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发展壮大辣椒产业的调研报告驻村期间,结合基层党建、入户走访、项目实施等重点工作,以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为架构,全面调查研究xx村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尤其是进一步提升“一村一品”辣椒产业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在此基础上,结合村情实际和日常工作心得,调研借鉴其它乡村发展经验,思考xx村辣椒产业振兴的存在问题与可行路径,形成年度调研报告。一、xx村基本概况xx村坐落于xx县xx乡西北部,距城关5公里,四面环山,风景秀丽。全村138户518人,7个村民小组,党员16人,本科学历及以上3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3884亩,其中林地面积2998亩,耕地面积886亩。村财年收入15万元。xx村拥有130余年的辣椒种植和辣椒酱制作历史,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辣椒种植和加工,也有种植茶叶、太子参、马铃薯等农作物。xx村近些年接连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辣椒)、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省级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村、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二、发展壮大辣椒产业近些年,在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和xx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村党支部借力乡村振兴东风,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组织服务延伸到辣椒产业链上,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进村党支部与乡镇企业xx融盛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在全国“一村一品”辣椒示范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引领全村走上发展辣椒产业致富的道路,村民生活如辣椒般越过越红火,成为远近闻名的“辣椒村”。(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凝聚发展动能xx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积极发动乡贤、村民加入合作社进行资源整合,创办“xx县润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村、社、企一体化合股联营”发展思路,以xx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员+基地+农户”,形成种、产、销一体的经营模式。村民以田地入股,不仅每亩有种粮补贴,还通过打散工的方式增加收入,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一是形成供产销一体化渠道。自xx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以来,牵头集中流转土地、购置各类农机设备、完成土地平整和水渠修缮,在村内食品工业园区新建设无公害辣椒种植示范基地200亩,打造“一村一品”辣椒特色产业。通过统一土地流转、统一种植、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形成供产销一体化增收渠道。解决合作社技术难、资金难、销售难等问题,全力畅通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渠道,全面提高规模化种植效率。二是全方位解决土地撂荒问题。xx村党支部立足村内撂荒田地多、年轻劳力少等实际,把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基层党建与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通过将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耕地抛荒治理工作有机结合,引导领办合作社与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对集中连片的抛荒地采取“代耕+委托+流转”等方式,统筹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和适度规模经营,全方位解决土地撂荒和“非粮化”问题。三是聚焦机制共通与组织共融。建立合作社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形成村企共建、产业共通联动机制。村党支部落实企业发展用地、服务、政策等要素保障,企业党支部通过就业帮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村企党组织融合共生。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交流学习、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七个一”活动,把组织生活开到车间、班组和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二)村企合作促进融合发展立足当地产业发展基础,xx村党支部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社等多方力量联结合作,共谋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以辣椒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带活村集体经济。目前全村从事辣椒相关产业人员已达总人口的75%,年种植辣椒600余亩,通过流转土地、开展技术培训等举措,户均增收1万多元,促进村财增收4万元。一是推进种植采购标准化。村党支部统一价格集中土地流转,统一规划建设无公害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免费传授种植技术,优惠提供肥料、农药等农资,帮助23个农户办理小额信贷108万元发展辣椒生产,推行订单作业,建设无公害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农户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道路。二是推进生产销售规模化。村党支部联合公司实施基地种植技术改进、生产技术改造、厂房车间扩建、冷藏库建设,辣椒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原有的定制配送、直供直销基础上,瞄准“互联网+”新业态,吸引“市级辣椒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以技术入股,联合返乡创业大学生及其电商团队创办食品公司网络直销店,打好线上线下销售“组合拳”。目前,线上日销售辣椒酱达1000瓶,年营业额增加近300万元。三是精准帮扶激发内生动力。村党支部深入打造村、企、农互联互惠的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按集中采购形成的价格优惠供应农用物资,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计生户等每户给予免费提供种苗、农资,与种植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解决农户辣椒种植后顾之忧。积极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进厂务工,去年公司招聘固定工人30人,月工资3600元以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三)辐射联动提升产业格局xx村党支部通过搭建配套服务、宣传推广等平台,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提升辣椒种植与加工技术的科技含量,持续探索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途径,不断凸显辣椒产业优势,提升辣椒产业发展格局。一是注重跨乡联动。村党支部坚持高站位发展,在辣椒产业惠及本乡、本村基础上,打破地域壁垒抱团发展,解决单个合作社规模小、链条短、竞争弱等问题,全面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xx县内其他乡镇及福鼎、霞浦等地1000余户农民,年种植辣椒8000多亩。二是注重校企联建。村党支部与省农科院、农林大学、三明农科院、xx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党支部长期合作。去年末邀请xx农林大学专家到xx村调研指导辣椒种植和加工情况,解决辣椒酱生产过程的技术难题,并为农民进行辣椒种植技术培训。建立联合实践基地,引进闽椒3号、明椒8号等优质品种,成功培育xx大黄椒,该品种辣度强、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毒能力强,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预计每亩可增加收入3000元。三是注重科技含量。今年初xx村成功申报省科协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现阶段在申报省科技厅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和xx市科普示范基地。这些省级、市级科技项目主要针对xx村农作物种植和村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组织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引进辣椒新品种,协助进行辣椒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组织专题学术交流和研讨,提高产品竞争力,并针对农作物生产和涉农政策问题进行咨询服务;为村民组织技术培训,提高辣椒种植技术,推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三、存在问题(一)人才资金资源缺乏,发展后劲亟待增强xx村现有的常住人口仅占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大多数劳动力外流,村庄空心化问题突出,而党员队伍整体上存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外出党员较多等问题。此外,缺少发展资金投入,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缺少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平台,缺少具有创业热情的能人贤人,产业发展后劲不强。(二)农田治理问题严峻,村庄道路有待改善xx村作为长期发展农业的村庄,因长时间在同一块农田中连续耕种同一种作物,没有有效的轮作休耕,导致农田土壤板结、元素失衡、肥力下降以及重金属累计过多等问题日益严重,这对壮大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制约。村内前往食品工业园区之间路段标准不高、等级偏低,道路崎岖,有一半道路仍为土坯生产道路,与前后连接不畅,路况很差,一经暴雨冲刷,路面泥泞不堪,严重影响群众出行以及农产品的运输。(三)政策服务保障不足,协调推进仍需强化一些村民甚至村干部对于涉农专业性政策了解不足,研究不深,尤其是现阶段国家非常重视遏制耕地抛荒和防止“非粮化”,村干部对种粮优惠政策不够清楚,不利于入户宣传,对农户进行劝耕、复耕。另外,村党支部在与上级部门,尤其是乡政府和县农业局,对接协调政策落实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相关建议(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产业发展后劲一是以xx村党支部为核心,有效整合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金融助理员、选调生等乡村两级人才队伍。通过整合现有人才、引进专业人才、培育乡土人才,不断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二是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人、农技人员等返乡人员回xx村创业,支持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渠道,发展特色产业。三是利用xx村现在实施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项目以及村企的发展,带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吸引外流劳动力返乡。四是搭台打造党员辣椒种植示范户,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快辣椒种植大户培育,开展辣椒种植技术、辣酱制作工艺等专业技术培训,大力营造“大户带小户”“一带多、多帮一”的互助发展氛围。(二)加大农田治理力度,提升道路基础设施一是提出“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基本思路,加大农田生态治理力度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有机肥的投入,缓解土壤的板结问题,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二是由乡党委、政府牵头出台土地轮作休耕奖补政策,鼓励农户通过在辣椒农业生产周期内套种太子参、水稻等其他农作物,从根本上降低农田土壤污染风险,持续提升农田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推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利共赢。三是利用“一村一品示范村”、“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项目,大力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硬化生产道路,改善村庄至食品工业园区的通行条件,便利村民生产生活,推进xx村辣椒产业振兴。(三)强化政策学习引导,积极协调沟通推进一是进一步理清思路,研究xx农村经济社会的走向和趋势,增强对涉农政策的了解,特别是要关注土地政策方面,持续推进抛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因地制宜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切实发挥整治效益,提高耕地利用率,促进粮食增产增收,让村里的抛荒地“活”起来,变为“致富田”、丰收田。二是要强化与上级部门协调沟通,形成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合力。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获取资金,获得更大的支农力度。三是加强产业项目的技术支撑,争取打造一支业务精干、相对稳定的农村农技服务队伍,并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等力量巩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