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应用题教案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精选4篇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您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内容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三年级应用题教案精选4篇”,请收藏。三年级应用题教案篇【第一篇】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并学会新的检验方法。(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初步渗透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两种方法解答连除应用题。难点:理解第二种解法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启发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乘应用题,请大家看这道题。(投影出示复习题)三年级同学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153215(32)订正时请同学分别讲清算式的意义。(二)学习新课师:我们把这道连乘应用题改变一个条件和问题。即把问题改为已知条件90人,把已知条件中每组15人改为问题。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后,(老师投影出示例题)看看同学们是不是这样改编的。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默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线段图投影片。请同学在作业本上解答,几个同学写在玻璃片上,订正时用。老师在学生做题时,行间巡视,个别指导,做到胸中有数。订正时,每人看着投影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老师板书)1平均每队有多少人?902=45(人)2平均每组有多少人?453=15(人)1一共分了多少组?32=6(组)2平均每组有多少人?906=15(人)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请同学分小组说一说、互相启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请别人解答。(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生:第一种解法用902=45(人)是先求每队有多少人。再用453=15(人),求出每组有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2个队一共有几组,用32=6(组),(插问用23=6行吗?为什么?)再用906=15(人)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师:如果真的理解了解题思路,那么我们想一想怎样列综合算式。请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几个同学写在玻璃片上)订正时,老师板书。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902390(32)=453=906=15(人)=15(人)同时讲清每种解法的思路:第一种解法:用902表示求每队有多少人,再除以3是求每组有多少人。第二种解法:32表示2个队共有多少个组,再用总人数90除以组数,就是每组有多少人。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查呢?(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师:可以,这也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检验方法,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检验方法呢?(给同学们思考的时间)然后老师介绍另一种检验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已经求出每组有15人,又知道每队分成3组,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可以求出每队有45人)知道每队有45人,又知道分成2队,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可以求出2队共有90人)这样得出的结果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我们解答正确。这也是一种检验的方法,从结果推到已知。今后我们在检查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验算,可以确保解题的正确。做一做:(投影出示)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再检验)师:默读题、审题。先用分步计算,再综合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根据班上好、中、差三种类型同学,分别给他们玻璃片,订正时老师选用)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3367=48(元)127=84(个)4812=4(元)33684=4(元)336712336(127)=4812=33684=4(元)=4(元)答:每个保温杯4元。订正时,请同学说明解题思路。第一种解法:3367=48(元)表示每箱多少元。再用4812=4(元)表示每个保温杯多少元。这种解法是先求每箱的价钱,再求每个的价钱。第二种解法:先用127=84(个)表示7箱共有多少个保温杯,再用33684=4(元)表示每个保温杯多少元。这种解法思路是先求7箱共有多少个,再用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每个保温杯的价钱)。这道题做得对不对,请两个同学互相叙述一下检验的过程。(三)巩固反馈1.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3个同学,一共栽树258棵,平均每个同学栽树多少棵?选择正确的列式写在作业本上。(243)(432)订正时请说明解题思路。2.对比练习。1百货商店卖出3箱上衣,每箱20件。每件12元。一共卖了多少元?2百货商店卖出3箱上衣,每箱20件,一共卖了720元,每件上衣的价钱是多少元?独立解答后,请同学分析两题之间的关系。思考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下节课我们再重点研究。作业:第104页第1题。小资料〔解答应用题的检查和验算〕学生解答应用题以后,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验算,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解答中的错误,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良好学习习惯。解答应用题的检查,主要是复核列式与计算是否正确。具体做法是重新审题。根据题意想一想每步算的是什么,选择的已知条件和运算方法对不对,然后再检查计算是否有误,单位名称及答案书写得是否正确。检查时,也可以根据有关知识,估计、判断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与题意一致。比如,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得数应介于这组数据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又如,求节约后的消耗量,如果计算结果比原来的消耗量还大,说明解答有误。虽然这是一种初步的、粗略的检查方法,但是能很快发现一些明显的错误。解答应用题的验算,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把答案当作已知条件,把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视为问题,然后列式计算,看结果与这一条件有没有出入。实际上这是一种改编原题,再列式计算的验算方法。当解答原题需要逆向思考时,用这种方法列式验算比较容易。如果解答原题只需顺向思考时,交换问题与条件再列式验算的思维难度反而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检查或验算。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如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两数的应用题,只要验算两个得数的和与差就行了。三年级应用题教案篇【第二篇】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归一应用题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规律。(二)使学生扩展解题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三)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用除法先求单一量)。难点:列综合算式时正确使用小括号。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启发谈话:我们学习了连乘、连除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首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练习题(投影)口答下面的题,并说出数量关系。3个书架75元,每个书架多少元?买5个同样的书架用多少元?〔753=25(元)数量关系是:总价数量=单价〕〔255=125(元)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师:我们把这两问的应用题,去掉一问,还是求买5个同样的书架用多少元?这样的题怎样分析,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问题。(二)学习新课想一想,要去掉一问,还求买5个同样的书架用多少元,怎样叙述这道题。(学生思考老师板书例题)然后问学生,这样叙述可以吗?例1: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已知条件是学校买3个书架用75元,买5个书架。问题是买5个书架用多少元?)摘录:3个75元5个?元师:请想一想,题目中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互相说一说)〔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按照买3个书架用75元计算,也就是总价数量=单价,按每个书架的钱数去计算。它(单价)是不变的〕师:为了进一步理解题意,我们用直观的线段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同学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师:根据我们摘录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以及线段图,请同学自己分析这道题,先组织一下语言,然后讲给同桌同学听。(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请同学回答:要求买5个书架用多少元,必须先求出每个书架多少元,也就是单价。要求每个书架多少元,必须知道买几个(数量),和用多少钱(总价)。这两个条件是已知,根据3个书架75元可以求出每个书架多少元。再根据每个书架多少元(单价),和买5个书架(数量),可以求出买5个书架多少元,(也就是单价数量=总价)师:下面请同学按上面分析的思路,写在作业本上。学生做完后、订正,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讲一讲每一步的意思是什么。1每个书架多少元?综合算式:753=25(元)753525个书架多少元?=255255=125(元)=125(元)答:买5个书架用125元。做一做: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请按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自己独立把这题完成)702=35(千米)357=245(千米)7027=357=245(千米)答:7小时行245千米。同桌同学交换检查。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师:例1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元?改成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例2.出示例2: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读题、审题,独立分析思考:1照这样计算是照哪样计算?2要求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必须知道什么条件?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后,请同学打开书,把小标题写在书上,并列出综合算式。订正时,老师板书。1每个书架多少元?综合列式:753=25(元)200(753)2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20xx520xx5=8(个)=8(个)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师:753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加小括号是先求每个书架多少元)师:我们学习了例1、例2.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两道题前两个已知条件完全相同,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但是,要求5个书架多少元和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第一步都要先求每个书架多少元,也就是书架的单价)下面我们看一组练习,再比较一下。1.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列综合算式解答)2.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列综合算式解答)(三)巩固反馈选择正确列式、并说明理由。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250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例1、例2,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结构上的特点。最后给大家留一道思考题,请用多种方法解答。三一班同学上体育课,18人排成2行,照这样计算,全班54人排几行?小资料〔归一问题〕这里的归一,是指一种解题方法,即先求出一个单位的数量,(如单价、工效、单位面积的产量等)然后再求出题目所要求的数量。能用这种方法解答的应用题,通常称作归一问题。在归一问题中,由于有一个单位数量保持不变(常用照这样计算,同样的等语句来说明)。因此,题里的数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使归一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事实上,即使用算术方法解答,有时也可以根据题中数量成倍数扩大(或缩小)的特点来列式。这种解法习惯上称作倍比法。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复习准备设计了从连续两问应用题去掉第一问,改编成两步应用题,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讲授新课重点抓住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始终是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逐步体会归一问题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归纳总结例1、例2的相同点、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三年级应用题教案篇【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