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感悟精编3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感悟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2023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感悟1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是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旗帜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这场斗争中,爱国主义成为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旗帜,是我们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爱国主义成为他们英勇作战,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巨大精神动力,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成为全体志愿军将士的行动准则。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远离自己的国土家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承担战争钢铁的压力,写下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祖国在我们的身后,人民在我们的身边。”对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深沉的爱,是志愿军官兵的精神支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人物和功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近6000个。他们是祖国的英雄儿女,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在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同时,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的爱国群众运动,人民群众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到处出现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情景;成千上万的民工、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医务工作者奔赴朝鲜前线,担负各种战地勤务。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下,全国开展了爱国捐献、爱国公约和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在一年时间里,各界人民为志愿军购买武器捐献的资金就达亿元,相当于购买3700架飞机的价款。工人和农民努力生产,厉行节约,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物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自立与发展的基础。多少年来,我们的民族历尽艰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就在于我们有浓烈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气节。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利益不容侵犯,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崇高信念。抗美援朝战争,又一次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他们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以弱胜强,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现代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不畏强暴、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形成了战争史上的奇观。战争是生死搏斗,是血与火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的较量。抗美援朝作战中,志愿军广大官兵发扬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谱写出一曲曲响彻云天的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在上甘岭战役中,敌军以6万余人、300余门大炮、175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向我两个连平方公里的阵地攻击。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2米,岩石炸碎堆积起来的浮土有1米多厚。坚守部队在地面阵地和坑道与敌军反复争夺厮杀。敌军付出伤亡和被俘万人的沉重代价,我钢铁防线岿然不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官兵视死如归,不怕牺牲。无数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证实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杨根思坚守阵地,最后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孙占元双腿被打断,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严守潜伏纪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杨连第抢修大桥,定时炸弹爆炸壮烈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官兵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在追歼敌人的征途上,一把炒面一把雪;在坚守坑道的作战中,艰苦卓绝斗志盛。为了建立坚固防线,志愿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坑道建设,全军构筑的坑道相当于在我国陇海铁路连云港至西安段挖出一条石质隧道;在反“绞杀战”中,各运输部队舍生忘死,建立起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抗美援朝战争是一个火红的熔炉,培养了无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士,锤炼了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感悟2今天,站在鸭绿江畔,回望抗美援朝战争,我们一次又一次被志愿军指战员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这群“最可爱的人”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历史、续写辉煌,从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中传承红色的血脉,从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从抗美援朝精神中赓续忠于祖国、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作战。朝鲜的东线战场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且气候寒冷。每年的10月即开始降雪,冬季气温零下30度以下,中国军人带着党和人民的寄托,抱着必胜的信念,克服艰苦环境,英勇顽强作战,把战火阻挡在祖国的边境之外。无论前路多艰险,唯有信仰铸忠魂。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抗美援朝精神中锤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质,善于学习新理论、新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从抗美援朝精神中赓续保家卫国、心系人民的责任担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影片《长津湖》中,毛岸英向彭老总请命入朝作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和秘书。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空袭志愿军司令部,正在向防空洞转移的毛岸英突然想起指挥部墙上还挂着为数不多的作战大地图,在回指挥部取地图时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牺牲时,除了彭老总之外,没有人知道他竟是__的儿子。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更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气概。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舍生取义、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不搞特殊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钉钉子”精神完成好每一项任务,认真履职担当,积极干事创业,真正担负起岗位职责,践行好初心使命,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贴心人”。从抗美援朝精神中赓续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面对武器落后、战备物资匮乏的恶劣条件,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率领战友击退敌人8次冲锋,危急关头更是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为守住阵地拼尽最后一滴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斗争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挑战“不可能”,敢于在重要岗位、斗争一线“闯难关”,始终坚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乘风破浪、创造实绩。2023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感悟3在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与中国“对表”是常态,无论军事行动还是政治、外交举措,中朝基本上都是强调步调一致,而朝鲜对中国的意见和决策也非常尊重。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后,朝鲜人民军经过收拢、补充和调整,已有3个军团可以投入作战,中朝两国军队的联合作战问题,开始提上议程。在作战指挥方面,不公开的组建了中朝军队联合司令部:中方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任副司令员;朝方由朝鲜人民军次帅朴一禹任副政治委员,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金光侠大将任副司令员,统一协调和指挥中朝军队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问题解决了,但中国和朝鲜还存在“时间差”,即朝鲜的时间比中国的北京时间要快一个小时,这对联合作战显然会带来很大影响。为此,中朝双方进行了协商。金日成的态度很明确: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是彭德怀同志,作为两国军队联合作战的对表时间。TOP100范文排行在此之后,中朝军队在历次重大军事行动中,都开始实施联合作战和协同作战,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中朝联军”。中国与朝鲜在作战指挥上是如此,在重大战略决策和政治外交斗争中同样是如此,精编资料,供您参考而朝鲜与中国“对表”,也成为很正常的事情。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中朝军队在打下汉城后,彭德怀果断下令停止追击,结束此次战役。他的考虑是:我军连续作战,部队很疲劳,人员伤亡、弹药消耗和军需给养得不到补充,加之战线已经拉长到将近700公里,后方供应不上,因而无力再向前进攻。更为重要的是,彭德怀看穿了新到任的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的诡计,认为对方败退并撤出汉城,是有计划地撤退,其有生力量并未遭到歼灭性打击,很可能找机会反扑,我们不能上当。然而,对于彭德怀的决定,苏联驻朝鲜大使、朝鲜人民军总顾问拉佐瓦耶夫大将却坚决反对,朝鲜领导人也感到很不理解。在与彭德怀会晤谈话时,拉佐瓦耶夫厉声指责彭德怀:“哪有打了胜仗却不追击敌人的?哪有这样的司令员?”他坚持要中朝军队不停顿地继续进攻,一直打到釜山,将美军赶出朝鲜。由于双方争执不下,拉佐瓦耶夫发电报向斯大林告状,彭德怀也将这种意见分歧向国内作了汇报。很快,斯大林有了答复,他在回电中说:彭德怀同志是当代的军事家,朝鲜战场的一切军事作战行动,都应听从彭德怀同志的指挥。随即,斯大林把拉佐瓦耶夫调回国,并撤了他的职。在此情况下,朝鲜领导人也不好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同意了彭德怀的决定。时隔不久,李奇微果然如彭德怀所料,推出了他的“磁性战术”,工作总结范文在对中朝军队进行试探性进攻之后,由东到西发动了大规模反扑。战场实践证明,彭德怀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朝鲜在这个重要关头与中方“对表”,也是非常必要的。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汶山在朝鲜停战协定和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则有坦白交代,他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2挫伤了苏联的霸权关于这场战争的深远意义,目前不为人们注意的还有,它最先撬动了苏联帝国的霸权基础。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进入了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改革的内容与19的沙俄军事失利暴露出的农业发展不足以继续支撑工业高速增长的问题相似,尽管程度上远轻于1905年的沙皇俄国,但赫鲁晓夫的改革也从农业开始。1950年,苏联提前9个月超额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产量达到新的高度,苏联生产率提高了36%,按工人人均产量增长约50%左右。另外,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从战败的德国及其盟国那里获得了赔偿,这有力地支持了苏联财政。例如,在1947年,苏联3/4的进口来自东欧国家和德国的苏联占领区,据估计,价值达200亿美元以上。从1951年开始,第五个五年计划付诸实施。与其他五年计划一样,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工业领域,尤其是在航空、军工和原子能等领域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取得了巨大成就,伏尔加运河也已开通。但与此相反,支持苏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却日益不堪负重,出现相对萎缩。雅尔塔会议是美国(罗斯福)、英国(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斯大林)三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据统计,直至1953年苏联农业谷物产量仍未达到1940年的水平。由于战争破坏的原因,在1940~1953年间,苏联1945年的谷物产量与1940年相比下跌50%,到1946年则进一步下跌至58%。此后虽然谷物产量开始大幅上升,至1952年已接近1940年的水平,但到朝鲜战争即将结束的1953年又大幅下跌,一年之内跌幅达11%。1953年10月20日,呈报给赫鲁晓夫并标有“绝密”字样的“苏联农业部和苏共中央农业局关于国内粮食收购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对此有如下披露:“截至1953年10月20日,国内收购粮食亿普特(编者注:俄罗斯重量单位,1普特约为千克)。此外,被列为收购计划的其他农产品数量折合粮食产量5940万普特,完成计划的%。去年同期收购粮食亿普特,完成计划的%。今年粮食收购减少了亿普特。”农业是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