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实用初三物理人教版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实用初三物理人教版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三物理人教版教案1(一)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三)[教学重点]电压的作用。(四)[教学方法]用对比法讲解电压。(五)[教具]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因为有电流通过。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必须有电压。(二)新课教学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连通器。若把阀门k打开会有什么现象?水由a流向b。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参考资料,少熬夜!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2、电压形成了电流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3、电压的单位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电压用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千伏(kv)=1000伏(v)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1节干电池电压为,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三)巩固新课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四)布置作业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七)[板书设计]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三一刀客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压的符号u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1千伏(kv)=1000伏(v)参考资料,少熬夜!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初三物理人教版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音调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2、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小组讨论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教师点拨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参考资料,少熬夜!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低于20Hz.学习指导二:响度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4、3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3、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4、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小组讨论1、做教材34页的演示实验,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保持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以更大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3、让你的同桌站在操场中央,大声的说话,你从距离他较远的地方向他走去,你可以发现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教师点拨1、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要注意使乒乓球慢慢地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否则快速碰撞音叉就会影响实验结果了。2、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除了每一次都要敲击同一个音叉(运用控制变量法)之外,还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摆动幅度来了解音叉的振幅)。跟踪训练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C)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学习指导三:音色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5页,完成下列填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小组讨论参考资料,少熬夜!1、让一个同学用手帕蒙住眼睛,找几个同学喊蒙住眼睛的同学的名字,让他“听音辨人”,每个同学蒙眼一次,看谁辨得又快又准。听音辨人依据的是不同的人音色不同,这是因为发声体不同。2、拿一根筷子轻轻地敲击一个结构完整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再拿这根筷子轻轻地敲击同样的但已经破了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教师点拨在音色这一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白:发声体不同,所产生的声音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振动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初三物理人教版教案3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测量、新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密度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其他物理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溶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强调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教材还安排了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内容,介绍了许多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事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贯穿本章的各节。每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主要内容安排如下:1、要求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测量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长度和体积。2、知道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形状、位置和状态而改变,同时掌握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密度的性质,并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的概念,认识用比值下定义是定义物理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4、简单介绍一些新材料及其应用,认识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教学目标1、掌握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使用,能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2、认识质量的概念,并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和“绿色”能源。5、结合密度概念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6、结合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利用刻度尺和量筒、量杯测定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方法。2、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属性。3、探究密度的概念实验,密度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1、量杯的刻度特点。2、探究密度概念的实验。3、应用密度知识解答简单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课时安排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课时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课时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2课时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1课时初三物理人教版教案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参考资料,少熬夜!答。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