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图的教案最新4篇这份特别定制的“复式统计图的教案最新4篇”特别适合您,如果这篇文章对您很有启示请把它保存下来。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复式统计图的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教学过程:一、回忆铺垫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二、学习例题1、出示中国地图,并欣赏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体会我国地大物博,感受祖国的神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问:“下面,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睛再次感受祖国的神奇。你们愿意吗?”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追问: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三、巩固练习(一)完成“练一练”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复式统计图的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或解释。2.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培养数据意识,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教学过程[趣祝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小明家准备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出发前,小明查阅了很多资料,还把收集到的一些数据制成了统计图。出示:北京和桂林各个季度平均气温统计图。提问: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说明: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为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做好必要的认知和情感准备。】二、设置疑问,激发需求谈话:爸爸看了小明制作的这两幅统计图,夸奖小明很爱动脑筋,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是爸爸又说,像这样把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画在两幅统计图上,不便于比较。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能把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情况画在一幅统计图上,就便于比较了。)谈话:这真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能不能把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情况画在一幅统计图上呢?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和同学交流。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如图1所示,把原来的两幅统计图直接合并在一起。2如图2所示,把原来的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图,但没有用颜色进行区分。3如图3所示,把原来的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图,但没有标明图例。按上面的顺序指名汇报自己制作的统计图,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和制图过程。其他同学可以对所展示的统计图进行评价,也可以提出质疑。明确:图1虽然合并了两幅统计图,但实际上还是两幅统计图,且横轴上的项目重复,比较的时候也比较麻烦;图2虽然把表示北京和桂林两个城市各季度平均气温的直条合并在了一起,但颜色相同,不容易区分;图3虽然用不同颜色区分了表示北京和桂林的平均气温,但没有说明哪种颜色表示的是北京市的平均气温,哪种颜色表示的是桂林市的平均气温。讨论: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北京和桂林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呢?(在图上标清楚哪种颜色表示北京市的平均气温,哪种颜色表示桂林市的平均气温)讲述:在图3上标明每种颜色或条纹分别代表哪个城市,像这样的标识叫做图例。谈话:观察这幅新的统计图(图3),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讲述:像这样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直条表示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说明: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自己“创造”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来,体验知识发展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不断完善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完成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建构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三、动态演示,掌握方法提问:你会制作这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吗?课件演示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统计图的制作。【说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动态演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形象直观,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四、分析数据,感受特点谈话:制作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直观的描述数据信息,以便于对数据进行客观地分析。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分别提出教科书书第110页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提问: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能直观、形象地反映两组数据的多少,更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五、经历过程,深化认识1.完成“练一练”。出示题目。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再问:你怎样评价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情况?2.奥运奖牌。谈话:2008年8月,我国成功主办了第29届奥運会。这是小冬收集的第23~28届奥運会上我国和美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统计。复式统计图的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教材例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0xx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的气温情况)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这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2、师:淡蓝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问:你还知道些什么?(北京市第一季度的平均气温是1摄氏度……)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思考问题:季度平均气温℃城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北京市桂林市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4、小组内填写交流,指名回答填写的结果。5、问: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还有哪些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写什么?2、指导完成“练一练”先观察统计图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气质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写什么?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四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教学目标:1、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和比较。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和比较,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活动需要的数据。自己班同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合格情况,收集有关的信息。二、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1、小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项目人数性别文字处理绘画上网编程其他男女2、小组内交流统计表的数据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4、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什么顺序填写的。注:也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项目开展活动。三、完成练习二十底第3题1、分析借阅图书情况统计的数据。2、根据统计的数据独立完成统计图,想一想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3、指导学生适当重新整理数据,问: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统计图应该怎样画?(按图书种类把相应的借阅本数相加)4、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个统计图。5、分析比较:1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五年级一班有40人,你能分别算出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吗?3五年级一班本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6、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四、课堂总结: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复式统计图的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大家找到青岛了吗?瞧,那是个很漂亮的城市(课件出示青岛城市漂亮风景),同学们去过青岛吗?你们想知道那儿的降水情况吗?请看屏幕。二、学习新知。1、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1课件出示青岛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了解信息。提问: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根据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和作用?学生回答后课件揭示特点:a、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b、用折线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作用: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2课件出示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3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师指出:像这样的只对某一项目的数量进行统计的折线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单式折线统计图。2、谈话导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两张分开的折线统计图,师提问:看了这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xx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像这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分着进行比较,你们觉得方便吗?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把两幅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师:对,如果要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的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这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这样比较方便。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