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本章主要内容信用及其职能信用形式信用工具第一节信用及其职能一、信用的定义与特征1.信用主体:人的要素,包括当事人及其关系。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代表〕一般包括借者、贷者和中介人。借者即债务人,是资金短缺者和需求者。贷者即债权人,是资金盈余者和供应者。中介人一般是较大的金融机构。经济学领域中的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经济活动中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构成要素2.信用标的:物的要素,即信用对象,一般概括为资金〔资金:经济中运动着的价值量〕,既可以是货币资金,也可以是实物资金。构成要素3.信用条件:期限和利息。信用是所有权和使用权暂时的分离,这就需要一个期限,期限是信用关系从开始到终止的时间间隔,即期限是信用关系延续的时间。利息则是债权人让渡实物或货币使用权时所得到的补偿,即信用活动的报酬。4.信用载体:即信用工具,它是记录上述内容的凭证或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信用的特征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偿还性;二是付息性,这也是信用区别于财政、社会救济等行为的最主要特征,具体包括:一是信用标的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使用权向所有权的回归本性决定了偿还性。偿还性又决定了期限。二是价值的有偿形式即增值性。无偿形式:捐赠、赔款等。等价形式:商品交换。有偿形式:利息,是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报酬。三是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信用是建立在商品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因而信用的运动建立在职能资本运动基础上。四是风险性。借者取得资金,贷者仅持有所有权或债权凭证,面临信用风险(即借者逃债废债不清偿债务的可能性)和市场风险(即因市场供求变化或投机行为造成价格变动带来的损失可能性)等。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产生信用与货币一样,也是一种很古老的经济范畴。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很少有象论述货币的起源那样深入剖析信用产生的理论,似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这种关系就那么自然而然、无需解释和论述就出现了。那么,信用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产生原因1.私有制的出现贫富两极分化——2.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品产销周期不一致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3.经济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有条件让渡/调剂收支:结余未来消费现在消费负债现在消费未来消费平衡“月光族”调剂:经济主体效用的最大化,克服收支时/空的不平(二)信用的演变与发展1.高利贷信用:最古老的信用形式形式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和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债权人:货币经营者、商人、教堂/寺庙/修道院、奴隶主、大地主*债务人:小生产者(不稳定的小生产、超负荷剥削)、破落的奴隶主、地主(奢侈生活)(政治目的)特点1.高利率:违反平均利润分配规律/急需;借大于贷2.非生产性:不是再生产中闲置的资本,与再生产无直接联系3.保守性:资本的剥削方式非资本的生产方式作用(1)自然经济解体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2)破坏和阻碍生产力发展;(3)雇佣劳动后备军+巨额资本积累。2.现代信用的形成三种原因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资金余缺余:固定资产折旧闲置流动资金待转化的剩余价值缺:固定资产更新补充流动资金追加生产资本经济主体收支的不平衡加剧: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金融中介机构的兴起与推动兴起:余缺调剂的必然产物推动(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息/交易成本、巧合(2)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和创造信用(3)机构的多样化信用形式的多样化三、信用的职能与作用职能信用本身所固有的功能。①集聚资金并分配资金:变消费为积累,变储蓄为投资,通过利息分配进行收入分配,即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作为社会再分配的重要环节,其相比企业的初次分配和财政的再分配而言有极大的优势,能动员最广泛的资金,对全社会进行最全面的分配。②促进利润率平均化③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尤其是创造货币。信用的作用信用职能的发挥将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影响。积极作用①信用使生产规模扩大迅速,如股份制。②促进资本再分配,从而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③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快商品周转和资金转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④反映经济状况。⑤是宏观调节经济的工具(调节供给与需求)。消极作用1.信用活动可能会掩盖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如泡沫经济);2.信用的存在可以刺激投机活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第二节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概念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和预付货款等。商业信用的特点商业信用的主要特点是商品性和自偿性,由此产生的商业票据又有很强的货币性。具体地说有: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生产或经营商品的企业。债权人即信用的贷出者,在商品赊销行为中,是商品的卖方;债务人即信用的借入者,在商品赊销行为中,是商品的买方。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所提供的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不是社会上闲置的资本。3.在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运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比如,在繁荣时期,生产扩大,生产的商品增加,商业信用的供求都随之增加;在经济危机时期,生产缩减,商业信用的供求也随之减少。商业信用的优缺点优点扩大了商品交换渠道,调剂了商品市场,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2.商业信用有范围上的限制。3.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限制。4.商业信用有期限上的限制。缺陷(1)过于分散,既不利于国家进行集中管理,也不利于国家进行有效的控制;(2)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可能对相邻企业产生连锁影响,使一系列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之中。二、银行信用含义是指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吸收存款等形式动员社会各方面的闲散资金;二是通过贷款和投资等各种形式运用这些资金。作为存款人和贷款人的集中,银行信用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能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化资金分配,因而成为现代信用体系的主体。银行信用的特点特点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而债务人是企业和个人,它所体现的是银行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信用关系。2.银行信用的载体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3.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不一致的。4.银行信用具有安全性和可接受性。5.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银行信用的地位银行信用虽然晚于商业信用,但却在方向上、规模上、时间上、范围上等各方面都完全克服了局限性,所以远比商业信用更具优势,因而成为现代信用体系的主体。但两者并不是取代或竞争关系,而是良性的互补关系,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必要的补充,是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三、国家信用(一)国家信用的含义与形式含义国家信用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筹集资金的一种借贷行为。或者说国家(财政)以债务人的身份发生的信用。形式国家信用的形式可分为外债和内债两种。外债:政府借款、国际债券、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际银团借款等。内债: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发行国债。国债主要包括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国家信用的特点特点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权人是全社会的经济实体和个人。2.国家信用的形式主要是发行公债(包括中长期公债券和短期国库券),其次是向中央银行短期借款。3.中长期公债券多用于弥补政府预算赤字,所筹措的资金大多用作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非生产性支出,还有军费开支和社会福利支出等。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联系一是它们具有相同的资金来源;二是在社会总资金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国债一般是金融机构的优质储备资产,金融机构也往往是国债私募发行的对象,两者配合可以形成有机的宏观调控体系。区别1.形成的原因不同;2.信用形式和主体关系不同;3.经营目标不同;4.筹资的主动性不同;5.筹资的稳定性程度不同;6.利息负担不同。国家信用的作用1.是解决财政困难、弥补财政赤字的较好途径。2.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3.可以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最早的国债是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81年重新恢复后,开始形成国债市场。1991年开始承销发行,1996年开始招标发行,1999年银行间国债市场对券商开放。截至2007年底,中国国债内债余额首次超过5万亿元,达到52075亿元,比2003年底增加了一倍。2007年国债交易结算量约19万亿元,是2003年的近1.5倍。四、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银行金融机构或企业以商品和货币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按信用对象不同则可分为卖方信用和买方信用,前者是对商品售卖者融通资金以使其可以向消费者进行分期付款,后者是对购买者如按揭。消费信用一般有一个保证金比例的规定,是调节消费信用的重要工具。消费信用具体形式1.类似商业信用:汽车贷款/财务公司—分期付款2.属于银行信用:住房按揭—消费信贷银行——消费者(买方)/销售者(卖方)3.信用卡:短期透资首期付款额—“起步价”—偿还期限及分摊额—“每公里租价”作用1.消费信用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2.消费信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与销售。3.消费信用可以引导消费,调节消费结构。4.消费信用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5.消费信用对于促进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消极作用:如过度消费会加剧供求矛盾与物价上涨;加剧信用授予者的支付困难或支付危机。五、民间信用含义民间信用,亦称个人信用,是指个人之间相互以货币或实物所提供的信用。特点1.民间信用的主体是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或组织和一般家庭个人消费者。2.民间信用期限一般较短,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急需资金。3.民间信用的活动范围有限。4.民间信用实行浮动利率,且利率水平一般高于银行利率。5.民间信用一般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作用1.民间信用的发展扩大了融资范围,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2.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3.民间信用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大了国家控制资金的难度。六、租赁信用上海专业音响租赁含义所谓租赁信用,是指以融物的方式进行融资,以收取租金为目的的经济行为。租赁所包括的基本内容:1.租赁当事人2.租赁标的3.租赁期限4.租赁费用特征1.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物的借贷形式;2.是一种货币信用与物品信用相结合的信用形式;3.超前获得使用价值,滞后支付租金;4.双方的经济关系是以契约固定下来的。租赁信用的功能对承租人的功能融通资金;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流动性;表外融资;避免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获得专业性管理服务。叉车租赁服装租赁汽车租赁对出租人的功能降低投资风险;扩大投资规模;扩大产品销售;增加收益。租赁信用的形式租赁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租赁的目的分,可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从征税角度来分,有正式租赁和租购式租赁;从交易的程度分,有直接租赁、杠杆租赁、回租租赁和转租赁等。融资租赁是设备租赁的基本形式,以融通资金为主要目的。其更接近货币信用,标的物专用性强、金额大,租期满后一般将残值作价出售给承租人。杠杆租赁又叫服务性租赁,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国际租赁方式,是一种利用财务杠杆原理组成的租赁形式。标的物通用性较强,租赁期短,承租人变更快,由出租人负责保养、维修、管理。七、证券信用含义证券是各类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凭证的通称,是用来证明证券持有人有权依据券面所载内容取得相应权益的凭证。按其性质不同可将证券分为证据证券,凭证证券和有价证券。人们通常所说的证券即有价证券。证券信用则是指以发行有价证券的方式进行资本集中,具有速度快、规模大、效率高、管理科学、风险分散等优点。其中最典型的方式就是股份制,马克思曾说:“没有股份制,现在还不会有铁路”。有价证券指有专门的二级市场和波动的市场价格,受利率和预期影响大的信用工具。广义是指除银行票据外的所有票据,狭义仅指股票和债券。八、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各国银行、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及国际金融机构向各国政府、银行、企业提供的信用,它反映的是国际间的借贷关系。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