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亚洲一点信用作者:FlorenceHui,MehmetPasa,MikeSherman来源:《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2001.2一项针对亚洲人个人金融消费观念的调查显示,很多亚洲人说的和做的并不一致。在亚洲,个人信用的使用率——诸如信用卡、个人贷款、汽车贷款等形式——一向比较低。1997年,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银行对信贷进行紧缩,亚洲个人信用的使用进一步减少,导致很多亚洲市场的未偿还贷款额大幅下降。由此看来,该地区的信贷水平是否还将一直低迷不起呢?从一项针对亚洲个人金融服务使用状况的调查上看,前景并不一定持续低迷下去。另外,该调查还发现,金融机构其实还可大有作为。在金融界,人们一般都觉得亚洲人在借贷方面要比西方人谨慎。确实也有证据说明亚洲人在信贷消费上比较保守。我们在调查中问受访者,如果不是为了住房按揭而去借贷,是否属于不明智之举?在被调查地区(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台湾地区)中高收入阶层的受访者中有47%的人给出了“不明智”的回答,该比例比两年前(43%)还要高(图表1)。在整个亚洲地区,几乎所有消费信贷产品的普及率都远在美国的水平之下(图表2)。但如果深究下去,我们发觉亚洲人使用信贷的情况却又很普遍,甚至那些口头上反对的人其实也在借贷。我们调查了那些声称借贷不明智的受访者,了解其金融习惯,结果发现他们总的借贷量居然和那些声称习惯于信贷的人难分伯仲。例如,除印度外,所有主要的亚洲信用卡市场都出现了这种持平的情况。在马来西亚和韩国,口头上反对借贷的人很多其实在使用信用卡和付费卡,其持有比例甚至要高过口头上赞同借贷的人(图表3)。在其它个人信贷产品(如汽车贷款、个人非担保贷款)上,也出现了同样情况。在信贷产品的用户当中,表面上回避信贷的受访者信贷余额也比赞同借贷的受访者高。因此,尽管人们口头上说自己不喜欢信贷,但他们显然向往信贷的益处:比如通过信贷,他们可以买车买衣服买家具,要是没有信贷,他们可能买不起这些;另外,通过信贷,他们可以供养子女上学,应付突如其来的疾病,或者临时周转资金。我们的调查反映,个人信贷产品其实有潜在需求。在选择具体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机构上,受访者除了优惠利率外,还把快速审批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择标准。但事实上,银行主要是通过价格进行相互竞争的,因而忽略了拓宽市场的其它渠道。由此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受访者为什幺会“说一套,做一套”了。信贷产品的使用状况反映出,信贷产品的营销不仅仅靠其基本的吸引力。在调查亚太地区信贷的成功案例时,我们发现在不少情况下,营销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在香港地区,日本消费金融公司AEON集团一方面迎合了年轻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的要求,同时还用深受年轻人喜爱的HelloKitty(针对年轻的亚洲女性)招揽客户。他们推出了HelloKitty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可在一种办理信用卡的机器上申请,半个小时就可以办理完毕。推出该产品后,AEON在信用卡发行商中的排名由1996年的第十上升到1999年的第六。另外,因为该公司的产品时髦、办理快捷,投消费者所好,所以在利润上也有不俗的业绩,其收费排在香港同类公司的前列。泰国的GE资本公司也通过营销实现了成功。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仅2000年一年,信用卡的发放量就翻了一番,成为泰国利润丰厚的私人信用卡业务的魁首。该公司的B2C门户网站thailifestyle.com也有非常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内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信贷申请者。同时,该公司非互联网的汽车贷款业务由于方便快捷,也在蓬勃发展。接下来几年内,亚洲的消费信贷会不会增长呢?研究显示,信贷需求是存在的。问题是传统或新兴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信用卡发行商能不能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找到赢利性地满足其需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