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的对策作者:admin来源:网络日期:2008-4-270:51:43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的规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应当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货币资金的控制要点是现金收支业务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从现金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单位没有注重岗位分工和授权批准制度的建立,导致了现金、银行存款漏洞时有发生,出现涂改凭证金额、虚开发票、公款私用、转账套现、支付虚开票款等现象。因此,亟须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风险点,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一、事前防范,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组织分工和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即在制定组织机构方案和向工作人员分配工作时,都应考虑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将某些职务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工作人员担任,以避免或减少发生差错,起到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和授权批准制度,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企业货币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货币资金集中管理操作程序》、《银行账户开立、变更、关闭的审批程序》、《资金审批支付程序》、《网上银行业务使用规定》、《货币资金内控实施办法》等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二、事中控制,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1.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账实盘点控制。即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进行定期盘点,日清月结,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白条”抵库,确保企业资产账实相符。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就是实施账实定期盘点控制。②库存限额控制。核定企业每日库存现金余额,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及时送存银行。这样做既可降低货币资金被盗风险,还能高度集中货币资金,便于统筹使用。③实物隔离控制。建立控制制度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接触不到实物,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专设登记簿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对于收到的支票、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建立专门台账,专人管理,以保证票据安全和及时兑现。如,现金只能由出纳保管,银行承兑汇票只能由一人专管。④岗位分离控制。将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比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出纳人员连续工作应不超过三年;空白支票、密码与印鉴的保管必须分离;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出纳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单位或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及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经办人只能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2.资金完整性控制。即所有资金收支业务均按规定计入相关账户。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发票、收据控制。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入账。加强对发票、收据的印、收、发、存的管理工作,且必须连续编号,建账核算,定期抽查核对存根联与入账的记账联,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②银行对账单控制。利用银行对账清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核对,确保银行存款的完整性和存在性。通过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分析未达账项的原因,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现象。③物料平衡控制。按照主要原材料、产成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量的平衡关系,检查资金收支的完整性。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加工行业。比如,冶炼行业进行铁元素平衡,可以及时发现偷卖成品、半成品、废品等违法行为。④业务量控制。根据某项业务量的大小,复核其货币资金的完整性。例如,旅馆可以按客房记录的业务量,汽车运输可以按台班记录的业务量,复核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出。⑤往来账核对控制。定期与对方进行往来账余额的签认,确认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真实,及时发现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特别应注意对于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账的情况。3.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是指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是否合法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都采用加大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力度的方法。对业务量少、单笔金额小的单位,记账凭证可由一人复核;对业务量大、单笔金额大的单位,记账凭证应由两人复核,即增设复核会计。还可以实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重点控制大金额货币资金支付。另外,还可利用政府机关、社会力量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检查;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从公众中获得是否存在不合法收、付的线索。4.货币资金的效益性控制。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实现货币资金的保值增值。①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收益。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是以储备资金、生产经营资金、成品资金、投资资金以及结算资金等多种形态存在的。确定各种形态资金的合理比例和最优结构,可以减少资金在各环节中的浪费,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实施某些推迟资金支付、加速货币回笼、收回投资政策,解决货币支出的缺口;或者通过加快资金支付(可降低采购成本)、一定的赊销政策(可提高售价或扩大销量)、参与各种投资,提高收益,降低资金储量。②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加速资金周转。企业应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合理考虑促销与增加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现金折扣成本的平衡,制定折扣期限,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条件,制定科学的收账政策,减少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加速资金周转。③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减少资金浪费。企业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建立严格控制制度。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同时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合理控制存货的储备、减少存货的浪费、加强存货的流动性,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三、事后监督,注重信息反馈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之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统一,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