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物态变化(讲义)教学内容:温度的测量;三类物态转换教学重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三类物态转换知识梳理: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比如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态的转变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为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温度的测量进行学习。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热物体温度高,冷物体温度低。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为℃。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例题:(1)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温度:令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人体正常的体温为。(2)下面对0℃的说法正确的是()A、0℃是指没有温度。B、0℃是指最低的温度。C、0℃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无法确定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正确使用温度计,一定要到“两看清,一注意”。①测量前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②使用温度进行测量时,要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了,再来读数;读数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上表面相平.③注意不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例题:(1)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管内颈细一些B.玻璃管内径粗一些C.玻璃泡容积小一些D.以上都不正确(2)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杯中少许,然后像图所示的那样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宇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有问题,请你把它找出来()A、不应将水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放在水中读数(3)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4℃B.-6℃.C.6℃D.16℃(4)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李刚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只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栓牢从洞口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里提出,立即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口放入水里,水灌满平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口放入水里,水灌满平后待较长时间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口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5)以下是用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请你将合理的序号填在短线处A.选取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C.取出温度计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6)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第二节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吸热。蒸发: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放热温度称为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液化时放热。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例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冰棒在冒“白气”C.早晨有浓雾D.夏天,室外的衣服干了(2)在夏天里,经常可以观察到来自水管的外壁上挂有一层水珠,出现这种水管“出汗”现象的原因是()A.水管漏水了B.跟人出汗的道理一样C.热空气遇冷液化D.水蒸气遇冷液化(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B.水蒸气比水传热快C.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热(4)烧开水时壶口会冒出“白气”,“白气”的构成是()A.水蒸气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水蒸气液化形成下水珠D.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物(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B.给墨水瓶加盖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把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6)用酒精棉球涂在皮肤上消毒,有凉的感觉,这是因为()A.酒精温度低B.酒精会挥发C.酒精蒸发从人皮肤上吸热有制冷作用D.以上的说法都不正确第三节熔化和凝固1、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吸热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例题:(1)下列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太阳将积雪晒化B.点燃的蜡烛不断的流着蜡烛油C.刚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水D.食盐投入水中,过一会就不见了(2)冰豆腐里面有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融化成水后而成(3)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发出来后,岩浆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例题:(1)炒菜用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用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A.炒菜时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B.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C.炒菜时锅上有油,锡焊不上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2)在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中.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住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公路上的积水在寒冷的天气里,常会在公路表面形成一层薄冰,这个过程在科学上称为。(3)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相同点:熔化时吸收热量,凝固时放出热量不同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例题:(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是()A.海波,石英,玻璃B.食盐,萘,沥青C.海波,冰,水晶D.松香,玻璃,沥青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需要吸热。(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需要放热。例题:(1)北方冬季,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湖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D.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2)冬天结冰的湿衣服也能晒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A.凝华B.升华C.凝固D.液化(3)我市浏阳大围山峡谷景色优美,被誉为“小九寨”,下列关于其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4)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利用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制冷,如干冰就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可以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从而创造低温环境,来贮食品或药品.干冰还可以用来进行人工降雨.例题:(1)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3)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