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华尔街的百年老店纷纷垮塌之后,金融领域的危机已直接侵袭实体经济,欧美等国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由此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我国受其影响较大的便是外贸出口领域。面对国外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极度困难,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已纷纷停产甚至倒闭。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并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剖析从次级贷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演变到全球金融风险的过程看,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主导推动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直接产物。房地产市场由牛转熊应是引爆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首先,利率上升导致还贷负担加重。从2004年起,美国联邦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到5.25%,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绝大多数次级债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可调整利率,最初几年还款利率很低,而一旦利率重新设定,那么借款者的还款压力将会突然上升,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增大。其次,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丧失赎回权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贷款发放机构将处置更多作为抵押品的房屋或者将有更多的借款人被要求强行出售房屋,这将使房屋供给增加,引起房屋的原有价值降低,最终造成了次级债的价格下跌,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信贷公司接连破产,其投资者也蒙受巨大损失。最后,证券化放大了次级贷的市场风险。在美国次级信用是违约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高收益的代名词。投资者在2005—2006年间对高收益债券的强劲需求使次级债市场异常红火。资产证券化使银行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将大批贷款打包、分块卖给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养老金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银行在此过程中,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质。资产证券化虽然为次级贷市场的火爆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产品设计过于复杂,监管软弱,潜伏着巨大风险。在次级贷款方出现问题后,证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剧了次级贷的爆发和蔓延。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1978—2007年间,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1%,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8.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近10%,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008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3783.7亿美元,增长20.9%。其中出口13171.6亿美元,增长19.3%;进口10612.1亿美元,增长22.8%。外贸顺差累计2559.5亿美元,增长6.8%。虽然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增长速度仍达到19.3%,但是,在美元贬值与人民币对内贬值的条件下,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速度严重夸大了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消除美元贬值的影响,以人民币计价的实际出口增长速度仅为9%,如果扣除人民币贬值因素(以PPI扣除),实际出口增长率仅为1.4%。这是近十年来最低的增长速度。(二)对不同行业的出口影响不同次贷危机对我国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一般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快于加工贸易增长速度。1—11月,一般贸易出口6087.1亿美元,增长24.7%。加工贸易出口6265.6亿美元,增长11.9%。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比加工贸易高12.8%。11月份一般贸易出口当月增长率为4.6%,而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为-10.9%。劳动密集产品与“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行业尤其是纺织品行业、家具、电子产品、玩具,其出口依存度达30%~80%,其业绩在当前环境下大幅下滑。纺织出口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美国每年平均每人纤维消费量超过40千克,且80%以上的纺织成衣产品都从外国进口,而中国是输美纺织成衣产品的最主要国家之一,所占比重在25%左右,经调查发现,江浙一带一些以出口为主的服装企业的利润仅为0.2%左右,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价格,订单数量也只有平时的1/3左右。1—11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087亿美元,增长3.1%,比上年同期回落19.1个百分点;玩具出口80.4亿美元,增长2.5%,回落17.8个百分点;家具及其零件出口241.2亿美元,增长21.7%,回落6.6个百分点;塑料制品出口139.6亿美元,增长5.5%,回落3.5个百分点。8月份以来,钢材、钢坯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量逐月下降。11月份,钢材出口295万吨,比10月份出口减少167万吨,环比下降36.1%;钢坯及粗锻件出口3万吨,比10月份出口减少8万吨,环比下降72.7%;未锻轧铝出口3万吨,比10月份出口减少1.8万吨,环比下降37.5%;焦炭及半焦炭出口32万吨,比10月份出口减少19万吨,下降39.6%。相比之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尽管也有所回落,但高于劳动密集产品和“两高一资”产品。1—11月,机电产品出口7613.2亿美元,增长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56.7亿美元,增长16.2%(三)金融危机使人民币升值加速,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相对竞争力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到2008年7月25日,人民币累计对美元升值达18%。这很大原因在于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了压力,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法消化汇率的升值幅度,加之原材料价格及人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信贷紧缩等因素,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美国经济将继续走弱,从近期看,美元贬值还将持续。然而,从目前的情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过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与其他国内政策叠加后,出口企业已经很难承受。(四)金融危机使我国外部市场需求不足金融危机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和贸易受到了较大影响,导致我国外部市场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就美国而言,我国对美国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由2001年的4.1%上升到2007年的6.89%,2006年高达7.56%。由此可见,美国的经济衰退势必将影响到中国出口。另外,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中国而言,在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形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三、金融危机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了更大的贸易风险(一)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外贸条件恶化金融危机使美欧经济增长前景担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虽然美国一直倡导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这样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同时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放缓,导致美国“需求内部化”的微观要求不断增强,这也使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持续抬头,对中国设立更多的贸易壁垒,这一切便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不断炒作我国玩具、牙膏、水产品、轮胎、宠物食品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对我国有关产品的进口,严重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在对待我国输出的纺织品上,为了移植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美国除了压价之外,还通过抬高技术测试标准等非价格手段极力将市场风险转嫁给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如故意提高产品测试标准,有些标准明显超出我国企业能力范围,从而制造出大量“不合格”产品,客户先“勉强”接受,一旦日后因产品品质问题而滞销、退货,就将全部责任推给我国出口企业,这种技术性软条款,给我国纺织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订单风险。这些便是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的很好的例证。另外,美参众两院还相继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有进一步政治化的趋势,对华经贸政策将更趋强硬。除了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以外,其他国家也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不稳,为转移国内经济和舆论的压力,也利用我国出口的个别产品的安全问题大做文章,借此打压中国的商品出口。这些都显示,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已经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商品的贸易壁垒或会层出不穷。在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会遭遇到更多的艰险。(二)我国出口的信用机制不健全,金融危机加大了收汇风险近年来,迫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我国出口企业从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改为赊销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使企业直接面对海外买家的商业风险,收汇风险较大。特别是金融危机时期,信贷紧缩,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增加,而且融资的额度也难以满足正常经营的需要,同时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在整体销售趋势下降的情况下,企业难以维持销售量和盈利水平,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他们把债务负担转嫁给我国企业。造成企业无法收回货款,坏账数量急剧增加。外贸信用风险增大。据国际信用保险机构科法斯的统计显示,2009年前4个月美国企业欠款指数上升了35%。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表明,2008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到来自企业出口美国的报损案件及报损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几倍,全国范围内已有5200多户海外买家因拖欠我国出口企业货款或因破产而丧失偿付能力。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的数据也显示,2009年进入10月份以来,外贸风险呈“爆发”趋势,10月10日至11月18日,该公司共接到报损案19起,平均每2天一起,同比激增375%;案值1091万美元,同比激增1898%。四、我国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一)政府的应对之策1.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是外向型经济,经济增长过度依靠对外出口,对美国出口的依存度尤其大,这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容易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因此,中国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国内的投资、消费,尤其是依靠消费,这可以从前面的分析得出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因此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中,要注意共享式增长。即经济增长能兼顾到收入分配、社会公平等方面,这样的增长才会既高速、又稳固,这也是被东亚几个国家地区已经证明了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只要分配能向居民倾斜,消费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加强,这会减轻由于过度依靠出口导致的全球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小。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为我们引进外资、引入先进技术,解决中国暂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它只是一个过程,不能将其视作经济发展的战略或是终点。国家应鼓励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2.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从目前的情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过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与其他国内政策叠加后,出口企业已经很难承受。考虑到目前我国面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政府应暂时放慢人民币对外升值的节奏,甚至在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实行小幅度的贬值。只要人民币持续几个月对外不升值,出口企业的信心就会慢慢恢复,游资进入中国的趋势会有所抑制,等到第四季度,再挑选合适的时候,启动和加快人民币对外升值的步伐,也能实现今年人民币汇率调控的既定目标。3.有效化解中美贸易摩擦次贷危机引发的综合效应使得经济增长下滑、国内消费不振,企业投资减少、利润下降,这必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