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换一换》的教学反思(精编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档,供参考1/7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换一换》的教学反思(精编3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换一换》的教学反思(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重复现象”是人教版数学3年级下册新增设的一个内容。“重复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方法。集合是一种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这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不相符合,从而使学生学会利用集合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计算方法及含义。教学设计上,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在观察、交流、反思、体验等数学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好文档,供参考2/7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真正落实在自主探究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提升的目标。集合思想对3年级的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其实早就已经在体验和运用集合的思想了。例如,学生在学习分类时,学会将同一种物品圈在同一个圈里;在学习数数时,学会将5棵树、6枝笔、8只小鸟圈在一个封闭圈中,其实这些都蕴涵着集合思想的原型。陌生,是因为学生此前对集合从没有主动、充分地感知过,教材中的集合图也仅仅是以单个圈(或框)的方式来呈现的,而本节课学习的却是含交集的集合图。因此,针对3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侧重亲自去感知、体验韦恩图的优势,对比中提升思维,进而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借助直观的韦恩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重复问题。《换一换》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2《换一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要求写得正确工整。2、学会观察区分形近字的异同,掌握换偏旁识字的方法3、能用生字口头组词积累词语4、在写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笔顺,进好文档,供参考3/7一步体会和表现汉字的形体美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基本字和偏旁卡片、生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和汉字娃娃做游戏,用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再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变一个魔术,有兴趣吗?课件展示:从他--池--地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构字方法,板书课题:“换一换”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68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3、说说这些新字是怎样由一个熟字变成的?(一个熟字换掉偏旁就成了不同的新字)4、师出示形近字课件:汉字娃娃和有趣就像变魔术一样,由一个字换掉他原有的偏旁就产生了新字,这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每一组的几个字就像兄弟姐妹,字形形似,但形不同,音不同,意义也不同。想想你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些字?(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不同含义来记字形,字意)好文档,供参考4/75、再读词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有没有不懂得地方,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抽生答。理解“决心”“口诀”6、刚才我们理解了词义,下面请小朋友自选其中的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师相机纠正。7、拓展,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认读这些字的读音,说说你知道它们可以换成哪些新字吗?自己试一试。抽生答8、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些字?(引导学生从加的偏旁来说,顺便说说字意)8、师小结:由一个基本汉字换上不同的偏旁,便构成了形不同,意不同的汉字。汉字娃娃所包含的奥密可多了,就等你们去发现。三学习生字1、学习新笔画“三撇”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重点指导“逃”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4、生描红,师评价5、作业;抄写生字4字2音2词课后小结:[《换一换》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好文档,供参考5/7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集体备课活动我执教了《数学广角》一课。课后,我根据自己的一些体会感受与本低年组全体老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现反思如下。一、对教材的思考我所执教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P108例1,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对重复部分的理解。数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做数学”。集合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结论才具有的,而在结论形成过程中,必然以大量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在体验的过程中感情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我对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创新的理解是这样的:用好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从多角度去做出理性的`重建,把教学内容变为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适合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资源。二、课堂中的几个亮点好文档,供参考6/7《课标》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我在以下几个环节做了精心的安排:亮点一:在情境中,学习新知的必要性让三年级的学生理解集合,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一个情境,使他们在情境中有所感悟。因此我对教材做了改动,课前我调查了46中三(2)班喜欢语文、数学的情况,将例题改成三(2)班同学参加语文、数学小组情况,用统计表出示了调查结果。让全班学生从统计表中收集数据。并统计一共有多少人参加。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共对多少人进行了调查?从而引发矛盾。亮点二:探究新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矛盾已激化,顺势引导学生探究新知。于是提出了:我们怎样才能让计算的结果和实际的人数一样呢?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统计表里有名字的同学站在两个圈里,一个表示参加语文小组的人,一个表示参加数学小组的人。“谁站的位置最特殊?”学生在明确目的之后,独立思考、大胆设计。思维发生了碰撞,由此得到韦恩图。这种集客观性、多样性于一体的调查其实是最好的数学资源,它既挖掘知识的内涵,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集合的各种情况:子集、并集、交集)和应用性,避免人为对知识的割裂,为学新知而学;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集合有初步的好文档,供参考7/7体验,并从直观的实际中感知解决问题的方法。三、不足的地方不足一:未能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自己整理,汇报比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建构。在统计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时,有学生提出是6人,也有学生提出是5人,这时我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计算的结果和实际的人数不一样呢?”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不足二、未能充分利用学生错误素材,为教学服务。在学生独立完成韦恩图时,有一学生画成这样这时我应该充分利用学生错误,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比较这两种图形的区别,从而更加深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不足三: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阻碍,我自身认为自己在教学语言、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机智方面还需要学习,今后我将会努力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上在上一个台阶。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