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保证学概论张利胜第一部分信用保证的经济学原理一、信用的产生私有制—产权主体多元—借的机制产生—信用关系公有制—产权主体一元—内部调节机制二、信用的本质信用关系—借债与还债—债权债务—债产权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三、信用创造财富—权利□未发生信用关系之前甲乙10000元货币10000元2000元(货币)2000元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发生信用关系之后(甲借乙2000元)甲乙8000元货币4000元货币2000元应付债务2000元应收10000元2000元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总额□□□甲乙汇总(不是合并)资产总额增加2000元。信用创造了2000元权利(金融资产)□债权债务是权益的延伸。伴随债权债务,资产形态发生变异,导致社会总资产变化。□金融资产(权利)经济学解释:以信用为基础,以债权债务关系为纽带产生的权益证书。□金融资产生活在债权债务关系之中。产权主体“借”在时间上的扩张延伸——信用期限“借”在空间上的扩张延伸——信用范围“借”在形态上的扩张延伸——信用形态债务在期限内对“借”的支配权、使用权、占有权价值相对独立的经济关系债权四、信用经济(一)信用功能流通、分配、调节、机制(二)信用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机制货币经济是信用经济的基础信用经济是货币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五、信用保证——是对借(债)承担责任的行为(一)无需保证的信用关系债权人(“被借”产权人主体)债务人(“借”的产权人主体)[信息对称度决定信用额(价值量)](二)保证的信用关系——借与被借债权人(“被借”产权主体)债务人(借的产权主体)信息对称信息对称债务人(借)债权人(被借)保证人产权主体(债权债务主体)[保证人决定信息对称程度(信用价值量)](三)财富的经济学定义□财富是能给人带来某种程度满足的具有交易性的物和权利(未进入市场交易的物或权利不是商品,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财富物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自然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品质、信用、健康、智慧专利、版权、商标、知识产权权利金融资产债权股权期权抵押权租赁权担保权□金融资产形成于:货币借贷、证券交易、金融衍生交易、信托、租赁、抵押、担保物的所有权的分割与转让出去的权利,通常表现为金融资产(四)信用担保机构的财富—物和权利□担保的本质是:分割转让权利(金融资产)□权利的形成(放大系数)资本充实有效:出资人信用+资金流动性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概率+准备金积累信用道德品质:主动信息对称+赔付责任(五)信用保证的本质——金融资产分割转让(借贷)□承担预期债务和债权——非现实债——信用资产□保证人借与被借的是:信用资产□信用保证本质:承担信用资产的借与被借双重责任信用保证人:只有实际发生才能形成债权只有形成债权才能形成资产保证额越大信用资产越多六、信用能力分析创造新财富的能力——第一偿债还能力——现金物权信用能力——第二偿债能力——物权变现可借助第三人能力——第三偿债能力——第三人信用能力经营性债务性投资性固定流动无形连带无限一般责任第二部分信用担保机构的地位与作用一、信用担保机构出现以前的信用资源结构(一)国家信用资源(公共信用资源)商业信用资源(银行、企业信用)公权运用风险财政风险责任相对成本高相对风险大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制约瓶颈制约瓶颈国际交往公共目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二)信用规模与信用结构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GDP43800577336779574772795538205489404信用总规模94321119890143418182559210340235038265397比值2.15:12.08:12.12:12.44:12.64:12.86:12.97:1□信用规模较大□信用质量较低□信用结构不合理二、担保机构出现后的信用资产结构公共信用资源(国家信用)商业信用资源(银行、企业信用)准公共信用资源(政策担保机构)专项商业信用资源(商业担保机构)政策导向营利取向调节市场失灵完全市场机制中小企业融资□改善信用结构□提高信用质量三、公共财政策的核心、决定作用(一)公共品、私人品与混合品产权公有公共品公共财政政策政策目标产权私有私人品市场竞争机制市场主体(二)资源配置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主导低效与寻租政府必要干预,准公共品化市场机制失灵与失衡(三)准公共品配置兼具排它性和有偿性公共品社会效应普遍性原则国家利益、公共服务私人品商业利益最大化原则市场主体利益准公共品最有效使用原则调节、平衡、效应(四)信用产品准公共化政府(公共财政)担保机构(企业化管理)排斥非政策目标政策导向(规定企业群体)市场机制(选择有效需求企业)排斥非有效需求成长性中小企业(附合政策、有效需求)社会效应最大化——就业、创新、宏观调节、社会发展排斥不付费享受——控制在最有效消费人群四、公信保证人资格(一)公信人制度市场主体,市场所有参与者共同信任的法人1、信息主观、主动对称性2、具有与承诺相对称的信用能力3、承担信用的无限连带责任4、公平、公开、公正、公道的品质(二)担保机构的公信品质1、公信是生存之本2、公信力是保证人的核心能力3、公信品质是担保机构应有境界(三)担保机构公信力的形成与增强公信能力有限信用物权(资本充实有效)有限信用倍数(风险控制能力)无限公信品质(社会责任意志)++出资人信用资本形态+信用风险概率风险准备积累+资金流动保证+法律责任信息对称+赔付承诺+(四)政府不易直接充当企业保证人的原因1、易引发无限责任,带来财政风险2、易引发公务职能权力价值化3、不利于风险控制能力专业化第三部分信用风险控制管理一、基本构架信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图担保是发现和评价风险。二、信用风险分析评价系统(一)第一信用能力——第一偿债能力评价1、第一信用直接形式:现金——现金净流量净现金流本质:创造新财富的能力——成长性(会计是对过去经济状况的反映&记载,担保的不是现在,担保的是将来。成长性看:技术、管理、市场、人才。从财务上直接反应在现金流上。)净现金流公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净现金流2、现金流量形成产生的基础(1)经营活动:(2)筹资活动(3)投资活动3、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因素整合运用企业各项要素的综合管理能力,包括人、生产资料、技术技能、制度机制、产品竞争力、市场营销的能力。①人的管理:人的素质与积极性、创造性、稳定性②制度管理:制度规范的充实与有效作用③技术管理:技术技能的成长性、适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④营销管理:市场拓展营销能力占有率、增长率、拓展力⑤生产管理:质量、成本观念与实效;⑥资金管理:时间价值、资金成本、净现金观念与运行效果、应收应付、债权债务状况;⑦环境管理:以人为本、注重环境与发展的统一性;⑧产品与存货管理:进销调存协调能力;⑨发展战略:积极、充实、可行性(1)管理能力:(2)高新技术企业:注重技术成长性、先进性、创新性——市场(3)传统性企业:注重品牌、品质、创新——市场(4)正确评价成长性企业的财务、资产现状:亏损、实物资产少、资本实力小(5)企业持续发展政策、环境、市场条件(6)对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经营者的个人的认识与评价①约见面谈制度②重视其过去的业绩、经历③重视其对社会、政策和环境的态度④重视其责任心、事业心和个人价值观4、现金流分析预测——期间偿债能力的基础依据——第一偿债源(1)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下,考察一个期间的偿债能力(2)经营性现金流的直接预测分析周期内销售收入——应收账款——付现成本净流量(3)经营性现金流的趋势分析预测销售收入现金应收账款存货付现成本现金流量金额周转期金额周转率金额周转率金额付现率流入流出净流量前二年前一年当年预计期间内5、经营性现金流综合分析预测市场分析预测合同订单分析生产能力分析趋势预测(二)资产分析——偿债能力的资产保障——第二信用能力分析评价1、信用物权——反担保物权——代表物的偿债能力2、资产评价——价值与变现房地产:产权清晰、变现值、变现周期应收帐款:确认、可控、变现周期无形资产:可变现能力3、物权抵(质)押与变现过程控制(三)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经验判断因素1、影响形成核心能力的因素无恒心(皮包心态)(1)“三无”企业无恒品(主业不精,多业不兴)无恒产(有恒产者有恒心,有恒心者有恒志,有恒志者有恒品)管理不善(基础核心能力弱)(3)“三不”企业销售不畅(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制度不严(控制力表现)(2)“三无”无核心技术科技企业无主营产品无创新能力2、现金流量不足(1)经营活动中的刚性、弹性不确定性因素(周期性、非周期性)(2)经营衰退(内在能力衰减)(3)营运资本不足(借债依赖性)(4)投资过渡(流动性受阻)3、信息作假难以对称(1)两本账(非诚信现象)(2)关联机构、交易(非正常运营)(3)违法违规经营(非规范管理)4、道德风险难以防范(1)偿债意愿缺失(债权人意识)(2)信用观念差(3)恶意逃废债务(4)法律意识淡漠5、利益关系难以制衡(1)股东价值取向不同、分配不均(2)资方与员工利益难协调(3)股东与高层管理人员利益难协调(四)承保后管理1、承保责任履行过程的管理(1)首月监控——把握资金运动方向,以15日内为重点重点关注:①资金实际流向②大额资金用途③负债结构变化违规的处理:①提示纠正(案例)②追踪控制③失控追偿(2)月报制度——把握变化趋势,形成函数曲线重点数据:①现金流量②销售收入③成本费用④投资与投资收益⑤分配性流动违规处理:①提示改进(案例)②关注调控③管理帐户(3)季访制度——把握重要变化重点信息:①管理人员变化②股东结构与态度③重点资产④经营方向、方式、规模违规处置:①分析趋势(案例)②核实资产③强化个人信息(4)半年分析制度——把握六个月内企业发展状况重点信息:①财务状况②经营管理状况③重要举措与调整④社会环境与政策违规处置:①提高分析级别(案例)②分级分类管理③加强监管力度(5)稽核制度——对责任人的尽职评价稽核重点:①制度实施②行为规范③责任到位违规处置:①加强监管(案例)②落实奖惩③明确目标(五)代偿后管理1、代偿的实质:担保责任代偿是出借信用资产转化为现金出借的过程代偿后管理是对实物现金的管理2、代偿产生的原因(案例分析)基本形态:企业现金流难以支持到期债务基本原因(1)经营活动不稳定,管理行为不确定;(2)投资活动过渡,流动资金固定化;(3)营运资金长期不足,债务性融资依赖程度过高;(4)经营周期与借贷周期不同步、不协调;(5)市场发生较大变化,销售预期需要调整;(6)主观上不准备履约还债,突破道德边际。3、代偿分类:(1)服务性代偿:基于企业代偿期能够产生足以偿还代偿资金的现金流。第一还款源。(2)抵押物变现代偿:基于企业现金流难以支持债务,但反担保抵押资产的充分有效,变现能力强。第二还款源。(3)强制追偿性代偿:基于企业履行债务的愿望较差,不强制难以履约。第二还款源+第三还款源4、服务性代偿性质:信用担保衍生产品,属非不良担保方法:(1)向企业提供担保等量现金;(2)参与诊断企业理财,把握现金活动;(3)逐步调整经营弱项;(4)现金流升成,逐步退出资金;(5)帮助企业增强再融资能力5、抵押物变现代偿性质:资产变现还债方法:(1)清理核实抵押物(2)评估(内部评估与市场评估)(3)确定变现形式(4)拍卖变现(5)企业自主变现(6)分析评审过程缺失因素6、强制追偿性代偿性质:追偿逃废债方法:(1)诉诸法律;(2)推动执行;(3)惩罚当事人;(4)分析风险原因。(六)风险损失自留与财政有限补偿制度1、风险准备金制度(1)担保代偿准备金担保费收入*50%(2)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担保余额*1%(3)风险准备基金税后利润*20%-25%2、责任人风险准备金制度(1)责任人全年收入*30-40%(2)到期责任解除逐步兑现3、财政有限代偿损失补偿制度(1)代偿损失首先冲减风险准备金(2)不超过担保额6%以内的代偿损失由财政补偿(3)财政对担保基金的补偿(七)防范风险的十二个经验故事1、审视风险胆大心细,不要忽略细节故事:中指与食指的变化2、要特别关注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