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在经济落后国家,发展问题的核心就是资本形成。——纳克斯(Nurkse,R.)主要内容资本形成的作用资本形成的理论资本形成的来源两个缺口模型与外资的利用金融深化和资本形成及案例分析一、资本形成的作用资本的概念何谓“资本形成”1.1资本资本的定义*凡是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及其载体,都是资本物质资本*物质资本代表本期的生产能力,并同其他互补的生产要素一道代表未来的生产能力1.2资本形成什么是资本形成*(1)麦迪逊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和政策》1950-1965年2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传统分析方法: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三大类结果: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5%,资本的贡献占55%,资源配置效率的贡献占10%。(2)纳迪里1971年《要素投入和全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四大类: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部要素生产率、资源流动对全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要素是投入量的增加,其中主要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全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明显小于要素投入量增加所做的贡献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要大于发达国家;资源配置效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达国家要大于发展中国家。两个研究的共同结论是:资本形成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资本形成的本质*“资本形成过程的本质,就是将社会现有的部分资源抽调出来增加资本品存量,以便使将来可消费产品的扩张称为可能”——纳克斯二、资本形成的理论先前的理论综述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及其改良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结论2.1先前的理论综述斯密的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条件*麦迪逊(Maddison,A.)和纳迪里(Nadiri,M.)等的实证研究*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率与资本积累率成正比,资本积累量的大小决定着经济增长率的高低。返回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g=s/v)的一个重要推论认为:资本/产出比(v)不变,储蓄率(s)决定了经济增长率,而在该模型假定中,假定储蓄可全部转化为投资,所以储蓄率就是资本积累率。可以说,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积累成了经济增长的惟一决定因素。返回罗斯托(Rostow)在《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提出了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阶段。在他的经济增长阶段论中,他特别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均处在起飞准备阶段,应动员国内储蓄和努力争取外国储蓄,以扩大投资,加速经济增长,使经济起飞。返回2.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主要观点具体分析政策含义对该理论的批评2.2.1主要观点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探讨了贫困的根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力量”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由此得出了著名的结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countryispoorbecauseitispoor)”.2.2.2具体分析供给方面:人均收入低→生活消费比重高,储蓄低→资本形成不足→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需求方面:人均收入低→低消费、低购买力→市场需求有限→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勾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死圈,很难打破2.2.3政策含义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2.2.4对该理论的批评认为储蓄和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观点过于乐观和简单(储蓄结构和消费习惯)*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2.3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主要观点具体分析政策含义对该理论的批评2.3.1主要观点1956年,纳尔逊(Nelson,R.R.)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形成,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2.3.2具体分析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低水平均衡陷阱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如图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率低*人均收入提高,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均收入到一定水平后,人口增长率稳定下来*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如图在经济增长初期,人均收入提高,经济增长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低水平均衡陷阱将两图结合,可以清楚的开出三个变量的关系人均收入低于OE时*人均收入超过OE,但低于OF时*E是低水平均衡点(收敛)*越过F点才能跳出陷阱*ⅠⅡ人均收入Ⅰ表示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Ⅱ表示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图示2.3.3政策含义资本形成不足→人均收入低→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越过F点必须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以跳出陷阱人口过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2.3.4对该理论的批评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忽视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2.4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及其改良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对“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改良2.4.1“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主要观点1957年,莱宾斯坦(Leibenstein,H.)提出了“最小临界努力”理论,扩展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低水平均衡陷阱的产生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的“降低收入的力量”大于“提高收入的力量”,使人均收入滑回陷阱摆脱陷阱必须有一个初始阶段的大规模投资,形成一个最小临界努力,使“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降低收入的力量”,推动经济跳出陷阱2.4.2该理论的改良瑟尔瓦尔提出经济摆脱陷阱不一定需要“最小临界努力”那么大的投资,较小量的投资也可以逐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如图,考虑到时间的因素人均收入完全可以通过棘轮效应(Ratcheteffect)在没有大规模投资的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渐进式增长突破OF的限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2.5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主要观点具体分析政策含义2.5.1主要观点缪尔达尔(Myrdal,G.K.)在1957年出版的《富国与穷国》和1968年出版的《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的贫困问题研究》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循环积累的结果。他也因此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5.2具体分析分析方法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分析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分配不均分析方法缪尔达尔反对新古典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认为应采用制度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也不是新古典认为的由单一或少数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进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多因素决定的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呈现“循环积累”的发展态势,即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初始变化),引发另外的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强化先前的因素(次级强化),使经济沿原先因素发展的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分析人均收入低→贫困→社会水平低下、营养不良、卫生保健条件差、文化教育落后→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是一个多因素循环积累的过程最重要的因素产生低收入的原因有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均2.5.3政策含义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收入平等,增加亲人的消费,提高投资引诱并增加储蓄,促进资本形成,提高生产率和产出水平,提高人均收入这样发展中国家将从低收入的循环积累过程中解脱,进入良性的循环积累的过程*2.6结论这些理论的积累是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的根源在于资本形成不足因此,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阻碍或约束条件,而摆脱贫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大量积累资本、大幅提高投资水平三、资本形成的来源资本来源于储蓄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状况私人储蓄政府储蓄3.1资本来源于储蓄一个国家能够获得的资本总量是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之和。本章先介绍资本的国内来源—国内储蓄,资本的国外来源在以后的章节中介绍3.2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状况储蓄率总体上有所上升*储蓄率与人均收入水平呈倒U型关系*储蓄率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差异很大*3.3私人储蓄国内储蓄分为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私人储蓄又分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3.3.1家庭储蓄什么是家庭储蓄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什么是家庭储蓄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现期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家庭储蓄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汇集起来,贷给企业或政府,转化为投资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收入水平*社会分配状况*消费习惯*宗教信仰*年龄结构*经济环境*3.3.2企业储蓄企业储蓄来自企业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利润。除去资本折旧和重置资本(以新换旧),余下的净投资是资本形成的来源发展中国家除少数几个(巴西等)以外,现代企业部门通常较小,因而企业储蓄也较少3.4政府储蓄一般政府储蓄政府强制储蓄3.4.1一般政府储蓄什么是一般政府储蓄1950s-1960s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税收扩大政府储蓄的实践什么是一般政府储蓄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减去政府的支出(经常性开支、转移支付等)后就是政府储蓄,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1950s-1960s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税收扩大政府储蓄的实践当时的理由相反的结果和原因当时的理由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私人储蓄率低政府部门的消费倾向小于私人部门,因此增加税收可以将更多的国民收入集中到政府手中,增加储蓄相反的结果和原因除日本是成功的以外,没有其他的成功案例,相反税收较低国家经济增长高于高税收国家原因三方面:发展中国家低收入水平限制了税收的提高政府的边际消费倾向可能会高于私人部门*增加税收将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及储蓄、投资的回报率,改变税基,同时还会“挤出”私人储蓄3.4.2政府强制储蓄什么是政府强制储蓄价格结构调控制造通货膨胀什么是政府强制储蓄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强制将一部分可能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转化为储蓄常见的强制储蓄手段包括价格结构的调控和制造通货膨胀价格结构调控定义效果弊端什么是价格结构调控政府通过计划手段随价格结构进行调节和控制,压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或抬高非生活必需品如高档消费品的价格,以缩小消费规模,增加储蓄比如中国在1980s以前长期压低食品、日用品、住房、教育、医疗、生活用能源及各种生活服务(理发、洗澡等)的价格价格结构调控的后果降低了全社会的消费水平,增加储蓄同时可降低了居民收入(工资),企业利润提高,政府通过征税或收缴利润获得更多的国民收入,可转化为政府储蓄这一政策的弊端价格结构的调控人为扭曲了市场价格,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增长不健康*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制造通货膨胀效果副作用制造通货膨胀的效果政府可将多发行的货币直接用于投资品的生产,促进资本形成*通胀导致名义收入提高,在累进税制下,政府的税收提高企业成本增加慢于收益增加,利润上升,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上升*制造通货膨胀的副作用通货膨胀一旦启动很难自行结束,温和的通货膨胀会演变为恶性通货膨胀扰乱价格信息,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产业结构失衡改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