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牧童教案5篇这篇“古诗牧童教案5篇”是网友细心搜集的。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开始准备也没关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也很重要。希望大家认真参考下载以下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古诗牧童教案篇1古诗牧童的教案主题:田园生活的风景与思考一、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初中生学科年级:语文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本课时学生具有以下基础知识:1.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2.能够进行简单的会话和交际。3.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有较好的朗读能力。本课时学生需要学习:1.了解牧童正是中国传统的劳动人民形象之一。2.通过学习文章,了解田园生活的风景和生活。3.学习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够准确的吟诵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②能够理解牧童不易的生活,以及亲近自然的精神。③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童年田园情景的描写,形成自己的创造性表达。2.目标能力:①能够感悟生活的美好和价值,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②能够理性思考价值观和人生观。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对田园生活和自然界的热爱,对劳动人民和美好生活的尊重。②培养学生感恩心和珍惜生活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了解田园生活的情景和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恩心。②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描写童年田园情景,并形成自己的创造性表达。2.难点:①发掘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寻找自己的良心、感情、理性和创造力。②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巧、经验和感悟,提高自己的思考、表达和感悟能力。四、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2.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童年田园情景。2教师向学生介绍一首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并让学生朗读。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中的意境,并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情景和生活的讨论。4引导学生类比诗歌中所描写的美好田园情景,发掘自己童年田园情景的美好片段,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5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学习。6教师对学生的作品逐一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关建议。三、板书设计主题:田园生活的风景与思考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3、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以问题为导向,任务型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解读,学生们能进一步认识和感悟生活中那些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劳动、古朴、真挚、感人的美好,加深对“田园生活”的了解和感悟。教学创设环境和课程内容都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教与学氛围中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教学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同时也对学生的品德、人文素质和升学路上的成绩获取,带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古诗牧童教案篇2古诗《牧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2.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山野中一份宁静和简朴的生活情趣,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4.培养学生品味“洁净”的文化情趣,向学生细微之处注入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2.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三、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山野中一份宁静和简朴的生活情趣,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2.培养学生品味“洁净”的文化情趣,向学生细微之处注入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四、教学内容1.引入:教师请学生先看下面一幅名画《牧童图》,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所表达的主题;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比较充实,丰富,有意义呢?”2.逐句讲解古诗《牧童》学生阅读课上,教师指出古诗的重点,在讲解诗句的同时,注重阐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3.古诗解读学生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教师围绕这一点展开古诗的解读。通过解读古诗《牧童》,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牧童的生活非常单纯,而且没有任何琐事,他们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对自然充满着热爱。4.现代生活的反思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是否值得我们去追求。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思考和珍惜生活中那些细节,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以及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五、教学方法1.视觉化教学法2.朗诵教学法3.情感化教学法4.启发式教学法六、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古诗《牧童》的诗意;2.要求学生通过古诗《牧童》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简约、洁净、高尚生活的思想。七、教学评价1.课前测评2.课堂练习3.口头表达评价4.书面作业5.课后综合评价八、教学设计时间:1课时1.引入:教师先请学生看一幅名画《牧童图》,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所表达的主题;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比较充实,丰富,有意义呢?”2.逐句讲解古诗《牧童》,阐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中理解和感悟。3.古诗解读:学生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教师围绕这一点展开古诗的解读。通过解读古诗《牧童》,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牧童的生活非常单纯,而且没有任何琐事,他们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对自然充满着热爱。4.现代生活的反思: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是否值得我们去追求。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思考和珍惜生活中那些细节,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以及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5.作业布置:请学生跟读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在生活中体会简约、洁净、高尚的生活情趣。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从一个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体味到了人文情怀的美妙,听取学生关于生活的想法,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生活的向往,从中感悟生活之美。本次课程以诗歌为载体,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气息,追寻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内蕴,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古诗牧童教案篇3古诗《牧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熟练地朗读并理解《牧童》这首古诗的内容。2.通过学习《牧童》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和文学创作。3.通过让学生进行古诗背诵和创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二、教学内容1.课文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频或自己朗读《牧童》这首古诗,引导学生读出整首诗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并进行探讨。2.课文讲解(1)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古代农民放牛的生活场景和习俗。(2)教师可以对古诗《牧童》进行逐句讲解,让学生对每句话的含义和语言表达进行理解和掌握。3.古诗背诵和朗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古诗《牧童》的背诵和朗诵,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情感,并通过背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4.古诗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脑暴、思维导图等方式,激发他们对古诗创作的热情,让他们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注意句式和韵律的运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牧童》这首古诗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并且能够进行准确的朗诵和背诵。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理解古人的生活和情感,创作出符合古诗格律和情感的新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通过多媒体素材的展示,引入古代农民放牛的生活场景和习俗,让学生参与其中。2.课程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掌握《牧童》这首古诗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3.朗诵背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通过反复朗诵和背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4.创作活动:通过启发思维,让学生创作符合古诗格律和情感的新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对古诗《牧童》的朗诵和背诵,检验他们对诗歌韵律和情感的掌握能力。2.通过学生对新诗的创作和表演,检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六、教学后记通过对古诗《牧童》的教学,除了能够传承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增强其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古诗牧童教案篇4古诗《牧童》的教学主题:田园诗与生命的情感一、教学目标:1.了解田园诗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2.掌握田园诗中的意象,了解作者的情感;3.感受田园生活的风光与人情;4.通过学习古诗“牧童”,引导学生领略生命的情感。二、诗歌背景:唐朝时期,诗歌创作成为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唐诗中的田园诗歌成为当时诗坛中的一大特色,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表现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对自然的亲近。人们在田园中寻找安宁、平和、真善美等精神需要,这也是古诗《牧童》最深刻的意蕴。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田园诗”。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初步感受古时候的农村风光,以及人们在田园中的生活和情感。2.学习课文“牧童”。学生阅读《牧童》诗歌,通过学习中文字词的解释,了解整篇诗作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3.掌握诗中的意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中的生动、富有情感的意象,如:月光、星辰、牧童等。4.深入了解诗人的情感。学生们将进一步了解田园生活中的情感,以及诗人写作时的情感表达。5.仿写一首田园诗歌。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参照诗歌《牧童》,尝试撰写一份自己的田园诗歌。四、课堂案例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了《牧童》的诗歌,然后对其意象、情感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中人物与自然、心灵的关联。最后,老师让学生模仿此诗模式,想象自己是乡下的孩子,借此体验田园生活。学生们一笔一画地记录下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片刻,用深厚的情感和生命力描绘了这些画面。这些画面中既有自己与野狗打闹、与大自然共同欢笑的时刻,也有形单影只倚着树干,静静欣赏身边的清风和田野的宁静。五、教学特点:本节课教学以“田园诗”为主题,通过学习和感受唐代田园诗歌,让学生对诗歌中所表达的田园生活一问透彻深入,同时,学生们将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灌注到了自己的写作之中,使他们对古诗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六、教学效果与总结:1.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了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2.学生们通过写作,更好地掌握了田园文学的特点和写作方法。3.学生们通过学习和创作,体验到了生命中因为情感的存在而充满诗意和生机的感受。总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田园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技巧,同时也为生命中情感的存在感到深深切实。这种卓越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道突破认知的契机和提升人类情感体验的途径。古诗牧童教案篇5古诗《牧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以学习古诗《牧童》为主题,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牧童》的作者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理解古诗《牧童》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通过诵读和朗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二、教学内容1.生词:岑(cén)寂(jì)2.古诗《牧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教学步骤Step1:导入课题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生词“岑寂”及古诗《牧童》。Step2:讲解课文1.简要介绍古诗《牧童》的作者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逐句讲解《牧童》的词义、语言特征和表达的主题。3.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中表达的情感,体味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Step3:朗读与默写1.诵读古诗《牧童》。2.分组朗读《牧童》并评出最佳组。3.让学生默写《牧童》。Step4:课堂讨论与写作1.以小组形式为基础,让学生就《牧童》中屈原对人生观的思考和感悟进行讨论。2.让学生就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写出与《牧童》相关的作文。Step5:总结反思1.让学生自行总结课程知识。2.征集学生对课程的反思和建议。四、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牧童》的主题和情感。2.通过诵读和朗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五、教学难点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