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信用的概念及本质(一)信用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信用”一词的理解十分宽泛。经济学领域中的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经济活动中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具体说就是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和货币暂时让渡给需求者(借入者),根据约定的时间由借入者还本付息的行为。(二)信用的四大要素1.信用关系。让渡商品和货币的一方为授信者,而接受商品和货币的一方为受信者。2.信用的标的。被交易的对象就是让渡的商品或货币。3.信用的载体。即信用工具,它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4.信用条件。信用条件主要是指期限和利息。期限是信用关系从开始到终止的时间间隔。利息则是债权人让渡实物或货币使用权时所得到的补偿。(三)信用的本质特征信用行为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形态相联系,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但信用活动的本质特征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下却是共同的。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3.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总之,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特殊价值运动形式的借贷行为,反映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的经济范畴。不同的社会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四)信用的四个基本特征(1)暂时性(2)偿还性(3)收益性(4)风险性信用与货币一样,也是一种很古老的经济范畴。信用是如何产生的信用与货币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无论货币还是信用,都是在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同源的。从借贷的内容来看,最早的信用是实物借贷。货币产生后,货币借贷逐渐取代实物借贷而占据主导地位。从借贷的性质来看,早期的信用是属于高利贷性质的,它以利率高、剥削重而得名,被称为高利贷信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借贷资本取代高利贷资本,逐渐形成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信用关系。当代市场经济已变成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债务和信用是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比如所有的信用货币都由债务关系所组成,纸币是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则是银行的负债。社会上多数的支付方式都是使用支票、汇票或付款指示等信用凭证,把银行存款从付款人转给收款人。首先,从基本消费单位——家庭来看,家庭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收入与需求在时间上的不一致。其次,从厂商来看。一方面,—些经济单位为了更新固定资本(购置机器设备等)、补充流动资金和追加投资,而自身积累不足,需要补进资金,成为信用资金的需求者;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存在着暂时闲置的资金(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待支付的工资和准备购买原材料的流动资金、未分配利润和积累等),资本是追逐利润的,客观上要求在有偿的原则下转让给资金短缺者使用,以求增值,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便形成信用资金的供给。从国家来看也是如此。在经济繁荣的年份,收入(如税收等)可能会大于支出,成为资金供给者;在经济萧条或战争、自然灾害频繁的年份,预算支出(社会保险费、军费、救济等)大于收入,需要举债(内债和外债)才能平衡财政收支。由于经济中广泛存在着专门调剂资金余缺的金融机构,借贷双方不需要直接见面,通过金融机构作为中介,便可解决资金的融通,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信用和信用关系的发展。信用的发展,又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资金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货币资金,参与经济的运行过程。资金在有偿的条件下从盈余部门向赤字部门流动,就形成了借贷行为和信用。信用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形式。如按信用期限划分,信用可分为短期信用、中期信用和长期信用;按信用主体划分,信用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股份信用、民间信用和国际信用,等等。(一)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它的具体形式有商品的赊购赊销和预付货款两大类。(二)商业信用存在的必要性商业信用是较早产生的一种信用形式,它之所以能存在与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从宏观方面看,它润滑着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的发展。2.从微观上看,商业信用对于信用双方都有利,解决了双方的问题。(三)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生产或经营商品的企业。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3.在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运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四)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2.商业信用有范围上的限制。3.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限制。4.商业信用有期限上的限制。(五)商业信用的缺点商业信用除上述局限性外,还有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1.过于分散,既不利于国家进行集中管理,也不利于国家在信用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2.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可能对相邻企业产生连锁影响,使一系列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之中。(六)我国的商业信用我国商业信用在奴隶社会就已经产生,但直至近代,工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仍习惯采取挂账的办法,即在账簿上记载债权债务关系,没有使用规定形式的票据。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票据法》,明确规定商业票据是法定的票据之一,这对商业信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家允许商业信用存在,并利用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壮大公营经济,发展合作经济和改造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管理体制。用国有企业之间的拖欠来代替商业信用。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市场机制的广泛运用,在各种经济成分与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商业信用开始运用于推销商品等经营活动之中,并得到了广泛发展。(一)广义的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狭义的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吸收存款等形式动员各方面的闲散资金,二是通过贷款等各种形式运用这些资金。(二)银行信用的特点1.所体现的是银行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信用关系。2.银行信用的载体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3.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不一致的。4.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三)银行信用的地位银行信用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商业信用相比具有以下优势:第一,由金融机构作中介的银行信用,可以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第二,银行信用本身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第三,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信用,而且能够创造信用,使其能以较低成本提供信用。(四)我国的银行信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银行信用一直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并把全部银行信用集中于一个银行,企业只能在一个银行的某个分支机构开立账户,形成了所谓的“一种形式,一家银行”的金融体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原有的银行信用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一)国家信用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筹集资金的一种借贷行为。(二)国家信用的特点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权人是全社会的经济实体和个人。2.国家信用的形式主要是发行公债(包括中长期国债券和短期国库券),其次是向中央银行短期借款。3.中长期国债券多用于弥补政府预算赤字,所筹措的资金大多用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非生产性支出,还有军费开支和社会福利支出等。国库券多用于弥补财政短期失衡,以及用做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工具。(三)国家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1.是解决财政困难的较好途径。2.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3.可以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四)国家信用在我国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国债发行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第一阶段,80年代以来是第二阶段,1997年市场规范后大发展阶段。50年代,我国发行过两种国债:一种是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另一种是1954年至1958年发行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中央政府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1981年至1997年,我国发行的国债品种有: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国家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债券、保值债券、基本建设债券等。1997年以后国债发行规模越来越大。(一)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或货币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二)消费信用按其性质有两种类型一种类似于商业信用,由工商企业以赊销或分期付款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劳务;另一种属于银行信用,具体贷款方式有两种,由银行直接向消费者个人发放贷款,或由银行向提供商品的工商企业发放贷款。(三)消费信用的形式1.分期付款2.信用卡3.消费贷款(四)消费信用的作用1.消费信用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2.消费信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甚至在某种条件下可以促进经济增长。3.消费信用可以引导消费,调节消费结构。4.消费信用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5.消费信用对于促进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等,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消费信用除具有上述积极作用外,在一定情况下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五)我国的消费信用改革开放前我国除在50年代采用过消费信用的形式推销某些价格较贵、销售不畅的消费品外,很少有消费信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消费信用形式逐步恢复,开始出现小规模的消费信用。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举债意识的增强,消费信用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民间信用,亦称个人信用,是指个人之间相互以货币或实物所提供的信用。(二)民间信用的特点1.民间信用的主体是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或组织和一般家庭个人消费者。2.民间信用期限一般较短,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急需资金。3.民间信用的活动范围有限,因为民间信用是个人之间的货币借贷。因此,这一方面既要受贷方经济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要受借方信誉能力的限制。4.民间信用实行浮动利率,且利率水平一般高于银行利率。民间信用的利率主要取决于资金供求关系,利率随行就市,银行利率只起指导作用,在我国资金总体供小于求的情况下,民间利率明显高于银行利率。5.民间信用一般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民间信用是一种自发的、盲目的、分散的借贷活动,因而其信用秩序难以用法规规范,金融部门也难以有效管理,加之其往往采用口头信用形式,因而违约的现象较盛、风险较大。(三)民间信用的作用1.民间信用的发展扩大了融资范围,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现有的信用形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对信用的需要。2.民间信用把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有利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3.民间信用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大了国家控制资金的难度。这是民间信用的消极作用。(一)国际信用是各国银行、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及国际金融机构向各国政府、银行、企业提供的信用,它反映的是国际间的借贷关系。(二)国际信用的形式国际信用大体可划分为两类方式:1.国外商业性借贷(ForeignCommercialLoan)。2.国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三)国际信用的特征与国内信用相比较,国际信用在规模、风险、复杂性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点:1.规模大。2.风险大,并具有双向性。3.复杂性。4.方向上的不对称性。(一)股份信用是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所体现的一种信用形式。从理论上讲,股票集资体现的是一种财产所有关系而非债权债务关系。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股份信用中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二)股份信用为什么也算做一种信用关系首先,股份公司的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在形式上分离。其次,股份公司筹集资金后,投资者不必具体过问生产经营的过程,而只获得股息和分红收入,这一点类似于存款者的存款取息。再次,投资者若需要现金,可以随时出售股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最后,股份公司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合作信用是信用领域中的一种合作经济形式。12~14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的一些商人为开展海外贸易,摆脱高利贷盘剥和货币经营业的垄断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