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_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一、资本—帝国主义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的划分二、对中国的影响㈠消极影响㈡积极影响三、经验及反思资本主义的阶段划分1、资本主义的第一阶段——自有资本主义⑴产生的时间及地点:14、15世纪到16世纪末的欧洲在经济领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成熟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这段期间。侵略方式:商品输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鲜血和罪恶-------马克思二、第二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⑴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⑵原因:电力和内燃机等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又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因之发生的巨大矛盾,使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这些都促使生产和资本加速地集中,并逐渐使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垄断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开始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⑶侵略方式:资本输出⑷经济特征①在生产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垄断统治,是它的基本特征;②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为一,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金融寡头③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业已形成⑤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最重要的特征:垄断主义取代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对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对英法,签订《北京条约》,这之后清朝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1894-1985,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丧失了对朝鲜的宗主权,巨额的战争赔款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㈠消极影响㈠政治上主权遭到严重破坏(1)驻军权: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第9款的规定,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享有驻兵的特权。该条款称:“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2)内河航行权: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具可通商”。并“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通商之区”。(3)司法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在华享受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对居住在驻在国领土上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种制度是西方列强侵犯弱小国家主权、掠夺弱小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中国是受领事裁判制度危害最深、时间最长的国家。4)关税主权:1853年,英、美、法三国以上海小刀会起义使“海关行政陷于停顿”为借口,迫使上海道台在次年6月订立了《上海海关征税规则》,并于同年公布英、美、法“三国领事通告”,攫取了上海海关管理大权。从此,帝国主义控制了上海海关,并通过委任外国人担任各地海关的税务司,控制了全中国的海关。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把持下,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关税收支权也统统丧失。海关长期成为西方列强侵掠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摧残(5)设立租界权: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居住。这一规定后来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各口岸建立“租界”的根据。(6)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特别规定:英国对中国享有片面的最惠国待遇。(7)领土主权: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定和香港割让英国,使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以后其他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中国大片河山沦入帝国主义之手,仅俄国一国就侵占了中国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㈡经济上负担累累1、被迫开放通商口岸1)《南京条约》——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2)《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南京、九江、镇江、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3)、中英《烟台条约》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4)中俄《里瓦基亚条约》和《伊犁条约》俄国在新疆贸易,“暂不纳税”;5)《中法新约》在中越边界上指定两处为通商处所,一处在保胜以上,一处在谅山以北6)中日《马关条约》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7)民国时期的~~中日《二十一条》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迅速自开商埠;2、关税主权的丧失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夫,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是中国被迫接受协定税则的开始。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又规定,一般货物应纳税额,皆按值百抽五核计,如欲变更,则须与英人共同协议订定。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导致的后果1.使中国的进口税成为世界上最低的。自此中国自己不能调整税率,海关不能起保护本国工商业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侵略者用之以倾销洋货和掠夺中国原料出口的工具。2.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3、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1.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形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2.具体形式①鸦片走私更猖狂②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③压低价格收购原料4、大量华工被贩卖西方殖民地收买地痞流氓诱骗掠拐华工,将华工贩卖到海外充当苦力,剥削中国廉价劳动力,掠夺中国劳动力。2.情况①19世纪50年代,从广东贩卖出国的华工,每年约5万人。《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殖民者诱拐华工更为猖獗。②被拐骗的华工首先要立一张卖身契,人贩要在华工胸前烙印,标明运往何处。③表示去古巴;P.表示去秘鲁……华工被装上运华工的船只,时称“浮动地狱”。远渡重洋,船上生活条件恶劣,受到非人的待遇,有40%~50%华工未能达到目的地。掠卖华工的实质就是奴隶贸易,充分暴露西方殖民侵略的野蛮性、残酷性。5、资本主义资本输出对象①办洋行1854年,上海黄浦江已洋行林立,有120多家。1867年,天津有洋行17家。如:天津租界“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的仁记洋行,在宁夏设外庄,垄断收购羊毛,在包头设外庄垄断收购驼绒,在海拉尔设外庄垄断收购兽皮。外商使用“标期汇票”套购中国大量农产品、特产。英国汇丰银行②开银行为适应贸易需要,方便汇兑。最早在中国开设银行的是英国,英国人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外国银行,英国东方银行上海分行(丽如银行)。后建立了“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在天津的外商银行集中在英租界,今解放北路,有“天津华尔街”之称。1870年英国在中国设银行(分行)17个,1890年,英国在中国设银行(分行)30个,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也在中国设银行,法国有法兰西银行分行,德国有德意志银行分行。外商银行是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支柱③经营轮船公司19世纪60年代开始,外国人投资在中国建立轮船公司。如美旗昌轮船公司、英太古轮船公司。列强垄断中国的远洋、内河航道。如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天津与恰和公司一起把持天津进出口航运,积累了大量财富。④设工厂为掠夺中国资源,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外商创办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如俄商1863年在汉口建立的顺丰砖茶厂,最初雇佣工人以手工制造砖茶,后建立使用蒸汽机的砖茶厂。6、中国经济命脉被控制(1)外国资本在中国近代工业中很快形成垄断地位。1913年,外国资本占煤矿投资总额的79.6%,占新式采铁和冶铁企业投资总额的100%,并且控制了41.2%的纱锭和49.6%的布机。(2)强迫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巨额战争赔款。中国政府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向列强举借外债。清政府的这两项税收每年约4000万至5000万两,大部分用于偿付外债,自己只能得到一点“关余”、“盐余”。列强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3)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银行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英国丽如银行(又称英国东方银行)、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它们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地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4)、控制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外国资本经营了中国境内的绝大部分铁路。列强通过对中国铁路的控制,不仅攫取巨额利润,获得铁路沿线的许多经济权益,而且还由此从政治上、军事上取得对这条铁路及其沿线地区的控制权,确立和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外国资本还控制了中国沿海和内河的主要航道的航运业。远洋航线,则几乎全部为外国轮船公司所垄断。(5)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造成严重破坏。由于外国向中国倾销过剩农产品,中国的一些传统出口农产品如茶叶、生丝等遭到打击,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销路,在国内市场上也遭到外国同类产品的排挤。还通过垄断价格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进行不等价交换,获得超额利润。再加之中国封建地主残酷剥削,导致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萎缩和衰败。总之,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㈢文化入侵1、在华发展传媒事业,制造对西方有利的殖民主义奴化思想舆论,从而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在19世纪40到90年代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他们先后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时期我国报刊总数的95%如《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中外新报》、《香港新闻》、《中外杂志》、《中外新闻七日录》、《教会新报》、只要控制住在中国出版的”主要的报纸”和”主要的杂志”,“我们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头和背脊骨”这些刊物首先致力的,是用文字来消除中国人民对西方侵略者的仇恨。他们大念“和平经”,重弹“天下不啻一家,万民皆如同胞”之类的老调;宣扬他们这些人“越七万余里航海东来”,其目的只不过是“与中国敦和好之谊”;他们的“传教”,是“替天行道”;他们的“通商”,是“以有余补不足,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因此,只要中国人民放弃抵抗,“不尚武功”,去掉他们所说的那种“仇敌之根性”,就可以“盛享”他们所描绘的那种“中外和平之幸福”。说穿了,就是要中国人民认敌为友,束手就擒,听凭他们宰割,不要有任何的反抗。广学会的建立西方资本一帝国主义为了更好地加强组织管理在华的文化渗透活动,他们于1887年在上海创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社团”广学会”。在以后的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广学会成为西方资本一帝国主义在宗教的掩护下对中国人民进行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机构学会以“输入最近知识,振起国民精神,广布基督恩纶”,把“开放”“中国人的头脑”的工作,纳入他们的轨道,进行了广泛的欺骗、愚弄和奴化毒害中国人民的宣传。广学会的主要机关报是《万国公报》《万国公报》的文章,极力为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作辩护。它极力称道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帮助,吹嘘教会慈善事业对中国人民的“造福”,威胁中国人民必须老老实实、心悦诚服地接受他们的奴役和统治。尤其是那些美化帝国主义的史论文章,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当中散布了崇外、媚外、惧外的思想,引导他们按照帝国主义的蓝图来“改造”中国,加深中国的殖民地化。在戊戌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则主张一切变法新政都必须在他们这伙”西士”的指挥下来搞,上自皇帝的顾问,下至各部的总管,外交、内政的大员,和筹款、筑路、办学等事的督办,以至于拟议中的国家日报的主编,都必须由”西人”来担当。中国人不但应该把实行变法的大权拱手交给他们这伙“西人”,而且还“不得存域畛之见”,可见他们在思想和精神上麻痹、奴化中国人民的文化渗透,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完全控制和奴役中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