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资本主义分配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第二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三节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复习思考题•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以及资本家与地主之间的分配关系,并使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实质。•教学重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它们的本质与现象间的关系•资本和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它们的具体形态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资表现为“劳动的报酬”。因而,在西方经济学中也把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工资的现象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一、工资的现象与本质一、工资的现象与本质劳动是价值形成的源泉和内在尺度,但本身没有价值;“劳动是商品”这一命题带来的逻辑矛盾。讨论:工资是不是“劳动的价格”“工资是劳动的价格”这一错觉的形成原因:(1)工人为资本家提供劳动这一现象,可以直观看到;(2)工人往往在劳动后得到报酬,劳动与报酬之间形成表面的因果联系;(3)劳动历来是工人谋生的手段;(4)工资数量的实际运动往往与劳动的数量相联系。如劳动时间、产量、技术的熟练程度。劳动力价值表现为工资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原始社会解体后的各个社会形态里,劳动者的劳动都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两部分。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收入表现为工资,把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二、工资的形式及其变动基本形式: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计件工资:是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其他形式: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绝对工资:工人得到的工资的绝对数额相对工资:在新创造的价值中,工人得到的数额所占的比例,它反映工资与利润的相对份额。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工资变动趋势•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工人工资的变动趋势是,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又趋于下降。变动趋势: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习题:纺纱厂月产棉纱1万斤。投资的劳动资料价值6万元,平均使用5年;每月消耗的劳动对象价值2万元;雇用工人60人,人均月工资80元;m’=100%。而本月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除劳动对象的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变化。试计算:①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②本月企业获得的超额m是多少?③本月的m’=?题解:1、∵每日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0元/(12×5)=1000元每月工人工资=80×60=4800元∴每月总产值=(1000+20000)c+4800v+(4800×100%)m=30600元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30600/10000=3.06元2、∵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耗费为20000元×(1+50%)=30000元∴当月个别价值=(1,000+20000×1.5)c+4,800v+(4,800×100%)m=40,600元当月社会价值=15000斤×3.06元=45,900元3、∴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45900-40600=5300元本月的m`=4800+5300/4800=210.4%答:(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元;(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元;(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商品价值W=c+v+m新创造的价值成本价格kC转移来的生产资料的价值m剩余价值劳动力自身价值V=K+m第二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成本价格(1)形成•(2)成本价格的意义•W=K+m,成本价格规定了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成本价格的高低对企业竞争能力有重要影响;•成本价格歪曲了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成本价格商品价值W=c+v+m=K+mm转变为成本价格K的产物m转变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实际耗费利润PW=K+m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形成K+Pp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m是V的增殖额,反映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率:vmm利润率:vcmp预付总资本=P/C区别:m’: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p’: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内容不同数量不同m’p’联系:“用可变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作剩余价值率;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作利润率。”——马克思p’为m’的转化形式第一,剩余价值率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约正比例正比例正方向反方向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100%%100CMP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PCP项目部门Cm商品价值利润平均利润差额食品工业70301303020-10纺织工业802012020200机械工业90101101020+10合计2406036060600从整个社会来看,剩余价值总量和利润总量是相等的。可见,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在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作用下,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平均利润率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具体形式。举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V?、k?m’?、p?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1、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2、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生产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整个社会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1、平均利润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3、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平均利润形成的影响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进一步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及其来源利润量与资本量有关利润量剩余价值量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概念区别:与价值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量: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起作用公式:W=k+pW=c+v+mW=k+p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商品价值W=c+v+m=K+P—生产价格=K+P=K+m生产价格的形成举例:价值转化为市场价格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各个部门的商品都按统一的生产价格出售,各个部门的资本家获得了平均利润。在三个部门中,除纺织工业部门外,机械工业、食品工业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都和价值不一致。但这些部门的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所以,生产价格与价值尽管有区别,但生产价格实质上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个别: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不等,全社会:总额相等个别:生产价格与价值不相等,全社会:总额相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意义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决了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揭示了雇佣工人和资本家阶级的对立第三节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二、借贷资本和利息•三、资本主义地租1、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职能资本。概念形成必要性:产业资本减少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要求有专门从事销售的商业资本存在。可能性: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条件:商品销售成为商业投资者的独立业务,商业资本家必须有独立投资性质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是产业资本的独立化部分。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效率节省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加速资本周转发展分工扩大生产形式职能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即商品资本的职能。作用活动内容一是从事生产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活动。二是从事商品的买和卖。产生流通、消费、生产相脱节的暂时现象,造成某种社会损失。流通领域进行的生产性活动真正的或纯粹的商业活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获得方式:买卖商品差价获得途径:商业店员剩余劳动真正来源:产业资本家让渡的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商业利润的质和量是m的转化形式,是商业资本家参加m分割的结果概念公式W=k+p(产业利润)+h(商业利润)P`=∑M/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作为一种职能资本参加利润率平均化过程商业资本按低于生产价格向产业资本购买商品,按生产价格买给消费者,两者差价是商业利润。让渡量的界限主要受竞争和平均利润率规律制约2、商业利润的质和量“因为产业资本的流通阶段,和生产一样,形成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所以在流通过程中独立地执行职能的资本,也必须和在不同生产部门中执行职能的资本一样,提供年平均利润。”——马克思“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但面对着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马克思假定,在一年内整个社会产业资本是900,资本构成是720c+180v,剩余价值率100%,720c中的固定资本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到年终时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720c+180v+180m=1,080;再假定,社会总产品全部由商业资本销售,商业资本总数为100。也就是说,商业资本经过1,080/100=10.8次周转,把价值为1,080的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那么,社会上全部资本的总数=900(产业资本)+100(商业资本)=1,000。请问: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为多少?平均利润率是多少?举例:商业利润的质和量•由于商业资本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社会上的剩余价值总数仍然是180;•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平均利润率=180/(900+100)=18%。这是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共同参与利润率平均化过程而形成的平均利润率,也就是职能资本的平均利润率。举例:商业利润的质和量请问:产业资本得到的产业利润是多少?商业资本得到的商业利润是多少?产业资本向商业资本出售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商业资本向消费者出售商品的价格是多少?•按照职能资本平均利润率,产业资本得到900×18%=162的产业利润,用p表示;•商业资本得到100×18%=18的商业利润,用h表示。•这样,产业资本向商业资本出售商品的价格=720c+180v+162p=1,062;•商业资本向消费者出售商品的价格=1062+18h=1,080。•商业资本虽然在进货价格之上加了18的商业利润来出售商品,但出售价格仍然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相等,也就是和总产品的价值相等。完全没有违背价值规律。举例:商业利润的质和量3、商业费用及其补偿概念分类1、生产性流通费用增加价值,是通过商品加价实现,并获得平均利润。2、纯粹流通费用不能增加价值,是通过剩余价值扣除实现,并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商业流通中除用来购买商品外之外所需的各种费用1、生产性流通费用是与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有关的流通费用2、纯粹流通费用是由于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引起的非生产性流通费用补偿商业资本增加投入50纯粹流通费用,这时可分配的剩余价值为:180-50(纯粹流通费用补偿)=130出厂价:720C+180V+111.43=1011.43零售价:720C+180V+111.43+18.57=1080P`=(180-50)/(900+100+50)=12.38%产业利润P=900×12.38%=111.43商业利润h=(100+50)×12.38%=18.57举例:商业利润的质和量4、商业资本周转的特点特点1、加快资本周转,有利于降低商品价格2、加快资本周转,有利于提高利润率1、只有流通过程3、受生产和消费的限制作用2、不直接增加剩余价值二、借贷资本和利息概念:是借贷资本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