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五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资本与经济发展第二节资本形成的来源2第一节资本与经济发展一、资本的含义二、资本匮乏与贫困三、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评价:资本被看作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这是从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特征来定义的。一、什么是“资本”?4在现代经济学中,凡用于生产、扩大再生产或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包括这种物质的载体)都可称为“资本”。现代经济学的观点:这里,抛开其生产关系的具体范畴,仅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把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考察:5人力资本: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它可以用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来表示。现代经济学对资本的分类:物质资本: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如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建筑物,运输工具等。金融资本:是以货币和各类有价证券形式表示的资本,它是企业围绕生产经营进行资本运营的手段。6二、什么是资本形成?纳克斯:“资本形成是指社会不把它的全部现行生产活动用于满足当前消费的欲望和需要,而是用其中一部分用于生产资本品(工具、仪器、机器、交通设施、厂房等等)。”其实质是“将社会现有的部分资源抽调出来增加资本品的存量,以便使将来可消费产品的扩张成为可能。”资本形成一词,有时被用于包括“物资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发展经济学中的资本形成通常仅狭义地指“物资资本”。7资本是生产活动中的几个基本要素之一。很多时候,即使不增加其他要素的投入,只要增加物质资本的投入,也能够有效地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物质资本被认为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三、资本匮乏与贫困资本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8贫困的原因是由于经济增长停滞和人均收入低下,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和人均收入低下的原因是资本匮乏和投资不足,因此,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是实现经济起飞和摆脱贫困的先决条件。早期的发展经济理论的观点:9p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观点: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贫困恶性循环”理论:10“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恶性循环;供给方面的恶性循环:11“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需求方面的恶性循环:12两个循环联系起来看:一方面,即使有了储蓄,也会因为投资引诱不足而难以消化储蓄;另一方面,即使有了投资引诱,也缺少储蓄可以用来投资。这样,这两个恶性循环相互联系,很难被打破,因而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贫困是难以改变的。13亚当·斯密认为,由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实行劳动分工,资本主义的企业家必须要有购买厂房、公寓和原材料的资金和在产品销售前支付工人工资的资金。这些资金就是亚当·斯密所谓的资本存量。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劳动分工会得到扩大。因此,资本积累量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下面是几个相关模型。四、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一)西方学者的资本形成理论141、哈罗德—罗马模型(g=s/v)经济增长率g就唯一地与储蓄率s成正比,资本积累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H-D模型可以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资本稀缺,要加速经济增长,就必须提高储蓄率或投资率,即加快资本形成。由于它只强调资本形成的作用,而忽视了劳动投入、技术进步乃至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受到了批评,并被索洛等人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所取代。15罗森斯坦一罗丹(P.N.Rosenstein-Rodan)在1943年《经济学杂志》6-9月号上发表了著名论文“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提出了资本形成的“大推进”(BigPush)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关键是要实现工业化。2.“大推进”理论16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低下,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发展中国家缺少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如果仅仅在个别部门进行小规模投资,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1)工业化的实现路径:17他认为,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比如基础设施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工业化也因缺少基础设施条件而难以实现。18企业规模过小,企业间彼此提供的“外部经济”效应微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很低。罗森斯坦-罗丹认为这是一个难以超越的阶段。因此,必须实行资本形成的“大推进”战略,即同时在各个工业部门全面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各个工业部门之间相互创造需求,提供市场,克服“不可分性”。(2)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19对“大推进”理论的批评:很难找到一个国家是通过全面的、大规模的投资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在现实生活中,基础设施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并不必然导致一定要全面大规模的投资,反而应该是逐步地、分阶段地来完善。工业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长期过程,不可能“急于求成”。如我国的“大跃进”20观点: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3.“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莱宾斯坦(Leibenstein,H.)与《经济落后与增长》(1957)21第一,需要克服由于生产要素不可分性而产生的规模的内在不经济。因为企业必须保持一个最低的生产规模,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进行临界最小努力的四个因素:22第二,需要克服由于不具备外在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产生的外在不经济。一个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必然要向其他企业购买原材料等,因此,一个产业的存在就要求与它有依存关系的其他产业的存在。23第三,当一个国家处于收入仅够维持生存的最低均衡水平时,收入如果增加,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了,将促使死亡率迅速下降,但人口出生率并不随之下降,反而可能有所上升,结果是人均收入水平并无提高。因此,必须通过大量投资,使收入增长冲破这个障碍。24第四,为了在经济体系中形成一种机制,促使发展的因素能持续发挥作用,形成持久的发展,则初期的投资努力就必须达到或超过某一最低限度。25莱宾斯坦认为,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规模都小于经济起飞所需要的临界最小数量。26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这种低收入均衡陷阱难以冲破呢?莱宾斯坦用提高收入的力量和压低收入的力量之间的冲突来说明。他认为,经济增长中所存在的这两种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因为这两种力量受不同因素支配。27提高收入的力量是由上一期的收入水平和投资水平决定的,压低收入的力量是由上一期的人口增长和投资规模决定的。只有当收入水平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时,提高收入的力量才能大于压低收入的力量,人均收入水平才会大幅度提高。28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压低收入的力量往往大于提高收入的力量;收入增长滞后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均收入难以打破低水平的均衡。29对策建议: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才能使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压低收入的力量。还要具备一些制度和人文条件,如人们观念的更新,形成追求利润、能承当风险的意识,适宜企业家成长和投资盈利的社会环境,等等。30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4.“起飞”理论罗斯托(Rostow,W.W.)与《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31实现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32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根据罗斯托的分析,假定人口年增长率为1%~1.5%,投资与产量之比为3:5:1,要使国民生产净值增长2%,必须有10.5%的积累率,要使国民生产净值增长3%,必须有12.5%的积累率。33以上理论都强调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及摆脱贫困是有启发意义的。经济发展史也证明,在经济极度落后,科技不发达,人力资本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确非常重要。小结:34从6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后,西方发展经济学在资本形成理论上出现了转向:不再坚持“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的极端观点,转而认为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或约束条件之一,同时强调人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经济增长模型的演变上看出这一点。50年代后期,索洛(R.Solow)等人在修正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将劳动和技术进步与资本一起并列为决定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60年代,又通过大量的计量经济学的验证,得出了资本在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小,而技术进步的相对贡献越来越大,并且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增长主要力量的重要结论。3560、70年代,舒尔茨(T.W.Schultz)、贝克尔(G.S.Becher)进一步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论证了教育、营养、卫生等支出即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80年代,罗默(P.Romer)、卢卡斯(R.Lucas)等人又提出了“新增长模型”,进一步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体系的内生变量,认为技术进步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产物。36麦迪森(MaddisomA)在1950—1965年的15年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5.55%,其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5%,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0%,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37纳迪利(NadiriM)研究的结果是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其中主要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38中国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1952—1982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是,资本增长的作用为50%~57%,劳动增长的作用约为27%~31%,技术进步的作用是16%~19%。分析所采用的生产函数模型为:为技术进步因子。KLAeYrt1rte39国别劳动增长作用资本增长作用技术进步作用百分点百分比百分点百分比百分点百分比中国(1952-1982年)原苏联(1965-1975年)美国(1946—1956年)日本(1952-1996年)韩国(1966-1976年)3.081.910.631.452.5230241715245.221.000.421.935.6551131220541.875.032.606.112.241963716522国别比较:40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作用之所以突出,是因为在经济发展初期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选择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发展战略。只有重视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型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的结论:41斯密在《国富论》中就阐述了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的观点。李嘉图则认为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穆勒在其著作中再三强调资本积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更是揭示了资本积累的源泉和扩张的奥秘、机制。从斯密到李嘉图再到马克思,他们都非常重视资本积累在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三)正确认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220世纪中期,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更是强化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哈罗德-多马模型、

1 / 9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