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三化学教案设计(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三化学教案设计(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三化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前面学过的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尤其是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是给出化合价的依据。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各章的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八章酸、碱、盐的学习。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教法建议从复习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过程。学生分组探究:据Mg、Cl、H、O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Mg与Cl,H与O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问题:(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使学生明确: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间相互形成化合物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这种性质叫化合价。即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的一个原子在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数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价的判断: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参考资料,少熬夜!数目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正价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电子对偏离的原子负价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电子对偏向的原子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所以,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让学生明白,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结构有关。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联系。熟记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是运用好化合价的前提。建议可采用顺口溜强化记忆。然后加强课堂训练,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联系中达到熟记的程度。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出元素的化合价。要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可摆脱以前死记硬背物质化学式的现象;使书写客观存在的化合物化学式的能力,达到了一个飞越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化学研究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具体实验确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测定了它的组成成分,才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为什么是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氯原子结合?(从原子结构角度考虑)写出镁,氯,氢,氧四种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探究问题:镁和氯;氢与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3)在氯化镁,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各是什么?能否随意改动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小结:氯化镁失去镁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Cl得电子形成Cl-,相反电荷的离子互相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个氧原子提供两个电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提供参考资料,少熬夜!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据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在结合时,原子个数是一定的,不能随意改动。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元素的化合价。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据此进行简单的计算,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2.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教学内容:1.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ofconservationofmass)。2.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是:(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反应简单计算的方法。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和成立原因;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探究活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及成立原因。教学过程:一、质量守恒定律1.探究学习:质量守恒原理的证明发现问题:酒精灯内的液体燃烧后会逐渐减少,生锈的铁钉质量比原先质量增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却没有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增加,减少还是不变?提出假设: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总质量不变。设计实验:(1)参照课本P96图4-13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参考资料,少熬夜!反应。现象: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产生蓝色沉淀,天平保持平衡。文字表达式: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硫酸钠(Na2SO4)+氢氧化铜[Cu(OH)2]结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之和。(2)参照课本P96图4-14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现象:胶皮滴管中的稀盐酸滴入到小试管中的碳酸钙上,产生大量气泡,锥形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逐渐变浑浊,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状态。文字表达式:碳酸钙(CaCO3)+盐酸(HCl)→氯化钙(CaCl2)+二氧化碳(H2O)+水(H2O)二氧化碳(H2O)+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钙(CaCO3)+水(H2O)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量没有发生改变。形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lawofconservationofmass)2.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重组,即参加反应的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质量也基本不变(2)在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1)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形成200g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如:酒精燃烧后,质量逐渐减少,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话,参加反应的酒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应该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水的总质量相等,而二氧化碳和水散失在空气中,无法称得质量,所以质量减少,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而铁钉生锈后质量会增加,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铁锈的质量,当然铁锈的质量就会大于原先金属铁的质量。例题:某物质R在空气燃烧后,能够生成和,请你分析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我们可以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R+O2→CO2+H2O,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反应物中的碳、氢、氧元素质量应该和生成物中的质量分别相等。首先能够判断在反应物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我们就要根据质量来算了:m(C)=m(CO2)×ω(C)=×=;m(H)=m(H2O)×ω(H)=×=氢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总和只有3g,而R中有,所以在该物质中氧元素就要占。综合上述,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参考资料,少熬夜!种元素。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1.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严格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需要化学方程式配平(2)严格尊重实验事实,不可主观臆造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P为例4P+5O2=2P2O54×315×322×142(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2)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3)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份质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五氧化二磷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化学方程式配平后,短线改成等号。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NH3+Cl2-N2+NH4Cl观察上式:左边有3H,右边有4H,氢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是12。因此,在NH3前配上化学计量数4,在NH4Cl前配上化学计量数3,即:4NH3+Cl2-N2+3NH4Cl上式中:右边有3Cl,所以在左边的Cl2前配3/2(使Cl原子个数相等);左边有4N,右边的3NH4Cl中有3N,所以在N2前应配1/2(使N原子数相等),即:4NH3+Cl2-N2+3NH4Cl上式两边分别乘以2,使各项化学计量数变成最小整数比,即:8NH3+3Cl2==N2+6NH4Cl(2)观察法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中原子数目多的化学式,令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1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NH3+O2-NO+H2ONH3的原子数目比较多,令其化学计量数为1;依据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确定其他各项的化学计量数。上式中有1N和3H,所以右边的NO前面应配1(使N原子个数相等),H2O前面应配2/3(使H原子的个数相等),此时,右边有5/2个O,所以左边的O2前面应配5/4(使氧原子个数相等),即:NH3+5/4O2-NO+3/2H2O。初三化学教案分子【第三篇】一、教学设计思路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参考资料,少熬夜!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提出问题,质疑──引导探究,驱动──引导分析。形成想象──巩固深化,反馈交流。学习程序:明确问题,产生疑问──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透析本质──借助三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根据想象,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迁移运用,表达交流。二、教案课题《分子和原子》授课人饶志权学校湖北省仙桃市实验初中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能力目标: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学方法学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仪器药品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一、分子的真实存在。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