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学习要点:本章主要阐述信用、信用形式及其信用工具。通过本章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信用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明确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2、掌握主要的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了解不同的商业信用工具(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的区别和不同的银行信用工具(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和支票)的区别,进而理解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地位;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它不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信用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一、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基石★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纽带和灵魂。★在一个发达的商品交换社会中,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信用。信用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二、信用的含义(一)什么是信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使用“信用”的含义通常包含着信托、恪守诺言、实践成约等内容。在社会学中,信用被用来作为评价人的一个道德标准。《新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提供贷款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以让度,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钱)的所有权”。《牛津法律大辞典》:“信用指在得到或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并不立即而是允诺在将来付给报酬的做法”。黄达《货币银行学》:“信用这个范畴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后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2019/9/298前期授予AB授予价值偿还价值信用与债权债务同时发生债权人--授信债务人--受信后期偿还定义: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本质特征: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二)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1)资金运动的特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2)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段(3)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三)信用与货币的关系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独立发展到密切联系再到融为一体的过程。在历史进程中,一方面,货币借贷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时,则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2019/9/2912(四)信用的构成要素1、信用的主体即经济活动中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2、信用关系即信用主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资金和实物的融通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关系。3、信用条件主要指期限和利率。4、信用标的即信用关系的对象。5、信用载体即信用工具。2019/9/2913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产生的原因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2019/9/2914(二)信用的发展过程尚未工具化的信用尚未流通化的信用流通化的信用(三)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1、从现代经济运作的特点来分析☆现代经济是一种具有扩张性质的经济。☆现代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经济关系。☆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式。2、从信用关系中的各部门来分析☆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国际收支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信用关系。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三、信用的职能1、资金再分配职能2、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四、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信用的消极作用---信用风险和经济泡沫的出现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一)我国目前信用关系的基本情况信用关系发展迅速,信用规模快速扩大。各种形式基本齐备,信用关系的覆盖面已经很广。信用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的比重过大。信用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信用的基础薄弱。五、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各经济主体难以通过相应的信用形式便利地授受信用;•信用价值理念和是非观念不立,守信习惯与意愿不足;•信用规则缺乏约束力和制衡力,信用秩序混乱;•社会信用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社会征信系统。从微观讲,信用是企业的生命;从中观讲,信用是金融市场的生命;从宏观讲,信用是国家的生命。(二)国外信用体系概况1、数据的征集体系企业数据方面:美国的邓百氏(D&B)、欧盟的欧洲大门(EuropeGate)消费者数据:TRANSUNION(TU)、EXPERIAN(益百式)、EQUIFAX资产评级:穆迪、标准普尔2、信用管理机构政府和中央银行、企业、民间机构3、信用管理教育(三)社会信用管理立法美国:诚实租借法、公平结账法、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法、信用卡发行法、电子资金转账法、统一消费者信用准则、统一商业准则等欧洲:欧盟数据保护法、数据开放与个人隐私的保护、消费者个人信用数据传播的限制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一、商业信用(一)商业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定义: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典型形式:延期付款(赊销)原因:1、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脱节。2、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分离。★商业信用必须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是它与银行信用的主要区别。★商业信用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二)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变动一致。2019/9/2929(三)商业信用的优缺点1、优点:方便和及时2、缺点:•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2019/9/2930•(四)我国的商业信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商业信用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曾较好地发挥过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至1978年前,除只准对采购农副产品和制造长期的大型设备可预付定金外,其余一律禁止运用商业信用。•从改革开放至今,商业信用在我国逐步放开,范围逐步扩大,并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原因:1、商业信用与计划经济不相适应,是国家计划外的物资与资金分配关系,国家难以掌握资金与物资的运动方向和数量。2、商业信用会引起物资市场供求不平衡。3、商业信用不利于企业贯彻经济核算制。二、银行信用(一)含义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货币形态的信用。•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银行信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尽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但商业信用依然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二)特点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2、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3、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4、银行信用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5、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完全一致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时期不同(三)优点1、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2、银行信用的投放方向不受限制3、银行信用的期限长短均可4、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和扩大(四)银行信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到少数大银行手中;*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贷款数额不断增大,贷款期限不断延长;*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银行信用提供的范围不断扩大。(五)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2、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用。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独特的作用。2019/9/2938(六)我国的银行信用•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改革开放后,单一银行信用逐渐转化为多种信用形式。三、国家信用(一)含义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主要形式:一是由国家发行政府债券二是政府发行专项债券三是银行透支或借款四是向国外借款,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2019/9/2940(二)国家信用的特点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2、安全性较强,风险较小3、通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4、交易性、流动性较强(三)内容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两种。国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体取得的信用,它形成一国的内债。国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外居民、企业团体和政府取得的信用,它形成一国的外债。(四)作用1、是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2、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3、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家信用的发达程度如何,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2019/9/2943(五)我国的国家信用•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的发行一直呈增长态势。第一阶段(1981—1990年),年均发行额不足40亿元,年均递增7.5%;第二阶段(1991—1993年),年均发行额超过了300亿元,年均递增25.7%;第三阶段(1994—1997年),年均发行额达到1699.8亿元,年均递增53.1%;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更是日益扩大,年均发行额增至4036.7亿元,年均递增15.7%。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的各项支出。利用国家信用必须注意防止以下三个问题:1、防止造成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2、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赤字货币化是指政府发行国债弥补赤字。3、防止国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四、消费信用(一)含义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二)作用1、一定程度上缓和消费者的购买力需求与现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2、可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三)特点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和劳务,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用。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超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四)消费信用的形式赊销和消费贷款赊销方式即工商企业以赊销商品(延期付款)、分期付款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赊销是商业信用在消费领域中的表现。消费贷款方式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消费信用,也就是消费贷款。消费贷款包括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品,而抵押贷款通常需要由消费者以所购的商品或其他商品作为担保品。(五)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刺激人们的消费,促进商品的销售和生产,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六)我国的消费信用我国有条件积极开展消费信用的原因:第一,储蓄存款数额庞大,为消费信贷提供了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