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wy1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信用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信用形式第三节信用工具第四节利息与利率一、信用的涵义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狭义:是以偿付本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广义:借贷活动的总称。与信用有关的一些概念与术语:按照信用的规则借出商品与货币称为授信;按照信用规则借入商品与货币称为受信;债务人遵守承诺按期偿还商品与货币并支付利息称为守信。信用的三因素:⑴、债权人和债务人(信用的主体);⑵、时间间隔(信用活动的特殊性);⑶、利息(形式上类似于商品交易的价格)•目前我们使用的信用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信用原来是一个经济范畴,但信用存在,与人们的诚信不可分离,如果失去诚信,正常的信用活动就失去了存在基础与前提。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代思想家所倡导的“信”当中便强调了诚信在一切社会活动中意义。•请大家思考信用与诚信之间的关系•信用的概念•信用就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信用的本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理解:1.信用是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的构成要素:•信用的主体:债权人和债务人;•信用客体:被交易的对象,包括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信用载体:信用工具•信用关系:资金融通形成的债务债权关系•信用条件:利率和期限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信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剩余劳动产品的出现物质基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条件贫富差别产生借贷供求经济条件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二)信用的发展:货币借贷实物借贷2、信用领域的扩张生产流通领域消费领域宏观经济领域1、信贷方式的进化三、信用的发展1、高利贷信用什么叫高利贷信用高利贷信用的产生高利贷的债务人与债权人高利贷信用的特点•1).什么叫高利贷信用?•高利贷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它是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目的的借贷行为,是广泛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最古老的生息资本形式。•人行及高法规定,高于同期贷款利息4倍以上的贷款,且不计复利。目前大体为超过年息25%的贷款。•*产生的原因:•历史根源: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发展,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借贷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客观基础:小农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2).高利贷的特点I.高利贷资本是原始形态的生息资本,来源于商人、僧侣、奴隶主、封建主等少数富人(来源单一);II.最大的特点是高利盘剥;没有统一的市场利率,利率一般都高于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平均收益率,且无上限(利率畸高).III.用于生活消费,与社会再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用途窄).•3).高利贷信用的作用★高利贷信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高利贷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提供了两个必备条件。(4)具体形式•放贷人:官员及其亲属、政府、商人、黑社会•高利贷形式:印子钱(1天1印)、长短钱(银钱比)、转子钱(复利)、短票(借贷时多记)、京债、营债、典当(典、当、质、按、大押、小押)、捎赎。(5)社会影响•解燃眉之急•长远影响:加速社会两极分化、影响中产阶级的形成、造成消费低下,景点政治权威、造成官商不分与官员腐败、破坏政治安定和军队稳定,黑社会势力抬头、社会丑恶现象,种族迫害(犹太人)现实中国的高利贷现象051015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1946年信用保证抵押合会合作社私人农业部研究中心与中国农大联合调查•全国15个省的24个市县的调查:民间借贷的发生率达95%,高利息的民间借贷发生率达85%。其中3000元以下的民间借贷经常发生,主要为生活性借贷,大额借贷主要为生产性借贷,有相当的基层村组织已介入借贷行为,其中有一部分为无息或低息,带来救济性质。•从借贷的利息来看,低于一般资金市场利率(1.5分月息)占36.4%,1.5-2分的月息是借贷人可以接受的,占20.5%,2-4分月利的占18.2%,超过4分占25%。•从借贷的担保形式来看,有16%没有借据,只是口头协议;在有借据的借贷中,有比较规范的担保的只占28.6%。•从借贷的用途来看,21%的借贷不知用途,小额生活所需借贷占33.3%,应急之需为28.9%,非农业生产占26.6%,农业生产借贷11%,这说明民间借贷主要为生活性借贷。•从借贷的归还来看,能够按期归还的只占26.8%,延期归还的占58.9%,不归还的占14.3%;其中,延期归还不加息的占16%,延期归还还要无偿帮工的占16%,延期归还加息的占9%,延期归还并有纠纷的占16%。•从放贷的角度来看,放贷人有商人、干部、乡镇企业、乡镇政府、村级组织等,也有专门从事借贷的放高利贷者;放贷利率主要取决于资金紧张程度和借款人的信誉程度和偿还能力,通常对暂住者要收取较高利息,并要有当地人的担保。2、现代信用借贷资本的产生借贷资本的发展借贷资本的特点借贷资本是商品资本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现代信用产生的标志是借贷资本的出现和形成。•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来源:生产经营中的闲置资本;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货币储蓄等。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现代信用的特点(优势)I.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态,来源于社会各阶层部分闲置的货币收入(来源广);II.借贷资本的利率一般低于高利贷资本的利率,且利率种类繁多,市场利率由供求双方决定(利率低);III.主要用于生产,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用处大)。(1)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出让时只出卖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2)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借贷资本的使用价值被消费之后带来了利润—利息(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4)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转让形式。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信用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相互融合阶段:现代经济中几乎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几乎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二者融为一体时,金融范畴出现了.货币与信用的关系•货币因信用而扩展了其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货币因信用而发展了其形式•金属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信用因货币而发展了其形式•实物信用——货币信用•信用因货币而扩展了其规模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经济(crediteconomy):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发展阶段.☆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交易成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交易者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与清偿实现商品交换或货币转移.☆信用经济以货币的存在为基础,以金融业的发达为条件.信用的作用•(一)筹集资金的作用•信用的基本特征一是偿还,二是付息。•资金的所有者只暂时让渡其使用权,信用可以不断地把小额、分散、闲置的资金集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变货币收入为货币资金,变消费基金为积累基金,投入生产经营,促进社会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思考“收入”与“资金”的不同信用的作用•(二)配置资金的作用•信用从形式上看是将资金从暂时闲置者手中调剂到资金短缺者手中,实际上是对资金的重新配置,这个配置不改变资金所有权,只改变资金的实际占有权和使用权,并以偿还付息为条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充分利用资金的目的。•配置资金的途径一是借助于金融市场,二是依靠银行信用。信用的作用•(三)、节省流通费用•1.信用工具的使用节约了流通中的货币。•2.信用货币代替了实体货币的流通,大大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3.信用加快了资本形态的变化,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加快,减少了占用在商品储存上的资本,节省了保管、运输等费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信用的作用•(四)宏观调控的作用•1.在信用的基础上形成了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它是调节宏观经济的有机体;•2.信用的发展创造出多种信用工具,成为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3.国家通过银行信用规模的收缩和扩张,有效控制社会的货币流通量,使货币供给量与需求量一致,实现对总量的调控,同时运用利率杠杆,调整信贷方向,实现对经济结构的调节。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际信用租赁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是借贷活动的表现方式,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二节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1.什么是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方式:赊销2.商业信用的特点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商业信用所贷放出去的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受企业资本量的限制商业信用有比较严格的方向性限制。商业信用的信用能力有局限性商业信用的管理和调节有局限性第二章314.商业信用的地位和作用①地位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②作用促进商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加强企业联系商业信用的合同化、票据化使分散的商业信用统一起来。第二章325.信用的中介工具financialinstruments是信用活动得以进行并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银行信用工具银行票据和支票国家信用政府债券社会信用股票和公司债券第二章33商业信用的中介工具——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由于在买卖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延期支付工具,是表明债务人有按照约定期限无条件向债权人偿付债务的义务的合法凭证。•商业票据可以经过背书等手续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一般由持票人提请银行贴现,以取得现款。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本票汇票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一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也称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汇票一般须经过付款人承兑才能生效。承兑是指付款人在汇票上签名,以表示到期付款的愿望。凡由商业企业承兑者称为商业承兑汇票,凡由银行承兑者称为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的流通转让背书商业票据可以经过背书等手续在一定范围内流通,持票人在票据背面签字,并依此转让票据。背书人对票据负有完全债务责任。再贴现:当商业银行资金紧张,周转困难时,把已办理贴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中央银行按再贴现率扣除再贴现的利息后把余额付给商业银行。贴现discount:银行办理放款业务的一种方式,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银行,银行按市场贴现利息率扣除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票面余额支付给持票人,到期后,由银行向债务人或背书人兑取现款。贴现例题•某企业将一张票面为100万元的72天后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到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月贴现率为3‰(一个月按30天计),求银行应扣除的贴现利息及银行应给企业支付的贴现金额各为多少?例题•某企业将一张票面为100万元的72天后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到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月贴现率为3‰(一个月按30天计),求银行应扣除的贴现利息及银行应给企业支付的贴现金额各为多少?1)银行应扣除的贴现利息额:100万×72/30×0.003=0.72万2)银行应付给企业的贴现金额:100万-0.72万=99.28万二、银行信用1.什么是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进行的借贷活动。主要表现形式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以及开出汇票、支票、开立信用账户、发行货币等。2.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信用发生在银行与企业、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之间。(信用关系和方向)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规模数量)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动态与产业资本动态不完全一致(调控)第二章393、银行信用与其他信用的关系①银行信用制度构成现代信用制度的中心(指信贷、结算、现金出纳、外汇收支四大中心).②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银行贷款一般是针对商业票据进行抵押或贴现,银行直接对企业发放的不要任何担保品的信用贷款只占一定比重。③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支柱和主体,银行信用为其他形式的信用发展融通资金或提供服务。没有银行信用的支持,商业信用等直接信用的运用和发展就会受到极大削弱。④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但银行作为中介人与一般

1 / 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