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这幅图真实、细致地表现了康熙南巡所经之处的风土人情及农业、商业的繁荣景象。康熙南巡图•课标内容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考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明朝小说《醒世恒言》养蚕图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重难点解析出资出力经营利润劳动工资充足资金的作坊主、商人①自由的劳动力②雇佣③被雇佣④手工工场⑤请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雇佣关系重难点探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家业传承的典型。材料一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巾,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张瀚《松窗夜话》材料二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氏家族“家业大饶”的原因。分析其所营商机杼业的性质。(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为什么“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3)某研究小组通过对张氏家族家业传承的研究,得出这种以机杼业为代表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的结论,结合所学加以印证。【解析】本题借浙江张氏家族的发展历程考查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第(1)题,从材料中“罢酤酒业,购机一张”、“备极精工”、“增至二十余”等信息概括得出。第(2)题,转换问题,即材料中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因素是什么。第(3)题,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概括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答案:(1)原因:转换经营行业;纺织工艺高超;扩大经营规模。性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2)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不能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要求子孙科举入仕,弃商从文。(3)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提示:(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2)具体原因①生产资金不足: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②国内市场狭小: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极度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窄。合作探究③国际市场缺乏:“海禁”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④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⑤国家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⑥科学技术落后: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直接挂钩。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请结合明清时期有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黄宗羲这句话批评了把农工商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了农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对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的挑战,符合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明朝中后期: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许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投放市场,成为交换的商品;全国出现了三十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在商品经济较繁荣的江南一些地区,手工工场出现了。清朝前期,在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的手工业部门比明朝增多了,规模也扩大了。但是,明清统治者仍然推行抑商政策,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还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清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从而阻碍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黄宗羲的观点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机户、机工、商人)解除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他把农工,商皆视之为本,其观点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进步观。材料一:农业为“本业”,商业为“业”—战国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告缗”。—汉材料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明思考:中国古代社会推行了哪几项经济政策?材料四: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一、国家政策之一——重农抑商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巩固封建统治•3产生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基本国策。•4评价:•①进步性: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消极性: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5横向联系:17世纪,在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欧洲封建统治者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在经济上出台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重要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该政策认为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鼓励工商业发展和对外贸易,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西之间经济政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发展的不同走向。学习中应注意从目的、原因、内容、影响等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1、原因:(1)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2)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二、国家政策之二——“海禁”与“闭关锁国”2、目的:维护封建统治(3)含义:1.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2.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严格限制绝对禁止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辨析】“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因此,“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闭关政策是指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闭关政策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明清两朝之所以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中国古代经济史纲》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重难点解析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4分)(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10分)答案:(1)①互通有无②增加居民收入③稳定社会秩序。(2)原因:自然经济为主;防止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危害:阻隔中外贸易;造成人民贫苦和社会不安;沿海港口城市走向衰落;影响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和表现•一般原因:•1、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用人才。•3、统治政策的调整和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4、民族融合的加强与中外交流的发展•5、科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兴修水利、农作物推广等。•6、人民群众辛勤劳动。•7、地理条件等。合作探究一般表现:①农业方面:农具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作物推广和引进;垦田数量增加或种植范围扩大;人口增长;国家收入增加等。②手工业方面:冶炼业、棉纺织业、造纸业、制瓷业、造船业等行业的发展;手工业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等。③商业方面:市场形成与扩大;交通发达;城市繁荣;货币流通;边贸频繁、外贸发达。•盛世现象出现的一般原因和表现•原因:①前代的积累。如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唐玄宗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等。②统治政策调整(即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如农民战争的打击,使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注意加强民族关系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这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的安定及国家统一。③统治者个人素质:如善于用人纳谏,善于调整政策,善于适时改革创新等。④人民的辛勤劳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⑤其他因素:如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等。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影响三年6考高考指数:★★★★12011·福建文综·T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试做:____________【思维路径】审题题干汉代朝廷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反而出现相背离的现象排查分析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朝廷实施的,重农与抑商并行排除B项从材料看,朝廷实行重农抑商,但百姓并不完全执行排除C项封建社会中百姓还是非常重视农业的,而且也不完全重商排除D项材料表明汉朝政府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实际上在官吏和世俗眼中商人因为富有而高贵,农民因贫穷而低贱,法律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正确22010·浙江文综·T18·4分)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