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关于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查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3年度关于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查报告根据区人大工委xx年度工作安排,xx区人大工委会调研组先后深入xx区xx乡、xx乡及周边安江镇下坪村,采取实地察看、现场交流、座谈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开展了调研。一、主要成效近年来,xx区围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总抓手和“六无一全”标准,扎实开展“五治”,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上,率先整区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连片示范,建设“村美景美人美、宜居宜业宜游”乡村,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一)重规划强示范,以“一片”带“全面”。利用我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脱贫攻坚基础扎实、农村区域相对集中等优势,按照“村美景美人美、宜居宜业宜游”目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是规划编制全覆盖。始终坚持“自下而上、充分论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原则,尊重传统自然村落风貌,保留传统村落文化要素,注重满足村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目前已完成《xx区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划布局图》及xx村等6个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其余村庄规划编制今年实现全覆盖,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铺开打好了基础。二是标准体系全覆盖。每村严格按照《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建设xx美丽宜居乡村的工作方案》《xx区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创建12项指导性清单》等文件,进行整治提升建设。实现环境有亮点,发展有特色,整区全覆盖。三是示范创建全覆盖。做到村村抓创建,全区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示范村4个、区级示范村10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3个,成功打造特色鲜明的茅头园村、xx村、xx村3个“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全区绿色村庄占总行政村的10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远高于村庄绿化覆盖率30%的标准。(二)小投入大提升,使“旧貌”焕“新颜”。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因地制宜微改造,把有限的资金优化利用、以小撬大,截止目前,15个村完成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投入资金750万元。成功实现了“小投入、微建设、大提升”。一是整洁有序庭院美。坚持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微广场、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等微观景观,突出美丽庭院的整洁度和舒适性。如茅头园村黄土寨组利用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明确以“公溪河上橘柚香,黄土寨里话丰年”为创建主题,利用村内的花卉合作社,绿化美化庭前院后,就地取材村旁河滩鹅卵石,点缀新建道路路沿,利用村内楠竹,编制果园菜地竹篱笆、鸡鸭圈养围栏2500米,打造了原生态精致精美的乡村风景。二是环保清爽厨厕美。按照“五治”要求,将“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突破口,按照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标准规范推进,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改厨”过程中,将改造类型分为经济型、标准型和舒适型三类,由农户自主选择,切实做到科学化、多样化、实用化。三是硬化净化环境美。全区行政村内主要道路硬化比例达到100%,通车率100%,100人以上自然村水泥或沥青路实现“组组通”。扎实推进村庄亮化工程,农村亮化比例达100%。垃圾采取户分类、村收集、区清运、区处理,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排名位居全省第5、全市第2,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保持在II类水质以上。(三)激内力促长效,助“推动”变“自动”。把倡导文明新风、激发内生动力、建设长效机制、培育支柱产业贯穿到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过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一是建章立制对标干。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建设xx美丽宜居乡村的工作方案》《xx区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创建12项指导性清单》等文件,为全域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指明方向、细化措施、树立标准。二是干部示范引领干。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党员干部“五个到户”工作范围,实行区领导挂村、区直单位联村、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建立党员干部帮带机制,坚持三级干部群众“每周五大清扫日”行动,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赞,百姓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三是群众参与大家干。建立“五治”红黑榜单,常态化开展“五美”评比活动,建立“美丽庭院三包”,每月根据村民庭院卫生清洁、屋内整洁、参与义务清扫活动情况,通过“考评打分”+“积分兑换”的方式,晒“成绩”、晾“不足”,上“红黑榜”,到“乡振超市”领取奖励,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四是农旅融合加油干。按照“产业振兴、农旅直通”的思路,大力发展种养+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截至目前建成AAA级旅游景区2个、xx省旅游名村1个和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区)1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区)3家。实现5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1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全区农村的%。截至目前,xx区先后荣获“x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进县市区”,xx乡荣获“全国文明村镇”“xx年度x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镇”,茅头园村荣获“全国宜居乡村”“全国文明村镇”,xx村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xx村、xx村荣获“xx年度x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村庄”等称号,在xx市xx年第一季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擂台”大会上,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幅具有xx样板特色的“富春山居图”正在绘就。二、存在问题(一)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需进一步完善。还有一些村规划前瞻性不够,未能将环境整治与传统村落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主导产业配置有机结合。尤其是村庄绿化美化方面,没有完全做到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有的村庄简单照搬周边模式,乡村自有特色不明显。(二)整治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一些乡、村对整治工作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把精力用在打造少量“样板”上,城乡结合部、偏远拐沟村、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整治统筹联动不紧密,部分村庄主干道路公共环境较好,但农户院落、道路边沟、果园及设施大棚周边生产环境整治措施还不到位。如:大部分乡、村简单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区清运、区处理”机制,对一些样板村和普通村、集中村组和偏远且人口少的村组来讲差别大,存在收集分类、清运不及时造成二次污染现象;其次每户家庭餐厨垃圾和生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欠缺等问题。(三)整治资金投入短缺。财政投资仍然是主要资金来源,但受财力制约,市、区两级财政投入难以保证,奖补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公路养护、环境卫生保洁等长期性刚性投入缺乏制度性保障。上级专项资金争取力度不够,且主要分布在各行业部门,整合难度较大,不能充分发挥聚集效应,资金管理使用的精细化、科学化、绩效化水平还需提高。(四)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突击性、运动性特点比较明显,巩固提升的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牵头的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发挥,尤其是环境卫生反弹现象时有发生。样板村、重点村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面上总结推广不够。部分村组干部认识不到位,持续抓、主动干的意识不强,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等待、观望思想,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村民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干部干、群众看”,上热下冷现象突出,村民自觉、自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自觉维护的美好环境局面没有完全形成。三、几点建议(一)坚持规划引领。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按照村庄发展有目标、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和完善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多规合一”,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重点对村庄人口总量、设施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生态保护、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通过整治达到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便利、田园风光优美、生活富裕和谐的目标。(二)坚持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需要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区管委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中央、省、市资金、项目的争跑力度,研究完善本级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措施。继续坚持涉农资金整合捆绑、统筹使用,用足用活现有强农惠农政策,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积极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建立区财政+社会资金+群众自筹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拓宽投入方式,多渠道破解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制约瓶颈。(三)坚持标本兼治。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净化人居环境。坚持整治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大拆大建、不重复建设。村庄绿化美化要以当地树种、乡土特色、自然风貌为主,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要深入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充分兼顾乡村振兴、产业开发、集中建房、生态建设等因素,合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统筹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坚决防止造成资金投入偏差和浪费。要把产业开发作为重要依托,持续做大特色产业、做强集体经济,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经济保障和人力支撑,实现人居环境靠农民整治、优美人居环境让农民享受。(四)坚持示范带动。借鉴省内、省外及周边县市等典型模式,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特色,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型、产业带动型、自然山水型的典型样板,做到“乡乡有样板、村村有特色”。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加快示范辐射带动,坚持由点到线、由线向面、全域推进,努力实现“点上精致、线上美丽、面上干净”的整治目标。(五)坚持常态治理。通过完善政策、建立制度,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保障机制。夯实各级领导和乡村干部责任,强化督查考核、表彰问责,建立督查督导机制。推行门前“三包”和网格化管理,配套村规民约,建立村庄保洁机制。创新农村垃圾和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在垃圾减量化和垃圾收集上形成切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机制。(六)坚持合力推进。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召开各类现场推进会议,总结推广基层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融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先进典型、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加强农民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受益的目标。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