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的壁垒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的壁垒研究姓名:崔鑫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张湘赣20081001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的壁垒研究作者:崔鑫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艳华民营资本挺进民航业的机会与风险-国际航空2004,(11)民营资本有序进入小试牛刀--参股2002年8月18日,均瑶集团出资1.08亿元,在新组建的东航武汉公司中占有18%的股份,民营资本首次以入股方式在航空公司中盘踞了一席之地.2.学位论文郑显伟中国民航业进入壁垒研究2006民航业与旅游、商贸、物流等行业联系紧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前列,我国政府部门也正鼓励和引导非国有资本进入民航业。因此,进入民航业面临良好的市场机遇。但是民营企业家能否抓住这个市场机遇,还需要理性的和全面的思考。民营企业家如果要筹建一家新航空公司将会遇到多大困难呢?这些阻力主要来源于哪里呢?这些都涉及到民航业进入壁垒问题。这正是本文要着重解决的课题。首先,本文较全面介绍了中国民航业的总体情况。比如,回顾了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民航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分布和经营状况,剖析了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的动机等。其次,本文对“进入壁垒”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和界定。经典产业组织理论各流派对进入壁垒的内涵都有所阐述,但是观点有所分歧。笔者总结了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可竞争市场理论与新产业组织理论对进入壁垒的解释和定义。在此基础上,根据民航业的产业背景,笔者对进入壁垒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将民航业进入壁垒划分为制度性进入壁垒,经济性进入壁垒、战略性进入壁垒和产业特性壁垒。并运用博弈论等工具在理论上分析了各种进入壁垒的形成机理。另外,本文还对民航业各种进入壁垒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从法规和制度规章方面探讨了制度性进入壁垒;从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等多方面说明经济性进入壁垒;从航空企业运力扩张和并购等行为来理解战略性进入壁垒;从民航业的稳定性、安全性、成本可控性等方面来分析产业特性壁垒。最后,笔者对我国民航业进入壁垒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的和有依据的预测:尽管进入壁垒的四个方面有升有降,但总体上讲,中国民航业进入壁垒必将呈现下降趋势。3.学位论文金栋我国低成本民营航空公司顾客满意度主要驱动因素研究2008长期以来,民用航空业一直是高壁垒的垄断行业。随着民航业改革的深入,我国放宽了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民营航空对于提高行业竞争力,繁荣国民经济都有重要意义。从2005年开始,民营投资的新航空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不乏有采取低成本经营模式的民营航空公司。曾经为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创造了连续30年盈利奇迹的低成本经营模式能否在民营航空中发展壮大成为世人议论的话题。国家对此也非常关注,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攻关市场准入制度下低成本民营航空公司管理模式。西南航空的成功告诉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和挖掘顾客价值同样是航空企业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之一。面临众多考验和压力,低成本民营航空也必须重视顾客价值,关注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将其视为激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如此才能在航空运输领域做强做大。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动机和目的所在。本文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对低成本民营航空公司顾客满意度主要驱动因素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理论文献和与调研对象作深度访谈的结果,开发出针对低成本民营航空公司的满意度测量维度,而后通过实证调研,利用因子分析,识别低成本民营航空公司顾客满意的关键驱动因素,并利用SEM,构建了驱动因素与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随后,对于低成本民营航空公司与国有航空公司在顾客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方面的区别作了细致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形象因素、服务因素、运输质量因素、环境因素和机票因素五个关键因素与低成本民营航空公司顾客满意度存在正向关系,其中机票因素和运输质量因素是吸引顾客最有利的因素。最后,根据各驱动因素的重要度与满意度,结合春秋航空的经营现状,运用四分图分析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春秋航空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和实施框架。4.期刊论文刘伟勋民营资本投资民航新动向-国际航空2003,(11)短暂沉寂后,民营资本近日在投资民航业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广东民营企业英联通信公司首次获准在西部地区筹建支线航空公司,标志着民营资本进入民航的门槛显著降低.5.会议论文孙秀丽我国民用机场融资模式探讨2008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民用机场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机场融资问题是长期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我国机场的投融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机场融资模式改革面临的问题。6.期刊论文于良春.姚丽.YULiangchun.YAOLi中国民航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及相关产业组织政策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06,(2)民航业是一个具有强规模经济性的产业.目前,各国航空公司纷纷联合重组,组建全球性的航空联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本文运用指标分析、适者生存法等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的民航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民航业规模经济性不强,三大航空集团呈现出了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状态.本文同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且通过引入需求这一外部因素分析了目前中国民航业所处的产业阶段,从而提出大小航空公司共同发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效率的产业政策,这也为当前航空业内大型航空公司联合重组,同时民营资本投资小型航空公司的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7.学位论文刘金诺航空公司核心员工离职的预警机制研究2007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航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出了中国民航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诸多国际航空巨头及实力雄厚的民营资本纷纷加入其中。航空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导致了资源争夺的紧张与激烈,而此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乃是维系航空业生产运营各环节的核心员工,有效预防核心员工离职的问题是保证其安全运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民航业中核心员工离职的现象,运用预警管理理论建立航空公司核心员工离职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核心员工的离职现象并将其控制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范畴内,从而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营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并推动中国民航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本文的研究是以国内外关于员工离职及预警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全国有代表性的航空公司(包括国有、民营、股份制各种性质的航空公司)核心员工离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中高层及一线员工访谈法,从中分析总结影响其核心员工离职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主要离职征兆,进而基于员工离职理论模型、民航灾害课题的前期研究和员工离职预警管理思想,依据航空公司的自身特点和行业中员工工作的特殊性,构建了航空公司核心员工离职模型图,明确了核心员工离职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航空公司核心员工离职预警管理指标体系,并结合历史资料记载及调研情况确定预警指标值域和周期,同时提出单指标预警和多指标综合预警方法。在建立了预警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构建符合航空公司需求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航空公司核心员工离职预警机制,加强航空公司防范员工离职预警制度的建设,以降低该行业中核心员工离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本文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深入,一方面以期加强航空业中核心员工离职预警管理的理论研究,并为实际操作和执行提供有效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另一方面,研究工作是以预防核心员工离职造成的安全隐患为入手点,以提高航空公司安全运营能力为目的,系课题组“民航灾害的预警机理与方法研究”子课题的深入细化,也是将其理念推广应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尝试。8.期刊论文东星航空:价格屠刀摆乌龙-三联竞争力2010,94(1)8000万元注册资本,3架飞机就可以上天,民航业暴利……5年前,这样的论调让很多民营资本心血澎湃.几年间,从鹰联航空将20%股权出售给四川航空集团公司,到奥凯航空被均瑶收购以及停飞门事件,再到春秋航空零会费出借飞行员,2004年后才成立的民营航空阵营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9.期刊论文李华民营航空飞向春天-经营管理者2007,(3)于民营资本而言,新《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规定》无疑是一个信号.业界专家称其是中国民航天空沉寂多年后的一声春雷,它预示着长期以来,一直被国有资本所垄断的中国民航业有了松动的可能,不少对民航业垂涎已久的民营资本纷纷闻声而出.10.学位论文刘宗正中国航空公司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2008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产权的资本交易形式,是企业获取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航空公司的并购则主要是为了获取航权、航线资源,开辟新的市场。研究表明,整个并购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后整合工作开展的效果。并购整合包括战略整合、组织与管理整合、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以及财务整合等。随着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也就成为企业并购最为重要的资源整合要素。世界航空公司发展史是航空公司生产、兼并,再生产、再兼并的历史。中国航空公司在02002年的市场化重组进程中,虽然在整体上取得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业界普遍认为,东方航空在近几年的危机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化的重组所致。随着政府对民航管制的进一步放松,以及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民航业势必引起又一轮的并购和整合浪潮,而人力资源的整合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那么对航空公司并购双方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作为服务型企业,中国航空公司与国外先进的航空公司相比,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中国航空公司并购重组的目的是为了在航空公司建立相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航空公司的产业布局与结构,从整体上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航空公司、企业并购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实际调研访谈了东方航空武汉分公司,分析了中国航空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现状以及航空公司并购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航空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先进管理制度,并提出航空公司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指出在目前中国航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最重要的工作是完善和构建航空公司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包括在组织结构、公司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整合,并且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整合效果进行评估。文章最后以东方航空2002年并购武汉航空的人力资源整合案例为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说明中国航空公司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所要做的重要工作。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108a403-c640-436d-a7e6-9de600b2dccf下载时间:2010年9月3日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