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考纲]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的演变(经济模式):自由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结合,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大萧条后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二、重点归纳三、知识拓展四、纵横联系五、延伸训练知识整合·有序识记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背景(1)经济发展: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供需矛盾: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力发展,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3)自由放任:美国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4)股票投机:股票投机过度。自由放任2.爆发(1)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2)表现: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所有经济部门,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3.影响(1)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民主政治: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法西斯细节点拨1929年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主要是由于:(1)美国是当时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他国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世界市场中各国经济联系密切,成为有机整体,一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会迅速波及世界。二、罗斯福新政1.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复兴工业。(3)调节农业生产:缩减耕地和农产品产量,控制市场价格。(4)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颁布《》,开创美国的福利制度;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即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3.影响(1)直接影响: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2)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3)深远影响: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模式。政府干预易混易错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新”的表现:从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从手段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特点、“新”的认识、成因。(1)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维护和巩固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3)特点: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特点、“新”的认识、成因。(4)对罗斯福新政“新”的认识:①新的理论;②新的特点;③新的模式;④新的起点。凯恩斯主义。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5)成功的原因:①新政的成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②新政的成功与美国国情分不开。③新政的成功也与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分不开。④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基础。⑤采取的措施全面且行之有效。⑥罗斯福个人的作用和能力。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特点、“新”的认识、成因。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经济实力以及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政治保障三、凯恩斯主义1.背景: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冲击了传统经济理论。2.内容: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3.意义(1)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2)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推动了经济发展。调节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方式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②制定,指导经济发展。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3)特点:在不同国家,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点不同。经济计划(4)评价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②局限性: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社会性归纳总结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以罗斯福新政为中心,分成三个阶段:新政前的自由放任―→新政时期的国家干预―→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2.“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2)含义:资本家和企业普通职工都拥有投票,股票呈现出的趋势。(3)评价①缓和了社会矛盾,反映了资本的趋向。②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分散化社会化3.经营者革命(1)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化的要求。(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3)影响:提高了企业水平,经营管理人员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管理4.福利国家的出现(1)基础:战后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2)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3)种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4)特点:覆盖面广、受惠多。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5)实质:是由国家进行的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低收入阶层国民收入(6)影响①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②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财政赤字5.20世纪70年代的新变化(1)原因: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2)表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开支。社会福利思维拓展如何理解国家干预(1)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都是经济手段,应根据本国的国情,合理使用。(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问题,不是彻底救治资本主义的灵丹妙药。史论结合·重点深化一、经济大危机主题1迅速波及全世界的原因(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状况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主题2各国应对危机的对策及其原因(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主题2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题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主题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原因(1)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私人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造成一系列危机,迫切需要国家进行干预和调节。(2)二战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3)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大萧条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固有矛盾,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主题3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1)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2)企业经营方面:资本社会化;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3)西方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主题4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建设经验。但是,这些变化并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一、整体感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工业革命后~20世纪20、30年代)。(2)罗斯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20世纪30年代)。(3)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二战后~70年代初)。(4)美国等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70年代以来)。背景:70年代经济危机导致长期“滞胀”,国家干预收效甚微。三【拓展】、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时间16-18世纪18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阶段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出口,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支持海上掠夺资本家自由经营工厂,国家不干涉其内部事务,消除关税壁垒,各地正常贸易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工场手工业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为各私营企业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30年代的“新政”减轻危机破坏,促进生产恢复,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开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四【纵横联系】:1、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三者的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相同背景目的特点结果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控)苏俄美国中国不同背景国内外敌人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目标在实现经济体制的改变。目的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