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市级部门工作汇报多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3年政府市级部门工作汇报多篇2023年政府市级部门工作汇报12023年,市应急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积极应对突发事故灾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有效应对干旱和极端降水事件,有效促进了全市安全发展,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强化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有力有效(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实施方案,细化为66条具体举措。修订《XXXX市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分工》。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考核、通报、警示、约谈等4个办法,对2021年度事故多发的三个旗区进行约谈,及时向安全生产工作不力的旗区和行业部门发出警示提醒6次。进一步推动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二)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党的二十大等重点时段安全防范。深刻汲取东航“”坠机等事故教训,从4月初至11月底,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并组织开展三轮集中督导检查。期间全市共检查企业75564家,排查治理隐患61008项,责令停产整顿109家,行政处罚619家,罚款1900多万元。(三)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加大督促、调度力度,按序时完成了2个专题、12个专项559项整治任务。三年来,全市共排查企业56650家次,发现并整治各类隐患153145项。形成《XXXX市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办法》等150多项制度成果。(四)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发挥市安委办的综合协调督导作用,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危化品、自建房、城镇燃气、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二、强化创新引领,直管行业安全监管从严从实(一)加强危化行业监管。按时完成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32项任务。在全区率先建成危化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信息平台。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市98家危化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对51个2016年以来新上化工项目进行设计诊断,对34家危化企业61套使用十年以上的老旧装置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以评促改推动10个化工园区和产业园区完成安全评估。组织开展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线上培训。(二)加强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监管。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整改完成351条隐患。对9个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重点站场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开展了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清零行动”,完成企业自评和属地专项执法检查。三、强化固本夯基,防灾减灾救灾防线不断筑牢(一)从严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做好清明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火灾防治工作,紧盯易发生风险部位和关键区域。深入开展火险隐患排查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加强管控,严禁违规野外用火。(二)快速响应防凌防汛抗旱。通报并公示防凌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成立市防凌前线指挥部进驻达拉特旗现场办公。组织召开全市防凌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会商会议。修订完善全市防凌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紧急下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物资装备,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未发生较大险情。(三)高效推进综合减灾救灾。完成全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数据审核报送。修订完成《XXXX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编制完成6个园区10个区块的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并全部过审。成功创建2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成19个地震预警发布终端。四、强化专业集约,应急体系和能力持续提升(一)强化应急处置。印发《XXXX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修订《XX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加强动态管理,建立评审机制,指导修订完善各级各类预案184个,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应急演练2600余次。加强救援力量建设,新增社会应急救援队伍2支,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达到103支、6445人。(二)强化应急保障。按要求完成2023年市本级应急物资采购。“智慧应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编制。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及时处置9起严重安全风险勒索病毒攻击,有效维护了应急管理网络安全。严格落实全年24小时值班、领导在岗带班和节假日、重点时段“零报告”制度。(三)强化宣传培训。制作科普宣传短视频300部,累计播放量达5064万次,累计点赞量万。安全生产月期间,向人民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推稿18篇,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安全生产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培训“三项岗位”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31161人次;组织安全生产理论考试1402场次。五、强化简政放权,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要求,编制服务事项实施清单,运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审批事项“一网通办”。积极推进企业申请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全年受理各类申请事项441项。(二)加强数据共享,实现互通互认。持续归集本部门电子证照数据,促进数据信息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互联互通、充分共享,实现群众办事极简办、高效办、免证办、无忧办。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证照管理系统生成235条许可、备案电子证照数据。(三)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蒙速办·帮你办”“全市通办”“好办快办”,实现“全市通办”事项异地受理、远程办理。下放加油站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审批权限。对4个重点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审查给予了容缺办理。六、强化履职尽责,认真落实安全发展的执政理念(一)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2023年,我局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2件、政协委员提案2件,均为协办件。建议提案办理前均与代表委员、主办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对接,所有建议提案全部办结。(二)12345政府服务便民热线接诉即办办理情况。2023年,我局共受理便民热线转办各类问题10条。所有问题受理后,第一时间核实、处置,解决率、满意率均为100%。(三)对标先进提升创建推进情况。我局先后赴青岛、济宁、杭州三市应急局,就危化监管、综合减灾、三年行动和智慧应急等开展对标学习,汲取先进经验,目前6项工作全部完成,取得良好效果。202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应急管理局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市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建设“四个国家典范”、打造“四个全国一流”目标,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能力和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建制度、补短板、促发展、求实效,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高水平安全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2023年政府市级部门工作汇报2尊敬的市民代表:大家好,我是市司法局局长XX。下面,我向各位市民代表作工作汇报,请予评议。2023年,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法治为民”服务理念,紧盯人民群众现实法律需求,创新工作理念、方法、手段,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新发展,人民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氛围日益浓厚。一、年度职能目标完成情况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全面依法治市进程跑出“加速度”。站位全局谋划法治,推动出台法治XXXX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方案,明确未来五年法治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紧紧盯住“关键少数”,开展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理论大讲堂”宣讲、政府常务会学法和“一把手”谈法治,各级领导法治建设责任全面压实。强化法治督察“利剑”和考核“指挥棒”作用,督促营商环境、法律顾问、行政应诉等一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全面依法治市统筹性、实效性和权威性明显增强。二是提高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取得“大突破”。围绕争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目标,成功推动市政府与司法厅签订“共同推进XXXX市高质量发展创建法治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以自治区首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契机,高质量出台2部地方性法规,另有3部法规已提请市政府常务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1部政府规章已提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建立“庭前提示、庭后通报、结果运用、个案约谈”工作机制,保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让“告官能见官”在XXXX成为新常态。三是建强基础堡垒,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打造实体、热线、网络“三位一体”平台,建成2个国家级、25个自治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现代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成立“XXXX普法联盟”,集中全市普法力量,开展宣传教育1700余场、播出以案释法节目210期,大普法格局基本形成。持续擦亮“法律惠民生”品牌,深化法律服务放管服改革,制定《公证机构高频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推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一次性告知制度,推进“互联网+公证”服务,全年办理公证、司法鉴定业务突破3万余件,线上办理公证、司法鉴定案件5000余件,援助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挽回经济损失1249万元。推行“开门仲裁、阳光仲裁”,高效审结631件仲裁案,涉案标的额达62亿元,仲裁公信力大幅提升。四是创新驱动发展,市域社会治理模式走出“新路子”。召开全市社区矫正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各项工作制度、职责、规则,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水平。强化与公检法部门协同配合,全市1147名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达旗、伊旗被确定为全国“智慧矫正中心”创建试点。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组建人民调解专家库和律师团,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人民调解工作的统筹性、协调性与专业性显著提高,今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9537件,其中司法确认1850件。二、主动为企业、群众办实事取得的成效一是走出去“搞服务”,为企业发展“法治体检”。我们把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大力整合公证、人民调解、仲裁等各类服务资源,组成“法律智囊团”,主动“敲门服务”,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项目谈判、风险评估、合同审查等各项工作,提供精准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全力帮助企业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维权、依法管理的水平。活动开展以来,共计为200余家企业,开展法律宣讲30余次,提供法律意见300余条,审查合同90余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二是学先进“促提升”,为市场执法“改善环境”。我们以落实“全市对标先进建设最优营商环境行动500条”为抓手,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市场执法体制机制障碍,开展“行政执法质量提升年”行动,推动8个执法部门编制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免于行政强制处罚清单,最大限度给予企业“容错”支持。梳理公布202项告知承诺证明事项,极大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上线运行XXXX市执法司法监督举报平台,集中处置14件企业和群众反映诉求。探索出台《关于涉民营企业的社区矫正对象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工作建议》,为159名涉民营企业矫正人员外出开通“绿色通道”,实现社区矫正监管与保障民营企业协同发展。三是进乡村“当顾问”,为基层治理“提供支援”。我们全面启动“千名律师进乡村”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律师事务所、律师与嘎查村签订法律服务协议,以“契约化”的方式、“法律顾问”的身份,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好“五个一”服务,即提供一次法律援助、开办一场法治课堂、服务一次换届选举、化解一件矛盾纠纷、举办一场涉农法律咨询。活动启动后,广大律师积极作为,协助村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件,参与信访接待和处理案件3000余件,开展公益法律服务2000余次,为农牧民、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8000余件,特别是疫情期间,主动捐资捐物50余万元,真正用实际行动推动基层治理迈入法治化轨道。四是下基层“办实事”,为乡村振兴“解决难题”。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发展,千方百计想办法,实实在在为杭锦旗乌定补拉格村办成“五件”民生大事,即化解草场纠纷18起,挽回村民经济损失约19万;协调乡村振兴资金59万,为村民修建砂石道路20公里;争取抗旱资金13万,打造大口井2处,可辐射40多户村民受益;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实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