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稳健,并被认为一生只投资消费垄断企业的巴菲特,近年来却频频以大手笔投资涉足新领域。在这些被称之为“豪赌”的交易背后,“股神”的选股策略和原则其实并未改变。①公司产品或服务有定价权巴菲特在1981年致股东信中写道:这种公司必须具备两个特性:(1)能轻松提价而不担心市场占有率或销量大幅下滑;(2)货币计价的营业额在只需追加少量资本支出,且不需要特殊管理技能的情况下就能大幅增长。“定价权”后又被巴菲特进一步发展为“商业特权”,这意味着公司不仅规模大且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这能使其在不利的内外部环境下也不会遭受致命伤害,巴菲特称拥有这种特质的企业为“希望之钻”。案例:2009年斥资260亿美元投资北柏林顿铁路公司是巴菲特最大一笔单笔收购项目。对于入股这个“黄昏行业”,他自称是出于结构和趋势的考量。燃料价格的上涨让铁路的优势明显提高,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客户基础让其拥有了变相垄断的特权,因此这就满足了伯克希尔的“有稳定现金流和盈利来源”的要求。效仿难度:该类企业的另一特点是:投资门槛高②低价巴菲特只喜欢以比他认为真正所值的价钱低很多的价位来购买股票,所以即使对于垃圾债券,他的损失也很有限。在最近写给股东的信中,他说,对于那些垃圾债券,当时收取了足够的溢价,这使我们在三年前的糟糕情形下没有受太大牵连。案例:三年前金融危机中,通用电气陷入现金流泥潭,巴菲特收购了3亿美元的优先股,每年分红高达10%,折合下来成本价仅为5.4美元,所以虽然现在GE的股价依旧在20美元上下徘徊,但巴菲特的投资回报要远远领先于公众投资者。而类似的投资还有沃尔玛,目前其股价也比巴菲特曾经支付的价格高出几美元。效仿难度:抄底的运气和眼光并非人人都有③较高的股权回报(ROE)持续充沛的现金流、低负债巴菲特喜欢使用ROE这一衡量公司盈利能力最为常见的指标,倾向于挑选那些可以掌握未来10年以上ROE变动的公司,也更加中意那些不需要股东不断注入资本金来扩大生产就可以提升业绩的公司。其在1980年的致股东信中写道:“我们更偏好于并购能‘产生现金’而不是会‘消耗现金’的公司。”案例:过去五年,美国润滑剂制造商Lubrizol的ROE十分稳定,保持在13.5%上下。而巴菲特上世纪90年代买入的“华盛顿邮报”多年以来ROE都保持在15%以上,是报业同行平均水平的2倍。同时期入主的两家保险公司“GEICO”和“通用再保险”,除了负债率极低外,巴菲特还看中它们每年手上200多亿美元的闲散资金。效仿难度:这同样需要较高的投资门槛,此外,还需在别人没注意到这块肥美猎物前就先将其掳获④稳定的管理层伯克希尔旗下拥有70多家公司,但其原则是从来不向并购的企业提供管理人才,被购并公司必须“自备”优秀人员。而一旦决定买入一家公司,巴菲特则会绝对信任原本的经营团队,并授予充分的权力,甚至不会动辄要求CEO们到总部报告绩效。这带来的好处是,管理层稳定,从而可以为公司持续地创造现金。案例:2006年5月,巴菲特以40亿美元购买了以色列金属切削工具私营企业伊斯卡80%的股权。其受到“股神”重视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该公司管理者的能力,他们不断开发新工具以提高客户的生产效率,“我确信,如果成交,我们将拥有特别优秀的团队,他们值得信赖。”巴菲特评价道。效仿难度: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这样的睿智与气度,大多企业购并新事业后的第一个举动,通常是立刻更换管理阶层以“宣示主权”。而“尊重经营者”,也是巴菲特能低价收购很多企业的原因之一⑤业务简单、远离高科技对于自己弄不懂的业务模式决不投资,是巴菲特一直坚守的另一原则。Lubrizol等公司都身处盈利模式极为简单的传统行业。此外,他认为高科技公司的股价长期高估,高投入的特点也决定了高科技公司很难带给股东带来长期的稳定回报。效仿难度:有多少人舍得错过投资英特尔、微软,当然还有如今市值最大科技企业苹果的机会?但巴菲特也因此躲过了(或许还会即将躲过)高科技泡沫破灭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