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基层政协工作的探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多次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政协工作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发挥政协协商民主作用,推进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基层政协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第一前线,反映社情民意,关注民生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委员素质,解决基层政协工作存在问题,建立制度保证协商机制有效推进,是新时期做好基层政协工作的重要工作。一、基层政协工作的特点(一)基层政协与群众联系密切。基层政协委员来自各部门、各乡镇和各行业,委员大都是来自基层一线,生活和工作在群众中间,本土人居多,亲人朋友与农村密不可分。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也都是曾经工作在一线,并有着出色成绩的得力干将、科技人才,也有来自从事多年政府重要领导岗位的基层领导。从工作的性质来看,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因此,基层政协无论是委员、政协领导班子还是政协本职职能,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基层政协收集民意优势明显。委员是社会各界的代表,也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本身联系面宽,工作面大,包容性强。委员的提案都是经过平常征集、全会收集、委员座谈、调研走访等方式得到的,内容围绕发展、聚焦民生,涉及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维稳、扶贫攻坚等等,更大的特色是真实性、准确性、针对性、广泛性、时效性,都是群众生活身边的问题突出、矛盾尖锐、反映强烈的共存现象。在基层政协为人民服务过程中,政协也赢得了群众支持、尊重和信任。(三)基层政协工作特色明显。一是不同区域的基层政协差异决定了基层政协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委员所联系的群众各有不同,活动的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二是基层政协既有当好参谋的职能,又有直接参与中心工作的特点。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政协领导班子成员都直接参与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活动。三是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基层政协在履行职能的时候,可以灵活地创新活动方式,加大工作力度。比如开展经常性的调研视察活动;在街镇设政协工作联系点;通过经常性走访委员,联络感情,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加强同有关部门配合,努力做好参政议政成果的转化工作等等。四是密切联系群众。政协委员直接联系基层群众,与群众关系紧密,具有团结协调优势,可以更直接、更及时地宣传政策、沟通情况、化解矛盾、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二、基层政协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目前基层政协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政协本身工作也比较主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对政协工作的认识仍有不到位。表现为有的委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缺乏深刻了解,对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协商内容来说,哪些属于协商范围,哪些不属于协商范围,哪些该协商,哪些必须协商,认识不一致;有的部门和单位与政协部门联系不多,对承办提案的办理不够认真,对本单位政协委员履职不够支持。(二)对民主监督缺乏高度的认识。在具体的民主监督工作中,不少委员感觉到提建议容易,作批评难;反映意见容易,意见反馈难;提出问题容易,解决问题难;监督基层单位容易,监督领导机关难。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委员有“监督无用”的片面认识和怕“越权越位”、怕“添乱”的消极想法,因而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力度不够大、底气不够足;另外,少数党政部门领导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把接受监督仅仅当作是一种形式。(三)参政议政的实效性不强。有的政协委员只意识到当一名政协委员是一种荣誉,而没有意识到政协委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只挂名不议政,没有体现着自己所代表的界别和群体的利益。有的政协委员缺乏政治敏感,不善于观察,不勤于思考。当前,基层政协在履行参政议政过程中提供了一些载体,如,大会发言、视察、调研,提案、社情民意反映、专题协商会等,可谓是形式多样,但都存在着过程严肃,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这种现象体现了参政议政机制和制度的不足。(四)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不够。委员在履职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委员履行职能的质量和积极性不高,少数委员思想认识上存在着重荣誉轻责任,重本职轻参政,重客观条件轻主观能动性的现象。有的委员调研不够深入,甚至没有调研,所提意见建议笼统、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委员提案数量多,但精品提案少。有的委员把提案工作当任务来完成,而且绝大部分委员都只在全会期间集中提交提案,其他时间提交提案的很少,使得经济社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没有及时通过政协的渠道得以反映,削弱了政协作用的发挥。还有委员参加会议讨论时,沉默的多,发言的少,说好话空话多,谈真知灼见少。三、新形势下做好基层政协工作的建议(一)加大学习和调研力度,增强政协委员协商意识和议政能力。新形势下做好基层政协工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层政协部分委员自身的参政意识不强,参政素质不高。意识不强不想参政,素质不高参不了政。大部分委员在各自部门、行业都是行家里手,甚至独领风骚,但参起政来是无话可说,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委员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参政工作关系、积极主动收集参政素材的主观因素,加强学习和熟悉参政程序、办法、业务知识等。二是政协机关要加强组织和协调。委员地位超脱,约束力不强,这就要靠政协加强对委员的联系、引导和管理,多组织委员学习,特别是参政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委员参政能力和水平。知情是委员“说”和“做”的前提。不全面了解情况,不深入调查研究,发言就无从谈起,即使说了也是泛泛而谈,写提案、社情民意反映也就无从下手,即使写了也是止于浅表,不致根源。这就要求政协多引导委员从本职工作、熟悉领域,从各类媒体收集参政结合点和素材,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帮助委员多知情、知实情,为委员参政打好基础、做好铺垫。需要政协多与委员所在单位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增进了解,消除障碍,促进单位对委员履职的支持。(二)进一步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建设。新形势下做好政协工作,要积极推进履行政协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这是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健全知情明政机制。知情明政是基层政协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要加强有关部门同政协委员的联系,积极搭建知情平台、定期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举行通报、报告会、座谈会等,让委员了解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掌握社会信息动态,确保他们在协商中议政议在关键处、建言建在点子上。二是要完善考察调研机制。考察调研是基层政协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要结合地区实际,协助委员在优化调研选题,开展联合调研和专题调研方面,探索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调研活动,及时主动提供信息的资料,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使考察调研深入基层、扎进一线,确保协商建言切中要害、有的放矢。三是要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工作联系是基层政协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要协商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加强同政协委员的联系,强化交流与合作,建立定期走访、座谈交流、列席有关工作会议、参加相关专项调研和检查督导工作制度,使政协委员从一旁看“到”一起干,在实际参与中了解情况、找准问题,增强协商建言的针对性可行性。四是要强化协商反馈机制。协商反馈是基层政协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要针对当前一些部门重协商轻反馈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协商反馈制度,强化相关部门责任,明确办理时限,对协商中的意见建议做到及时研究、及时办理、及时反馈。建立相应的督查制度,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做到协商反馈的形式规范化,要求具体化、工作制度化。(三)强化委员自身职责,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的优势、政协的活力、政协的潜力存在于委员之中。政协委员在社会上接触面广,是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力量,是党委和政府倾听社会反响的重要渠道,是反馈基层民意的重要声音。要促进政协委员时时留心,处处留意,及时了解重大决策出台后社会反响,及时掌握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依据。要充分调动广大政协委员主动性,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基层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政协工作离不开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党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政协工作,党委领导坚持定期走访政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为政协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