不用当时所达到的成果本身来同他们所批判的对象做一个简单的对比。这篇序言完全表达了一百多年后我在写作《经济学的童话》时的状况。《经济学的童话》也是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识破西方经济学的幻想,也由于所批判对象在各方面都低于当前中国的理论发展水平而没有能够对当前的理论发展本身加以探讨,但我也不得不同时用目前所达到的成果同书中的批判对象做一个简单的对比。马恩的叙述主要是针对布鲁诺·鲍威尔的“文学总汇报”前八期的内容。他们在第一章中首先批评了思辨哲学那种超出2/36群众、怜悯群众和恩赐群众的心态,并以引用赖哈特先生的古怪的和难以理喻的语句的方式,挖苦了思辨哲学自认为是“通俗化的表现方法”。在第二章中,他们批判了思辨哲学不去承认历史的真实的发展反而要求历史应当如何的做法,指出思辨哲学的历史与真正的历史大不相同,进而指出这些思辨哲学的神圣家族的成员完全不了解和不理解当时的英国社会,甚至只好将英国内务大臣从来没有说过的话归之于这位大臣来显示自己的聪明。在第三章中,马恩通过分析思辨哲学用四页的篇幅以某种详细而逻辑矛盾的大纲对某位先生离开柏林大学哲学系的事情的分析挖苦了思辨哲学的彻底性。在第四章中,马恩指出,思辨哲学以工人所创造的仅仅是“单一的东西”来“论证”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是因为思辨哲学深恶痛绝任何一种现实的、活生生的东西。在思辨哲学那里,只有其理想的、虚幻的创造才是“一切”。在这里,马恩还指出,思辨哲学仅仅是“用现存事物的范畴来制定公式”,也就是用现存的黑格尔哲学和现存的社会意向来制定公式。公式除了公式便什么也没有。马恩的这一批判同样适用于今天强调所谓范式和公式的西方经济学。在这一章中,马恩还通过揭露思辨哲学者对蒲鲁东的错误翻译是如何歪曲蒲鲁东的原意的来正面评价了蒲鲁东的“什么是财产?”这部著作对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并对蒲鲁东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提升。“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论断都以私有制为前提。这个基本前提被政治经济学当做确定不移的事实,而不加以任何进一步的研究,并3/36且正如萨伊所坦率承认的,甚至被当做只是‘偶然’为政治经济学所涉及的事实。蒲鲁东则对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即私有制做了批判的考察,而且是第一次带有决定性的、严峻而又科学的考察。这就是蒲鲁东在科学上所完成的巨大进步,这个进步使政治经济学革命化了,并且第一次使政治经济学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如今,西方经济学的一切论断都以自私自利为前提,这个基本前提也被西方经济学当做确定不移的事实,而不加以任何进一步的研究。相比蒲鲁东,今天的西方经济学家倒退得太多了。既然蒲鲁东所完成的进步使以私有制为前提的政治经济学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而且马恩在这里也指出,蒲鲁东的著作被科学地越过了,那么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续称为政治经济学就不太合适,至少应当称为“政治经济科学”。在这里,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马恩指出,“工资的数额起初是由自由的工人和自由的资本家自由协商来确定的。后来却发现,工人是被迫同意资本家所规定的工资,而资本家则是被迫把工资压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强制代替了立约双方的自由。”如此看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不仅解放了工人,而且也解放了资本家。第二,马恩指出,“有时经济学家们自己也感觉到这些矛盾,而且揭露这些矛盾成了他们之间的斗争的主要内容。但是,在经济学家们意识到这些矛盾的情况下,他们自己也攻击表现在某种个别形式中的私有制,把私有制的某些个别形式斥责为本来合理的(即他们认为合理的)工资、本来合理的价值、本来合理的商业的伪造者。”这段论述4/36解释了一百多年后中国经济学家吴敬琏攻击“坏”的市场经济并鼓吹“好”的市场经济的原因。既然“蒲鲁东不同于其余的经济学家,他不是把私有制的这种或那种个别形式、而是把整个私有制十分透澈地描述为经济关系的伪造者”,那么吴敬琏就被一百多年前的蒲鲁东超越了。第三,马恩指出,“以往的政治经济学从私有制的运动似乎使人民富有这个事实出发,得出了替私有制辩护的结论。蒲鲁东从政治经济学中被诡辩所掩盖的相反的事实出发,即从私有制的运动造成贫穷这个事实出发,得出了否定私有制的结论。对私有制的最初的批判,当然是从充满矛盾的私有制本质表现得最触目、最突出、最令人激愤的事实出发,即从贫穷困苦的事实出发。”这段论述也表明,我们评价一个经济制度或一项改革措施,不是看它是否使某些人富有,而是要看它是否造成了某些人的贫穷,是否消除或减轻了社会上的贫穷困苦。第四,马恩还通过分析无产阶级和富有这两个对立面,向我们展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运动,并指出,“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异化。但有产阶级在这种自我异化中感到自己是被满足的和被巩固的,它把这种异化看做自身强大的证明,并在这种异化中获得人的生存的外观。”第五,马恩介绍了蒲鲁东是如何以沙尔·孔德的论证方式恰恰证明了和沙尔·孔德的论点相反的东西,即正是因为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土地的利用应该根据大家的利益来调整。这一论证方式同样适用于我们以从自私出发来论证私有制的张五常的论证方式来证明和张五常的论点相反的东西,即5/36正因为人是自私的,所以才要限制私有制,以防止私有制放纵少数人损人利己的自私而使大多数人受害。在第五章中,马恩分析了思辨哲学家是如何以拙劣的黑格尔式的了解方式曲解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的,并对这本小说进行了他们自己的分析。在这里,马恩提到,“富人手下的学者即经济学家们……很细心地计算出,穷人为了富人和自己本身的福利应该按什么比例通过各种死亡事件来缩减自己的人数。”而今天的“华盛顿共识”同样很细心地计算出80%的穷人是多余的,是应当通过各种死亡事件来缩减的。在第六章中,马恩批判了思辨哲学的群众观和历史观,批判了思辨哲学家对群众的征讨,对犹太人问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唯物主义的发展进行了阐述。这里有一句经典的话就是:“‘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有人以此为自私自利的西方经济学观点辩护,但是,马恩在这里提到的“利益”不是鸡毛蒜皮的个人私利,而是“得到历史承认的群众的‘利益’”。他们明确指出,当这一“利益”最初出现于世界舞台时,总是在“思想”或“观念”中远远地超出自己的实际界限,很容易使自己和全人类的利益混淆起来。例如,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最初出现于世界舞台时就与全人类的利益混淆了起来。而在距资产阶级的利益最初出现于世界舞台数百年后的今天,还有人想混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就只能是别有用心了。在这里,马恩还指出,“同布鲁诺关于人权不是‘天赋的’这种发现相比较(这种发现近四十多年6/36来在英国有过无数次),傅立叶关于捕鱼、打猎等等是天赋人权的论断,就应该说是天才的论断了。”这表明,人们通过劳动来获得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权利才是真正的天赋人权。因此,使人们丧失生产资料的使用权进而使得人们无法通过劳动来获得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下岗和失业就是对天赋人权的最大侵犯。在这里,马恩还提出,在“德法年鉴”中他们已经向思辨哲学家指出,“现代国家承认人权同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就是说,正如古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奴隶制一样,现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中的人,即仅仅通过私人利益和无意识的自然的必要性这一纽带同别人发生关系的独立的人,即自己营业的奴隶,自己以及别人的私欲的奴隶。现代国家就是通过普遍人权承认了自己的这种自然基础。”这段话以及马恩在这一章所展开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当前西方学者所强调的人权的本质大有裨益。在第七章中,马恩揭露了思辨哲学需要崇拜,而神圣家族又是如何从它的记者们那里受到它所应受的崇拜的。在第八章中,马恩回到了《巴黎的秘密》这本小说,通过该书人物和情节的展开,揭露了资产阶级、宗教和司法部门的虚伪而残忍的一面,以及资产阶级的消遣性的慈善活动的本质即“人的贫穷、使人不得不接受施舍的那种极度窘迫的境遇,都应供金钱贵族和知识贵族娱乐,应当作为满足他们的自私欲、供他们摆架子和消遣的对象。”在第九章提到思辨哲学宣布世界的灭亡之后,马恩在“历史的结语”中指出,灭亡的不是世界,而是代表思7/36辨哲学的批判的“文学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所写的一部伟大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恩格斯想把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苦难、斗争、希望和要求的真实情况描绘给当时的德国民众,进而把英国工人阶级所处的屈辱的状况报道给文明世界。尽管有人质疑,“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但是,我们的确能从这部作品中看到后来的世界上其它国家所发生的事情。这部作品是恩格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所写,为此,他“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从而也为我们今天的调查研究树立了榜样。顺带提一句,关于调研资料的使用,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其中的事例是孤证,还是具有普遍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扩大调查范围,列举更多的同样的事例;另一个是分析现实性背后的合理性。黑格尔曾提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因此,只要我们能够找出调研事例背后的合理性,那么,当这种合理性在其他地方或其他时代出现时,类似的事例就会出现。而要使得同类事例不再出现,就必须使以往的合理性,不再成为合理性。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实际上,当时英国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一些小手法比如实物工资制等在今天中国的私营企业中仍然存在,尽管中国的这些私营企业主中几乎不会有人读过恩格斯的这篇文献。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恩格斯在这篇文献中提到的工人运动8/36也将会中国的未来出现。因此,关注中国未来的学者都应当来关注一下这篇文献。在导言中,恩格斯简要地介绍了从纺纱织布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历程。在使用机器以前,英国的纺纱织布的工人们“还不是无产者”,他们“过着庸碌而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是死气沉沉的”,而且,“他们那时也不是人,而只是一架替从前主宰着历史的少数贵族服务的工作机。”因此,这种生活“到底不是人应该过的”。恩格斯指出,“产业革命只是促使这种情况达到顶点,把工人完全变成了简单的机器,把他们最后剩下的一点独立活动的自由都剥夺了,可是,它却以此迫使他们思考,迫使他们争取人应有的地位。像法国的政治一样,英国的工业和整个市民社会运动把最后的一些还对人类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阶级卷入了历史的巨流。”“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是珍妮纺纱机。”由于纱的产量大增,就需要更多的织布工人,“兼营农业的织工阶级”就“逐渐完全消失而变成了一个新兴的织工阶级,他们光靠工资生活,没有丝毫财产,……这样,他们就变成了无产者。”“在产业工人放弃了农业以后,许多土地闲起来了,在这些土地的基础上就产生了新的大佃农阶级……小自耕农除了卖掉那块已经不能养活自己的土地去买一部珍妮纺纱机或织机,或者到大佃农那里去做短工即做一个农村无产者以外,就再没有其他任何办法了。”而工业的发展在继续,“有些资本家开始把珍妮纺纱机安装在大建筑物里面,9/36并且用水力来发动;这就使他们有可能减少工人,并且把自己的纱卖得比用手摇机器的个体纺工便宜。由于珍妮纺纱机的构造不断在改进,机器随时都会变成过时的,因此必须把它们加以改造或者换成新的;资本家由于利用水力,即使机器已经过时也还可以维持下去,而对于个体纺工来说,这越往后就越不行了。工厂制度就这样奠定了基础”。今天有些人在那里空谈地争论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