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2.了解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主要内容: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现代信用形式第三节信用工具第四节信用与经济发展第五节当前我国信用状况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概念和特征(一)信用的概念《辞海》对“信用”的三种释义:其一为“信任使用”;其二为“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其三为“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私有制和商品交换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而信用与货币之间自古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都以私有制为前提,它们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同源的。总之,信用是借贷的总称。是以偿还与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原义包括信任、声誉、遵守诺言或实践成约,而经济学中的信用专指借贷活动。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二)信用关系的构成要素(1)信用关系主体:债权人(creditor)、债务人(debtor)信用关系建立,至少要有两个以上当事人。债权债务关系是信用的基本要素。其中转移资产一方:即贷方、债权人也称授信者,他将自己的商品和货币借出,作为债权人,也就是借出者,它具有要求将来偿付商品和货币的权利;而接受资产一方:借方为债务人也即受信者,他接受商品和货币。作为债务人,也就是受信者,他有将来偿还的义务。(2)信用的客体信用是通过一定的交易行为来发生实现的,就应当有被交易的对象,就是信用的客体。这种被交易的对象可以是授信方的资产,它可以是有形的(如以商品或货币形式存在),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以服务形式存在)。没有交易对象,就不会有经济交易行为的发生,也不会有信用行为的发生。(3)信用关系的内容授信人以自身的资产为依据授予对方信用,受信人则以自身的承诺为保证取得信用,因此,在信用交易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授信人取得一种权利(债权),受信人承担一种义务(债务),没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也就无所谓信用,所以具有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信用的内容,是信用的基本要素之一。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4)信用工具(载体):也称信用流通工具(亦称为金融工具)。信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需要表现在一定的载体上(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这种载体被称为信用流通工具。信用流通工具是信用关系的载体,没有载体,信用关系无所依附。概括讲,信用工具是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前继续进行资金融通时,用来证明债权的各种合法凭证。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作为载体的信用流通工具,一般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①返还性。商业票据和债券等信用工具,一般都载明债务的偿还期限,债权人或授信人可以按信用工具上所记载的偿还期限按时收回其债权金额。②可转让性,即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对于信用工具的所有者来说,可以随时将持有的信用工具卖出而获得现金,收回其投放在信用工具上的资金。③收益性。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其持有者带来收益。信用工具包括:口头承诺、正式书面凭证。(5)时间间隔。信用行为与其它交易行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下进行的,没有时间间隔,信用就没有栖身之地。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三)信用的特征1.以到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关系。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贷方将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商品贷给借方,借方被允许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这些货币或商品,到期必须偿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为代价,所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是信用的基本特征。2.与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相比较,信用关系作为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价值在相向转移过程中必须要有时间上的不一致,即贷方价值的单方面让渡,并存在时间间隔。在一般的商品交换中,卖者出让商品取得货币,买者出让货币取得商品,卖者放弃了商品所有权,取得了货币所有权,买者则相反,这一过程双方以等价交换方式完成交易,而在信用关系中,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只是使用权发生了变化,贷者在没有取得等值品的情况下就将货币或商品让渡给了借者,只是获得了在一定时期后对本金和利息的索取权,双方构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而非等价交换关系,所以信用.是一种以到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活动,并没有发生对等的交换,并伴生着风险。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3.信用的运行机制以契约(信用工具)为基础,以履约为核心。信用反映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实质是交易双方对交易规则的认同,对交易行为与实施结果的制度保证。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产生经济学中的信用与道德规范的信用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经济学的角度,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和“货币”、“价值”等概念是同源的,它们都是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起初,一般“信用”被解释为信任的同义语。马克思对信用的本质作了概括: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和商品经济一样,都是以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信用形成于古代,完善于现代。信用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信用伴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产生,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新的动力和调控手段。---信用经济自商品经济萌芽后就产生了。---赊账(延期支付)意味着授信人给予受信人的未来付款承诺以信任。物流和货币流在同一时点发生的无信用中介的交易方式就被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所取代。----现代金融业是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二)信用的发展信用依据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信用行为、信用方式和信用形式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1、实物经济时期的信用。在原始社会末期,交换过程表现为以物易物。这一时期的信用主要建立在对物的信任上。2、货币经济时期的信用。在物物交换的后期,产生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交换过程表现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货币关系成为普遍接受的经济关系时,货币借贷发展为普遍的借贷形式。3、信用经济阶段。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银票、纸币,甚至有了国家债券,标志着信用关系日益深化。到了资本主义阶段,市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在经济生活中占有支配地位,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认股权证、商业票据、信用卡等各种虚拟资本和信用工具不断出现。信用工具和各种借贷活动在货币出现以后得到飞速发展。社会经济进入信用经济时期。到了这一阶段,信用已超出了流通货币的范畴,社会上逐步建立了各种配套的信用参与、中介、管理制度和法律规范,信用真正渗透到了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三)信用方式的进化:从实物借贷→货币借贷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是借贷活动的两种形式。(1)实物借贷:以实物为对象进行借贷的活动。存在背景是商品货币关系不普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借贷对象的供求需要巧合;偿还时有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并易产生矛盾。实物借贷的局限性:借贷对象的供求需要巧合;偿还时有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并易产生矛盾。(2)货币借贷: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货币借贷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使借贷更为便利和灵活。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从单纯的消费领域→生产流通领域→宏观经济领域货币借贷的出现使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并日益紧密融合为金融范畴。从此以后货币与信用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四)最早的信用形式:高利贷1.高利贷含义与特征高利贷是指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其特点是:高利盘剥;与社会再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2.高利贷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1)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2)高利贷之所以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发展,是由当时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决定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生产属于自给自足形式,当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就得向别人去借钱,大家都去借钱,这就会引起利率的提高,所以高利贷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是由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决定的。也与当时的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有密切的联系。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3.历史上反对高利贷的斗争(1)高利贷是一种很残酷的信用剥削;由于它利率极高,但是为了生存,还是得去承担。(2)高利贷作用的两重性:也就是说,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正是应为它的双重性,在历史上新兴资产阶反对高利贷的斗争宠来没有停止过。4.思考: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仍然存在着高利贷现象的原因。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三、信用与货币的关系1.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前面讲过,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而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那么它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所以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2.信用和货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信用与货币的产生都与私有制紧密相关,并且都表现为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都是价值运动的形式;这是他们的共性;第二,货币借贷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方面,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第三,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3.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第二节现代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CommercialCredit)1.商业信用的涵义也称交易信用(tradecredit)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赊销,即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比如建筑公司完成了一幢大厦的建筑,工程款尚未完全收回,这时该建筑公司赊出去的不仅是在这幢大厦建筑中的预垫的资金、材料,同时还有在建筑过程中的劳动;甚至还可以是一些无形的服务、智力产品等,比如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咨询服务等。商业信用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信用,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商品的相互赊欠,就构成了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标的物一般是有特定的使用价值的商品,赊销赊购等延期支付是其主要形式。赊销方式把商品购买与支付货款分离为两个环节.赊销是商品买卖双方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本质是商品销售企业在出售商品的同时向商品购买企业提供了短期资金融通.商业信用的建立同时包含了商品买卖和借贷行为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因此,商业信用发生后,交易关系就会表现为一定货币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第二节现代信用形式2.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指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要求债务人出据的书面债权凭证。商业票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转让流通,是一种重要的流通工具。商业票据主要有本票(期票)和汇票两种形式。第二节现代信用形式(1)商业本票(期票)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签发,保证即期或在未来某个约定的时间,无条件支付给债权人或持票人一定金额的债权债务凭证。简言之,本票就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无条件支付承诺。(2)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一种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一般由债权人向债务人签发,要求付款人见票即付或在未来某个约定的日期向债权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的凭证。需要承兑,经背书进行流通。简言之,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要求债务人向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