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责管理第一节商业银行资产负责管理理论第二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第三节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责管理第一节商业银行资产负责管理理论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其经营管理理论也不断发展变化和日益丰富:从早期的资产管理理论发展到负债管理理论,以及现代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强调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理论是以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侧重点一种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的特点认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应放在资产方面,致力于在资产上协调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问题。无论是在贷款还是投资上都强调“安全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三个阶段。(一)商业性贷款理论是最早的资产管理理论。由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内容该理论从银行资金大量来源于活期存款这一客观现实出发,着眼于保持资产流动性的需要,认为银行只应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放款要以真实交易为基础,并有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一旦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可以处理所抵押品,收回贷款。商业性贷款理论的意义为早期商业银行合理资金配置与稳健经营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资金运用受制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强调银行应保持高度的资产流动性以确保安全经营。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忽视了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和贷款清偿的其他保证条件,策略显得过于保守。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制约了银行自身的发展且不利于经济增长。随商业需要自动伸缩信用量,会助长经济波动。(二)资产转移理论这是另一种关于保持资产流动性的理论,该理论由莫顿在《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中提出。资产转移理论的内容该理论认为,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在于其变现能力。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只要银行所掌握的证券信誉好,易于出售,在资金需要时可迅速不受损失地转让出去,就能保持流动性。最佳保持流动性证券是短期政府债券。资产转移理论的意义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方法,拓宽了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范围,实现了资产的多元化,丰富了资产的结构,并促成了商业银行二级准备金制度的形成。资产转移理论的缺陷过分强调运用可转换资产保持流动性,限制了高盈利性资产的运用。缺乏对银行资产变现能力的全面认识。(三)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在《定期存款及银行流动性理论》中提出。在商业性贷款理论基础上,近一步扩大了银行资产业务的选择范围。预期收入理论的内容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非贷款期限的长短。只要借款人预期收入有保障,长期贷款也可安全收回;反之,短期贷款也会丧失流动性。它强调了银行贷款偿还和贷款项目未来收入的关系。对预期收入理论的评价优点:扩大了银行的业务范围,促进了贷款形式的多样化。缺点:由于对借款人预期收入的预测建立在主观判断的基础上,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二、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保持银行流动性经营的重点,由资产方转移到负债方,以主动的、积极的负债管理作为实现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均衡的主要工具。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容该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的调剂负债实现。银行可通过主动负债,比如向外借款的方式扩大筹资渠道并以此满足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需求。负债管理理论的意义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想的创新,变被动为主动,为银行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方法。缓解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让负债主动适应资产,为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创造了条件。局限:忽视了从市场借入资金时的不确定性。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综合管理的内容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该理论认为,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难以达到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平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灵活及时调整,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原则总量平衡原则: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供给制约需求。结构合理原则:资产和负债在期限和时序上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对资产负责综合管理的评价吸收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通过资产和负债结构的全面调整,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的均衡发展。四、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该理论主张银行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之外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渠道;还提倡银行将表内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第二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一、资产管理方法(一)资金总库法又称资金汇集法,指银行将各种资金来源汇集在一起,形成资金总库,然后按优先考虑流动性,再考虑盈利性的原则,将资金分配到各种资产。资金总库法特点优先保证流动性的需要,盈利性放在第二位忽视主动负债的作用未能从定量角度提出资产的具体配置方法资金来源资金运用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短期借入款发行债券股本资金总库第一准备金第二准备金各类贷款长期证券固定资产按先后顺序资金总库法示意图※第一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及托收中的现金等。第一准备金高度优先。盈利性很差,尽量将其压缩到最小额度内。※第二准备金包括短期公开市场债券,如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能为银行带来一定收益,同时具备较强变现能力。※各类贷款主要的盈利性资产,对一切合理贷款需求尽量满足。※长期证券可以提高盈利水平,有利于补充二级储备以增强银行流动性保障。※固定资产资金总库法的评价优点:为银行资金分配提供了一般原则,管理方法简单易懂。缺陷:忽视了负债期限结构对资金分配的限制;忽略了从资金来源角度考虑流动性;过分强调流动性而忽视了盈利性。(二)资金转换法又称资产分配法,认为资产的流动性和分配的数量与获得资金来源有关,即应按资金来源的不同性质进行资产分配。资金分配法的特点扩大了盈利资产的运用规模,提高了银行盈利水平只强调负债的流动性,而忽视了贷款的流动性根据存款周转率做出流动性决策,会导致高估流动性需求资金转换法示意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借入款及其它负债权益资本第一准备金第二准备金各类贷款有价证券固定资产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三)线性规划法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值最大(小)化的一种方法。银行目标可以是净利差、营业利润、税后利润、股票市价等,约束条件则是监管法规规定的各种比率、指标及银行制定的控制指标等限制条件。例题:某商业银行有5000万美元的活期和定期存款资金来源,可用于贷款和第二准备金,贷款收益率为12%,短期债券的收益率为8%,存款成本忽略不计。假定银行监管要求短期债券与总贷款的比例至少为25%。求银行资金配置的最佳组合。线性规划法的特点提高了经营管理的精确性银行资产配置中的各种法规、政策限制有相当部分难以准确表达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二、负债管理方法(一)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方法指银行用借入资金满足短期流动性需要,即用借入资金补充一级储备,以满足存款的提取和增加的贷款需求。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方法的特点增加了盈利资产的持有量,提高了银行的预期收入增加了银行的风险(二)全面负债管理法又称纯负债管理,即银行用借入的资金持续扩大资产负债规模。全面负责管理法的特点一旦无法从市场获得足够的资金,可能面临难以承受的风险。第三节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责管理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实践中,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原理最适用。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历程统收统支管理阶段(1953年-1978年)各级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上缴总行,存款的运用权归总行;贷款由总行统一核定指标,逐级下达。差额包干管理阶段(1979年-1983年)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实贷实存管理阶段(1984年-1993年)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资产负责比例管理(1994年至今)1994年至1997年贷款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8年至今取消贷款限额后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风险水平类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和风险抵补类指标。风险水平类指标1、流动性风险指标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责衡量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核心负债比例=核心负债/负债总额不应低于60%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一般不应低于-10%。2、信用风险指标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资产总额;不高于4%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不高于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不高于15%=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额/资本净额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不高于10%=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授信/资本净额;不高于50%3、市场风险指标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不应高于20%=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额之比。4、操作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损失率为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风险迁徙类指标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两个二级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风险抵补类指标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营业费用+折旧)/营业收入;不高于45%资产利润率=税后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不低于0.6%资本利润率=税后净利润/平均净资产;不低于11%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不低于100%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应计提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应计提准备一、单项选择题1、银行用来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即将到期债务的本息的那部分现金储备称为(B)。A.安全性B.基本流动性C.充足流动性D.充足安全性2、下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中不属于资产管理理论的是(D)。A.真实票据理论B.可转换理论C.资产结构理论D.资金购买理论3、按照偿还期对称原理,商业银行应该将自有资金运用在(D)。A.现金B.短期贷款C.长期证券D.固定资产4、根据资产分配法,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大部分应分配到(A)。A.第一准备金B.第二准备金C.短期证券D.放款5、我国在(D)开始执行取消贷款限额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A.1994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二、多项选择:1、自偿性贷款实质上是一种以(AC)和为担保的资产运用。A.票据B.现金C.流动实物D.固定资产2、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表现在业务管理过程中是对(ABC)业务进行计划、控制与调节。A.资产B.负债C.表外D.贷款3、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动因是(ABD)。A.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储备B.扩大收益资产的规模C.提高资产的安全性D.提高资产的盈利性4、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ABCD)。A.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B.银行资产损失很小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C.银行以最小成本变现的能力D.银行以最小的筹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四、简答题:1、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有哪些?2、简述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三性”目标之间的关系。3、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