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干部XX大心得体会现代化是工业革命后人类实现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实现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历史变革。一直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以其先发优势提供了一套走向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但是历史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现有效消解了这一模式,从根本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一直在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理论源起:从马克思主义交通理论看铁路助力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交通运输理论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揭示了交通运输经济的一般规律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马克思交通运输理论的提出和形成马克思交通运输理论主要体现于其经典著作中。首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阐释了到底什么是交通运输。他指出,交通运输有目的地改变人与物位置变动,是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其次,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集中论述了如何理解交通运输的地位。他指出,交通运输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变革的重要因素,因为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应用,为资产阶级带来巨大财富,也让各地工人能够快速联系起来,从而推动了工人阶级斗争,也推进了人类文明世界化发展。最后,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条件等。马克思交通运输理论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二)铁路是现代工业的先驱马克思最早提出“铁路是现代工业的先驱”。铁路的诞生不仅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也加速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马克思论述了铁路的建设为其他各种产业进行服务的可能性,指出“如果你想要在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里维持一个铁路网,那你就不能不把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必要的生产都建立起来,而这样一来,也必然要在那些与铁路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业部门应用机器。”这就表明,铁路是一种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时代前进的必然选择。如果要维护铁路网,必会将涉及的其他生产过程都连接起来,因此,在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工业的过程中,铁路发挥着引领作用。二、历史探索:中国铁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所有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战略的不断深化,我们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中国铁路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行官”。(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铁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这一时期,我们党提出了要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仅有2.18万公里,因此,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铁路太少,要使中国工业化,就必须大大地发展铁路。”随后,靠肩挑背扛推进了成渝、包兰、兰新、成昆等铁路建设,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铁路处于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邓小平同志从抓铁路人手全面整顿全国各条战线,为国家实施一系列调整和整顿举措提供了经验,铁路成为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路先锋。(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一时期,我们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在党的十三大作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安排。为了提升铁路运输能力,更好地满足当时经济社会的需求,邓小平同志提出,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要多搞一点铁路、公路、航运。从具体措施上,通过“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强攻京九、兰新,速战宝中、候月,再取华东、西南”的安排,通过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我国先后建成了横贯东西、沟通南北的铁路大干线,构建了起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畅通市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铁路肩负着兴路强国的使命任务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推进、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并以此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背景下,铁路更加坚定自觉地肩负起兴路强国的使命任务,树立世界眼光、体现中国特色,作出了实现铁路现代化、全面建成铁路强国的具体安排。到2035年,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届时,中国铁路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三、现实路径: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铁路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推进铁路现代化,要从现代化的角度去深刻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导,走出一条中国式铁路现代化道路。党的XX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具有“五大中国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中国特色”最早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党的XX大又重申了这一重大论断,不仅为推进铁路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科学范式和基本遵循,同时也相应提出了走好铁路现代化发展之路的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一)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需要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近十多年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基本上解决了原来运能紧张、供给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随着路网骨架的形成、运输能力的提升,已经逐步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的需要。当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高铁里程超过4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速成型,很多贫困地区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一些贫困地区直接跨人高铁时代。我国铁路基础设施已经实现由“大”到“强”。未来,对标2035年和2050年目标,将不断形成规模合理、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铁路网。规模合理,就是到203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人口20万以上城市铁路基本覆盖,人口50万以上城市高铁通达,这是在统筹存量与增量,注重质量与效益的原则下的科学规划。层次清晰,就是要从功能和作用上进行细分,高速铁路网主要连接重要的城市群、经济区以及省会城市等,是客运的主动脉;普速铁路网主要承担跨区际的客货交流及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等。布局合理,就是要推动城际铁路发展,以高铁枢纽带动城市发展,使车站与枢纽、城轨、地下空间有效融合。(二)推进运输服务现代化,创新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供给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就需要铁路能够提供满足旅客货主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运输服务,不断提升旅客货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当前,铁路客运从时速不到50公里的绿皮普速列车发展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铁路货运由昔日的“一车难请”发展到目前货运能力总体适应,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障,高铁让路途不再遥远、旅途不再漫长。网络购票、电子客票刷脸进站、移动支付、在线选座、互联网订餐、便捷换乘智能导航及网上发货等便民利民服务举措的推出让铁路的服务供给有了质的跃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这是评价铁路服务和铁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未来,对标世界一流服务标准,紧扣新时代运输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全程化、中高端等新特征,铁路运输服务越来越关注服务需求,例如,即刻响应的灵敏度、服务内涵全程拓展的新方案、服务本身高效便捷的硬需要以及服务客户美好体验的软需求,实现由过去“走得了”向“走得好”、“运得出”向“运得畅”、“苦在囵途”向“乐在途中”的提质升级,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打造“人享其行”的客运服务生态圈和“物畅其流”的货运服务生态圈,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新时空。(三)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持续可靠的安全发展水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铁路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事关铁路改革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度重视铁路安全,特别是高铁的安全性得到社会各界和世界铁路同行的充分认可。我国是世界公认铁路安全性好的国家。根据国际铁路联盟(UIC)对世界各国2005年以来铁路安全情况的统计,我国铁路10亿吨公里事故率仅为0.07,我国铁路每10亿人公里旅客死亡率仅为0.02,远低于英国、德国、西班牙、日本等铁路发达国家。未来,面对我国铁路路网覆盖面广、运营环境复杂、高普速密并重等特点,我们所面临的安全压力和复杂形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铁路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增强安全敬畏意识,加强对安全生产规律认识和掌握,全面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铁路安全生产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风险防控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铁路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洽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铁路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四)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发挥节能环保的绿色铁路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需要铁路发挥节能环保的绿色优势,担负起构建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力量,不断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鼓励引导绿色出行,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这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铁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未来,铁路要继续发挥好骨干绿色优势,引导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动交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起以铁路为主体的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推进落实铁路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动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加强铁路重点领域能耗和排放管理,不断降低铁路综合能耗。发挥铁路比较优势,构建起与其他运输方式高效融合的大运输、大物流、大流通格局。(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互利共赢的开放新空间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联动发展注入动能。这就需要铁路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全方位“走出去”并参与全球竞争,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当前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铁路舞台中央,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开展对外交流和开放合作,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在世界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有铁路合作项目,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其中,中老铁路已于2021年12月3日通车,这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雅万高铁等“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已有序推进;中欧班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有力促进了各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随着“朋友圈”阵容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铁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共赢,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未来,要不断提升我国铁路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铁路由单一产品输出向全方位“走出去”的转变,由铁路企业各自“出海”向形成合力“走出去”转变,由产业链低中端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转变,由铁路国际事务及规则制定的一般参与者向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转变,从而不断提升中国铁路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国际和国内形势不断变化,铁路企业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持续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激发铁路运输发展新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更加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