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典礼各校校长励志发言稿(样稿)发言稿是机关文稿中最难写好的文种之一,今天呢,网友就为大家推荐大学开学典礼各校校长励志发言稿,希望能帮到大家哦~篇1: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20xx年新生开学典礼,1346名本科生、896名研究生、部分留学生代表与驻华使节、优秀校友及教师、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庄严隆重的入学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201x级全体新生表示热烈的祝贺!欢迎你们成为北外的新主人!在对大家表示祝贺的同时,我更愿意表达对你们的感谢,感谢你们坚定地选择了外语及相关专业为人生志业,感谢你们以独特的眼光选择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虽然不是一所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却始终坚持精英化办学理念,以涉外拔尖人才的培养享誉全球。近年来,北外文、理两科在全国各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平均超出一本线100分左右,在全国2500多所高校中居前15位。据中国首家人才大数据互联网IPIN公司统计,20xx年,北外在中国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仅次于北大和清华。北外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我们有着高质量的生源队伍和一流的师资队伍。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北外的使命,也是北外的光荣!同学们!北外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的学校。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的纪念活动。而北外正是诞生于抗战最为艰苦的1941年,是我们党为了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它的前身是在延安成立的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从延安到北京,一代代的北外人传唱着“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歌曲,将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中国现代外语教育的引领者。记得是1944年,在延安外国语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地指出,“外国语学校在办学思路上不仅要培养军事翻译,而且要培养新中国的外交人才。新中国的外交要挺起腰杆面对世界讲话,讲出一个东方伟大民族的胆识和豪情。”面对党和国家的重托,北外可以说不辱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外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仅以外交部为例,北外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1000多人,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今天的北外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战略语言资源中心和外语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正在以全新的姿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发展。北外目前开设70种外国语,是中国开设语种最多的大学。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学校将开设100种外国语,涵盖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有计划地储备国家急需的特殊语种人才。当前,北外正在深化综合改革,朝着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方向迈进。学校将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外语向各学科、各专业的辐射效应,鼓励非外语学科跨专业联合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对此,你们都将是亲历者和见证者。同学们!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初入大学校园,你们可能还沉浸在“金榜题名”的喜悦中。但要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抱负,归根结底还要依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何度过一段精彩的大学生活?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北外人?作为你们的校长和老师,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是要“化性为德”,树立祖国至上的国家情怀。大学之道,首在亲民明德,修齐治平,解决人生的意义问题。德不明则智不清。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智力活动一旦脱离了人文价值的规范和引导,就会沦为人类的灾难和浩劫。近200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现代文明。可是,就在人类陶醉于自身进步的时候,爱因斯坦却忧虑地指出:“我们所有那些被人吹捧的技术进步,就好像一个病态心理罪犯手中的利斧。”今天你们进入大学,最为迫切、最为吃紧的,莫过于端正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树立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志向和情怀。个人价值只有与社会、国家价值有机结合,才能得到有效实现。每一个人心中都一个渴望成功的“青春梦”。中国梦的伟大实现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青春梦的装点。在74年的办学历史中,北外正是固守了“立德树人”的传统,才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素质过硬的高端人才。他们驰骋在国际舞台,纵横捭阖,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正如人们所称道的: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会看到北外人的身影。近代以来,中国睁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是从外语教育肇始的,目的是借鉴世界其他文明成果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北外也因此承担起了“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历史使命。今天,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东学西渐开始成为主流。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参与全球事务,中国必须主动掌握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宣扬优秀的中华文化。这就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备一流外语水平、广阔国际视野、深厚人文素养的高端国际化人才。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这是时代赋予北外的新使命,也是你们将来展现才华的新天地!二是要“转识成智”,培养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北外是一所以“外”为特色的大学,外语是绕不过去的基本功。但是,外语学习又不止于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而是要通过外语学习培养跨文化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王佐良先生说得好:“语言之有魅力,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正如我校知名校友、亚投行候选行长金立群先生,1978年考入北外英语研究生班,师从许国璋、王佐良先生。大学期间,他不仅夯实了外语专业基础,还广泛涉取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哲学、经济和金融等领域的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综合知识体系。现今,学校每学年都会开设600多门本科课程和400多门研究生课程,此外还有丰富的'学术、文化、教育讲座和实践活动,涵盖语言学、文学、经济、政治、哲学、艺术、法律等多个领域。你们可以源流而上,通过外语的学习进而窥探世界各国的文化家园,也可以降本流末,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反观语言的永恒魅力。水无常形,学无定法,但唯有以点带面、融会贯通,才是求知的正途和王道。同学们!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而学习越是接近本真状态,它的表现形式也就愈安静、朴素和简约。当今社会正处于互联网时代,每天都会涌现海量的信息和知识。同学们仅凭借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就能坐拥万卷图书。但是,深邃的智者、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却成了久远的图腾,一去不再复返。个中原因,很值得我们深思。我想,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知识之树和专业分工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温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名言,学会做人生的加减法,切莫成为碎片化知识的俘虏和单向度的人。所谓加法,就是要对外探究,精修学业,扩充知识。所谓减法,就是不要总奔波在忙碌追逐的路上,有时候要停下来,慢一些,为自己保留一份闲暇,返身内求,独立思考,笃定方向。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人的一生总要腾出些时间来做些看似无用的事,天地间的许多景象也是需要闭上眼睛才能看见的。三是要“博学笃行”,锻炼贴近时代的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来源于实践,最终仍要反馈于实践。知识水平的提高,除了努力学习书本知识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实践和生活的感知能力。许国璋先生生前就曾对外语类大学生脱离实践生活的现象表示担忧。他说,有些学生“语音也好,语调也好,打招呼的那几句开场白很像个样子,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也没有话说了。”语言贫乏的背后其实是生活体验的缺失。在数字化生存、虚拟性生活的今天,网络论坛和微信朋友圈正在让我们变成“低头族”和“刷屏族”,抽象和空洞也正在悄无声息地扼杀我们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阻碍了我们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天然通道。在20xx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李总理身边的翻译孙宁,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和娴熟的翻译技巧赢得了众人的瞩目与掌声。他也是北外的毕业生,英语学院99级的学生。在校期间,孙宁就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他曾参加学校社团的“理论学习社”,还担任过院系学生会英文报的编辑。正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让他形象地翻译出了“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样的大白话,赢得广泛赞誉。今天的北外校园,为同学们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外语教育服务品牌项目“歆语工程”,将带领大家利用暑假时间到偏远地区开展外语支教活动,学校和大型央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带领大家体验国情、社情、民情。在北京奥运会、APEC峰会、北京田径世锦赛等大型国际活动中,北外的学生志愿者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此外,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结合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还会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都在等待着你们的参与!同学们!今天既是你们步入大学校园的开学典礼,也是开启大学生涯的誓师大会!今天的你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是梦想扬帆起航之日。当下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评价愈加多元。同学们正处于努力定能成才、无为必将落后的人才发展新时代。大机会的时代,最忌讳的恰恰是机会主义。在此,我衷心希望大家珍惜宝贵的校园时光,把大学生活这最为关键的一步踩踏实,以奠定未来长足发展的基石,用“倔强的青春”成就辉煌的未来!谢谢大家!篇2: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东北大学一年一度的节日。来自祖国各地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犹如源头活水,为这所座落在白山黑水之间,有着九十余年辉煌历史的学校,注入了奔腾向前的朝气和活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职员工,向同学们加入东北大学表示衷心地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开学典礼是学校薪火相传的标志。作为东北大学的新成员,你们将和所有东大人一起,共同续写学校未来的篇章。在迎接你们到来的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以“追寻心中所爱,成就人生梦想”为主题,和你们一起品味东大,畅想未来。同学们选择的东北大学,是一所具有大爱情怀、大气磅礴的学校。1923年,东北大学肩负着御辱图强的历史重任,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秋。1928年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亲任校长,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文化之发展”为宗旨,兴建校舍、广延名师,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冯祖荀、梁思诚、林徽因等一批大师执教东大,东北大学成为当时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大师荟萃的名校。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东北大学承担起了抗日救亡的重任,流亡十八载仍弦歌不辍。无论是“一二·九”运动,还是西安事变,东大师生都是先锋和主力,体现出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博大胸怀。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东大人知行合一、脚踏实地,以“扎根社会、引领发展”为已任,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套国产连铸连轧控制系统,第一台国产CT机、第一块超级钢,开发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培育了第一个软件上市公司,建立了东北地区最大的超算和大数据中心。东北大学始终以“为国担当、敢为人先”的气概和情怀,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并将“学术上求真、探索中求异、实践中求新”的人生理想根植于无数学子的心中,所培养的25万校友以勇于创新、质朴务实而受到社会的好评,成为学校办学的骄傲和最丰富的社会资源。同学们,于历史中游目骋怀,我们可以在“以自强不息方为贵,以知行合一方登高”的校歌传唱中,去品味和升华东大精神。东北大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用科学和人文之光点亮心灵,启迪智慧,帮助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沿着东大之爱的时光隧道,找寻心中所爱,获取追求自由和幸福人生的精神动力,奠定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发展之基。“你需寻得所爱”,是乔布斯对青年人的忠告,也是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名言,“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此生的使命。”。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的新生实施了一项关于人生目标的宏伟调查计划,结果是:只有3%的人拥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995年,即25年后的跟踪调查显示,正是这3%的人,25年间始终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因此,理想和志向正如人生的灯塔一样,将始终指引你于苍茫中看到星光,于探索中辨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