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党务文稿范例汇聚“三大套餐”让主题党日提质增“味”“主题党日”是我党历史上“党日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延续和集大成,作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从“自选动作”到“规定动作”、从“软要求”到“硬指标”、从“补充”到“前台”,成为党支部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形式。各基层党支部要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打造红色营养、特色实用、志愿服务“三大套餐”,让主题党日接地气,聚人气,让党员“动”起来,让主题党日活动“实”起来、“活”起来,真正让主题党日活动成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精烹“红色营养套餐”,让主题党日活动“党味”更足。主题党日的主体是党员,根本目标是教育管理监督党员,以增强党员党性、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常态化开展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开展“党员亮身份”“党员责任区”“微心愿”等活动,让党员常思“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强化自我身份认同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以“面对面”的方式,提升主题党日的吸引力、感召力。要充分依托本土红色资源,定制“党建+红色记忆”传播红色文化“党建+红色教育”基本套餐,让党员在“行走的课堂”中接受洗礼,确保主题党日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要把主题党日与党员日常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在自觉学习党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深化理论武装,在重温入党誓词中悟初心、践初心,在交纳党费中强化党员意识,让党员活动“党味”更足。细做“特色实用套餐”,让主题党日活动“真味”更实。主题党日的生命力在于“实”。有干货、有收获,党员才愿参与。党员参与度低,主题党日就会空心。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闭门会议”模式,敞开门“过党日”,做大“主题党日+”,拓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外延和内涵,通过交流学习、演讲研讨、比赛竞赛等活动,让田间地头、产业一线、红色基地、警示教育、志愿服务成为主题党日的主战场,以实践式、体验式活动锤炼党性,增强主题党日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把能力提升作为主题党日重要内容,结合本单位本行业的中心和重点工作,将政治理论宣讲、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特色种养技术、项目建设等内容作为主题,以活动促工作、以工作促活动,把活动成效转化成干事创业、担当履职的实践成果,全面提高党支部凝聚力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要注重活动形式创新,充分应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推行党员论坛、微型党课大家讲等做法,打造“主题党日+互联网”新阵地,让主题党日活动不离主题、不失“真味”。烩炙“志愿服务套餐”,让主题党日活动“鲜味”更浓。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现实需要,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服务载体。要扎实开展党员“双报到”活动,根据党员的工作岗位、兴趣专长、能力水平,通过养老服务、环境卫生改善、社会治安治理、大型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将服务人民的“初心”落细落小,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好评。要将主题党日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参与“文明创建”“爱心助农”“党员进社区”“慰问老党员”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承诺践诺、服务一线,大力开展植树添新绿、防疫显担当、春耕备耕忙、环境大整治、情系留守儿童等主题党日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与群众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让主题党日活动既“鲜”又“暖”。“三个优选”烹出党课“美味佳肴”党课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党内团结和凝聚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目标。现实工作中,党课往往拘泥于“填鸭式”授课模式,吃起来“味同嚼蜡”,因此,要迎合党员口味,优选“烹饪大厨”“菜品原料”“烹饪手法”,才能让烹好党课“美味佳肴”,做到“有滋有味”。优选“烹饪大厨”,在党课“谁来讲”上寻突破,确保党课菜肴“质量上乘”。讲师授课如菜农种地,是培育先锋、烹饪菜肴的第一关,菜农需要辛勤劳作,党课讲师队伍则要坚持党课姓党、党课讲师讲政治的原则,严把政治关,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同时也要注重专业素养和讲授能力,不断更新讲师队伍、拓宽讲师的来源渠道,通过多元化选聘党课讲师,引入党内外优秀人士、专家学者等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人才,为党课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要组织专家领导上台讲,发动身边党员现身讲,邀请榜样队伍示范讲,组建一支党课宣讲团,变“独奏”为“大合唱”,深入田间地头、机关团体、大学校园等基层单位,“犁好一亩三分地”,联系工作实际和自身经历,结合理论指导和实用技能,做到讲师接地气、授课有温度,让党课入脑入心。优选“菜品原料”,在党课“讲什么”上增内涵,确保党课菜肴“营养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干部中成为共识。党课的内容应当紧密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涵盖党的创新理论、重大政策解读、成功案例分享等,满足党员干部不断学习的需求,既坚持政治标准和政治方向,又融入地方特色和基层特点,要突出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加强对党课内容的研究和挖掘,精心挑选“菜品”,注重身边人讲身边事,把“大主题”与“小切口”结合起来,把“讲理论”与“讲故事”结合起来,让“菜品”保留原汁原味香气,使党课既“接地气”,又“冒热气”,更兼具“泥土气”,真正讲好党的声音、走进党员心窝、吸引基层受众,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让党课走深走实。优选“烹饪手法”,在党课“怎么讲”上求创新,确保党课菜肴“鲜美可口”。好的党课既要内容丰富、有内涵,也要形式创新、有吸引力,充分展现“十八般厨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党课活动,不断更新形式、更新方法、更新载体,适应新形势下广大党员的“新口味”,着力提升党课教育质效,让广大党员干部想听爱学。要发挥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宣教功能,让旧址遗迹成为现场课堂、教育基地。要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灵活采取沉浸式现场教学、模拟式情景教学、启发式互动教学等形式,寓教于研、寓学于游,于无形中浸润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田,增强教育实效。要紧贴基层实际,突出靶向施策,将政策宣传进行“本土化”改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烹好党课教育这盘可口“菜肴”,让广大党员干部“回味无穷”。“三精”促“三度”赋能党员教育提质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和长期战略任务,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保障性作用,但在党员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学而不精、学而不深、学而不实等问题。因此,开展党员教育要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新任务、新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讲什么”原则,通过创作“精品”课程、打造“精品”课堂、开展“精品”活动来不断促进党员教育“有准度”“有深度”“有热度”,持续推动党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聚焦“讲什么”创作一批“精品”课程,按需施教促进党员教育“有准度”。有的开展党员教育,只注重教育培训的“量”,把重点放在培训多少次、多少人、多少学时,只求完成任务,而对没有对党员需求进行摸排,没有按需施教,导致内容单调守旧、“空洞乏味”,党员教育的“质”难以提升。因此,开展党员教育必须紧扣党员需求和基层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党员最关心的课题,因人、因地、因时设置课程,切实提升党员教育精准度。要聚焦政治引领“强筋壮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员教育的首要任务,将党章纳入必修课,把党史、警示教育纳入常修课,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聚焦党性教育“凝心铸魂”,围绕10个领域8个群体党员分层分类开展集中轮训,将党性教育课堂搬到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中去,变红色资源为鲜活教材,同时引导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等上台讲党课,创作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党课课件,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生动鲜活的党课教材不断强化党性修养。要聚焦专项培训“充电蓄能”,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作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和培训功能、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党员专项培训需求。聚焦“怎么讲”打造一批“精品”课堂,分类施教促进党员教育“有深度”。开展一次生动的党员教育活动,要在结合实际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新颖灵活的形式提升活动吸引力,实现效果最大化。但在党员教育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差异化不足等问题。因此,要运用好已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更要根据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培训需求等不断创新,积极打造党员教育课堂促进多形式、多维度党员教育,力促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要打造“理论课堂”找准教育着力点,通过名师引领学、支部书记带头学、个人研讨学、专题讲座学的方式,重点开设党的理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党组织建设、强农惠农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课程,切实提升党员理论素养和水平。要打造“红色课堂”提高学习鲜活度,线上开发“红色指尖课堂”,依托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开展在线观红色讲座、听红色党课等,增强红色课程的感染力、直观性,提升红色教学质感,线下组建由村干部、离退休党员组成红色志愿宣讲队伍等方式,深入农村、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各领域开展宣传宣讲,使红色教育动起来、火起来、活起来。要打造“实景课堂”提升成果实效性,采用“课堂+基地+实践”等模式,把培训课堂搬到党建阵地、产业发展前沿阵地,将产业基地变课堂、现场素材变教材,运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督导点评、学员交流等开展“沉浸式”教学,让党员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聚焦“如何用”开展一批“精品”活动,跟踪施教促进党员教育“有热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但在党员教育中仍存在学而不用、学用脱节等问题。因此,要创新机制开展活动,把学习内容拉到党员面前、拉到工作生活实际中去,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中提升认识、受到启发、得到收获。要开展一次培训复盘,引导党员梳理总结培训收获了几点、能运用到工作实际有几点、返岗后能立即使用的有几点,讲清落实步骤、明确工作要点,切实防止“训而不用”。要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引导党员采用集中学习研讨或专题讲座等方式,向所在支部或身边党员分享所学知识,组织党员集中参观一次红色教育基地、集中观看一次红色电影等,进一步让党员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党性得到提升。要开展一次民主议事,组织党员围绕区域发展规划、社会公益事业等民生工作,在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激发党员积极性、能动性,同时用好微信群、QQ群等搭建流动党员参与民主议事平台,定期向流动党员介绍家乡发展情况、通报支部工作、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等,引导流动党员围绕培训所学积极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提升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要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紧扣群众需求,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活动,鼓励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开展“结对帮学”“送学上门”等志愿服务,用心用情把每一件实事办好、把每一项好事办实,进一步激发党员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