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月亮上的足迹》教案(通用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月亮上的足迹》教案(通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第一篇】一、设计思想:本课是1篇比较简单的自读课文,全文除了登月知识比较抽象以外,其它如文章的思路、结构、语言、写作方法、说明方法等方面都没有什么技巧,因此在这些方面教师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讲,而且本文也是1篇自读课文,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因此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究登月知识的学习课并重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课件制作简单明了,其中的几幅图片或视频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登月的过程,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化为可视的形象,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及相关知识;理解人类登月的意义。能力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培养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教学难点:了解有关人类登月及其它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四、教材分析《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人教版第三单元的1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科学探索方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有:1、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练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学会快速阅读文章。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五、教学过程及课件操作设计:(一)导入(点击鼠标,出现《月圆月缺》动画)讲述:同学们,你们看,这明月多么皎洁!它时圆时缺,引起人们多少神往!(点击鼠标,出现图片)大家看这张图片,参考资料,少熬夜!画的是嫦娥奔月。传说嫦娥为了抗拒坏人,吞下了两颗不死药,飞上了月亮,从此,与她相伴的只有一棵桂树,一只玉兔。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人们多么希望到月亮上去看一看啊!终于有一天,月亮上有了人类第一个足迹。人类是怎么把自己的足迹留在月亮上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长超的记实报道《月亮上的足迹》。(点击鼠标,出现本课件的封面)请大家翻到课本78页。(二)整体感知(目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提出要求:先请同学们标好自然段序号,然后速读课文。本文约有XX字,按照500字/分的速读要求,应在4分钟内看完,大家有信心吗?2、学生速读(4分钟左右)3、抢答下列各题:(目的:通过回答上述题目,既训练了学生的速读能力,又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在抢答中形成本堂课的第一个高潮。)(1)人类在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2)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首先踏上月球?(3)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4)本次登月中的火箭和飞船的名称各是什么?(5)人类第一次登月探险历时多少小时?1、教师用一个问题小结: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点击“返回”,回封面)(三)重点揣摩:(目的:通过重点揣摩“飞船升空”和“登月”两个环节,加强学生对登月过程的理解,同时完成“能力目标”1、2。)教师讲述:本文介绍了美国三位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体现在哪些段落呢?你能把这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吗?(在封面上点击“重点揣摩”,出现题目1)1、登月的全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目的: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师讲述:大家看这四个阶段,你觉得哪些是最精彩的部分?下面我们就重点学习这两个阶段的内容。请大家精读5—10自然段,完成2、3题。(点击鼠标,出现题目2、3)2、划出表明飞船飞行路线的句子。3、画出飞船向月亮进军的路线图,并作简要说明。(学生画的路线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讨论后(大概三分钟,视当时情况而定),请小组派出代表回答上面第一个问题。再请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路线图。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登月轨迹图可以放两遍,播完再次点击即可。)(点击鼠标,出现第4题)参考资料,少熬夜!4、借助资料了解登月过程。(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登月过程。)(1)播放“飞船升空”、“火箭脱落”两幅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飞船升空”的内容。(2)演示“登月”的三张图片。(课件上1至3个数字分别代表上述视频或图片,点击即可,播完后点击“返回”。)(上述两题教师不做讲解,让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应的文字或用自己的话分别进行说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3)略提到宇航员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美国人为什么不写“我们美国人……”?(目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无国界的道理。)(点击“返回”,回封面)(四)拓展延伸:1、去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为我国的探月计划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大家知道我国的探月计划最终目标是什么吗?假设你有一天居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月球基地,你能把它画出来吗?(如果学生画不出,即展示想象画,让学生说说想象画的内容。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2、从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以后,人类又五次成功登上月球,不久的将来,人类还要将足迹留在火星上,想一想,人类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尤其需要有奋斗不息、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甚至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屏幕上打出相应的文字)3、教师总结:但是,科学永无止境!(随意点击,出现“太阳系”图)大家看,这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但它只是银河星系的一个成员,银河星系里,至少有一千亿颗星星,目前我们知道,宇宙里大约有30亿个星系和无数星际物质,而它们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把沙子。(点击“太阳系”图外部分,出现“月球上的`足迹”图)同学们,这就是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它告诉我们:科学就是力量!在这浩渺的宇宙当中,藏着无数的奥秘。只有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以后才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攀登科学的高峰!愿我们的同学努力学习,将来把足迹印到火星甚至其它星球上去!(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点击“返回”,回封面)(五)布置作业:(点击封面上的“布置作业”)作业:(选做题)1、想象作文(或想象画):假如让我开发月球;2、搜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诗歌、散文或歌曲。(必做题)用本课“自读提示”下的词语写一段完整的话。六、作业设计:本作业分选做题和必做题两种,在选做题中,学生可以根参考资料,少熬夜!据自己的水平或爱好选做其中的一题,从而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必做题则是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七、课后点评:1、导入部分较好,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中课件开头的歌曲在正式上课前播放,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但动画《月圆月缺》中月缺时的图片不够细致;2、“整体感知”部分设计为五个小问题,既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体现了短小精悍的原则;同时以抢答赛方式回答问题,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3、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登月的过程上,同时又把其中的“飞船升空”、“飞船脱落”、“登上月球”设计为重点内容,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突出了本文的教学难点;4、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机会较多,如小组讨论活动,动手画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路线图并到台上演示及学生上台更正其错误,学生看视频和图片自己分析“飞船升空”、“飞船脱落”、“登上月球”三部分的过程,学生上台对照想象画展开想象和分析的过程等,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5、作业部分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水平高低来选做作业,同时必做题中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课的新词汇,注意到了基础和能力的共同训练;6、学生上课气氛活跃,发言积极,特别是在想象画部分,很多学生的想象引起了同学的阵阵掌声;7、课件中的交互不要做成直线式,第三部分“拓展延伸”中,“太阳系”图后少了一个按钮;课件封面上应该加上“退出”按钮;8、课堂上高潮很多,如抢答赛是一个小高潮,动手画路线图是一个高潮,看视频是一个高潮,看想象画展开想象是一个高潮,但教师进行教学总结时,未能掀起一个新高潮,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遗憾。附: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媒体设计导入动画《月圆月缺》、图片《嫦娥奔月》整体感知文字材料:抢答题精读揣摩:1、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2、划出表明飞船飞行路线的句子。3、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路线图,并简要说明;4、借助视频和图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文字材料:动画:登月轨迹图“飞船升空”、“火箭脱落”两个视频“登上月球”三幅图片拓展延伸:参考资料,少熬夜!1、你想象中的月球基地。2、人类为什么能在科学上获得这么大的成功?3、教师总结文字材料、图片布置作业分选做题和必做题。文字材料《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登月全过程。2、深入理解登月的重大意义。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赏析生动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20__年10月15日,是一个让中国沸腾的日子,你能想起来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吗?(杨利伟乘坐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了多长时间?(16个小时)杨利伟只是在太空遨游了十几个小时就令我们振奋不一了。早在1967年,美国的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人就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他指的鹰是指“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古往今来,月亮总是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直到1976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阿波罗”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的名字,那时一个具有伟大力量的人。那么以“阿波罗”来为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飞船命名,可见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重大。下面我们就可以跟随19课作者的笔来跟踪了解这次登月的全过程。教学过程感知内容快速默读课文,把表示事件的关键词语划下来,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用简洁的语言概述。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少距离,多长时间?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4、拿出示意图结合登月的几个阶段进行简要说明。默读完后,四人一组讨论明确:1、本文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时间顺序参考资料,少熬夜!2、76万公里、195个小时3、准备、升空、登月、返航4、让学生结合自己画的示意图上台介绍。(注:宇航员登月后作了哪几件事情?)研读赏析自由讨论,全班交流1、研读文中重要的议论性的句子“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说说为什么要把时间精确到秒?2、研读文中恰当精美的描写性的句子,谈一谈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比如:a“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高达一百多米。”b“他们小心翼翼的登上登月舱,……甜甜的睡了七八个小时。”C“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的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的握手。”学生再自己找一找文中其他一些生动的描述,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拓展延伸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面的彩图以及课件中的图片,对于登月的全过程有没有疑问,或有别的想法,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比如:1、科学家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2、在登月的高空,宇航员绘有什么感觉?3、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空中,这样做合适吗?明确:1、开发利用月球2、失重、头晕、呕吐、昏厥3、太空垃圾问题主题探究1、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明确:人类这一小步看起来小,但对整个人类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说明人类可以征服月球;这一小步预示着人类已经在开发并利用月球,并准备向外层空间发展。小结并联想从我们对月球一无所知因而对它产生无数幻想到人类登月成功,这期间人类的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航天技术虽然还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我们相信五星红旗高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