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应收账款管理第一节现金管理第三节存货管理第一节现金管理一、现金管理的目标二、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三、现金收支预算(自学)本节内容:1.交易性需要:持有一定的现金以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是企业持有现金的主要动机。一、现金管理的目标(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P2032.预防性需要:持有现金以应付紧急、意外情况的现金需要。现金内容的项目有什么?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各种形式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3.投机性需要:持有现金以抓住各种瞬息即逝的有利的市场机会,获取较大利益而准备的现金需要。其持有量大小往往与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及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二)现金管理的目标:现金是一种流动性强、盈利性差的资产。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做出抉择,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1.含义: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成本,寻找使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在成本分析模式下,企业持有现金有三种成本:(1)机会成本。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失去投资收益。其绝对额一般可以用现金持有量与投资收益率的乘积来表示。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正相关)(2)管理成本。企业持有现金,会发生管理费用,这些费用就是现金的管理成本。(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管理成本是一种固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之间无明显的比例关系。(3)短缺成本。企业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付出的代价。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负相关)成本与持有量之间的关系见(图8-1)(一)成本分析模式(用于现金收支波动较大的企业)二、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2.决策方法:通过例举法去寻找总成本最低的那一现金持有量。拟定各个方案的现金持有量(已知数),先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机会成本、短缺成本和管理成本之和,在从中选择出总成本之和最低的方案,则该方案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现金持有量。现金总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3、结论: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能使上述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参照教材205页例8-1现金转换成本=每次转换成本F转换次数×总需求量T每次持有量C(二)存货模式(不适用于现金收支波动较大的企业)适用前提:企业现金不足可以通过出售短期有价证券补足存货模式是引入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源于计算存货经济批量的基本模型。在存货模式下,企业持有现金没有短缺成本,只有以下两种成本:(1)转换成本。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的固定成本,如经纪人费用,税款,该项费用与交易次数有关。某一时期t的现金总需用量为T;每次的转换成本为F;则某一时期的转换成本为:C__2R单位成本(有价证券利息率)平均持有量×机会成本=C0(2)现金持有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失去投资收益。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正相关)某一时期t的现金持有量为C,有价证券的利息率(机会成本率)为K,则现金持有成本为:与决策相关的总成本=总需求量T每次持有量C平均持有量(C/2)×R+×F持有量成本(C/2)×R(T/C)×FQ可见,当两条成本线交叉到一起时,即相等时,总成本最低(C/2)×R=(T/C)×FTC=(C/2)×R+(T/C)×F对持有量C求导,得:此时,两种成本之和最低,C为最佳现金持有量另外,其中:T为某一时期的现金总需用量;C为现金持有量;R为有价证券的利息率(机会成本率);F为每次的转换成本;TC为某一时期的现金管理总成本RTFC*/2=*于是:某一时期t的现金管理总成本的计算公式为:TFRTC2=•例:某公司预计全年现金需要量为16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50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10%。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以及此时的现金管理总成本。RTFC*/2==2×16000×50/10%=4000元TC=(C/2)×R+(T/C)×F=4000/2×10%+16000/4000×50=200+200=400元交易次数练习:P226计算题第1题第三节存货管理一、存货管理目标二、储存存货的有关成本三、存货控制本节内容:一、存货管理的目标(一)储存存货的原因1.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2.出自价格的考虑但储存存货要占用较多的资金,为此要发生机会成本或应计利息,同时还要增加仓储费用、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等开支。存货是指企业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在制造企业,存货通常包括原材料、委托加工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的内容或项目包括什么?二、储存存货的成本订货——购买——储存——用光(缺货)与储备存货有关的成本,包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等三种。1、取得成本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TCa来表示。包括:(1)订货成本(2)购置成本2.储存成本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通常用TCc表示。3.缺货成本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通常用TCs表示。(三)存货管理的目标:进行存货管理,就是尽力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1.取得成本TCa(包括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1)订货成本(y=a+bx)变动订货成本----与订货次数相关:年订货次数(D/Q)×每次订货变动成本K固定订货成本F1----与订货次数无关订货成本=F1+(D/Q)K(y=a+bx)(2)购置成本(总买价):年需要量D×单价U取得成本:TCa=F1+(D/Q)K+D×U年需要量D,每次进货量Q,固定订货成本F1,单价U2.储存成本TCc(y=a+bx)固定储存成本F2----与存货数量无关变动储存成本----与存货数量相关:平均存货量Q/2×单位成本Kc(可以理解为机会成本)储存成本TCc=F2+Kc(Q/2)(y=a+bx)3.缺货成本TCsTCs=缺货量×单位缺货成本×次数=S×KU×(D/Q)总成本=TCa+TCc+TCs=F1+(D/Q)K+DU+F2+Kc(Q/2)+SKu(D/Q)固定储存成本F2,单位储存成本即(机会成本率)Kc,缺货量S,单位缺货成本KU,缺货成本TCS三、存货控制存货决策涉及4项内容:决定进货项目、选择供应单位、决定进货时间(T)和决定进货批量(Q)(每次订购货物的数量)。——能使总成本最低的存货储存量或采购量的确定经济订货量的概念:按照存货管理的目的,需要通过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存货总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叫作最佳采购批量,也叫作存货经济批量。(一)存货经济批量控制法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1)能及时补充存货,即存货可瞬时补充;(2)能集中到货,即不允许陆续入库;(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TCS;(4)需求量稳定,即存货全年需要量不变;(5)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商业折扣;(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时买到。1、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不允许缺货无商业折扣的情况)(联想记忆:存货模式下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根据以上的假设,可知与决策相关的总成本包括:DQ由于F1、F2、DU是年固定成本,故TC的大小取决于变动成本(即变动订货成本与变动储存成本),而变动成本的大小取决于Q,如图示:+DU+F2+×K每次采购量成本(Q/2)×Kc(D/Q)×KQ可见,当两条成本线交叉到一起时,即相等时,总成本最低(Q/2)×Kc=(D/Q)×K对Q求导得到经济进货批量(Q)基本计算模型(Q/2)×KcF1+3.经济进货量基本模型及其它(1)经济进货批量(Q)基本模型:对Q求导得到:Q*=2KDKcN*=DQ*(2)每年最佳订货次数(N*)=年需要量除以每次进货量存货相关总成本TC(Q*)=2KDKc=DQ*K+Q*2Kct=N*360W=Q*2U经济进货货量占用资金=平均进货量乘以单价最佳订货周期(天数)教材217页[例8-6]:某公司每年需耗用甲材料8000千克,该材料采购成本为15元,单位储存成本为5元,平均每次订货成本为50元。求Q、TC、N、t(天数)、W。Q=40018天0360平均占用资金W=400÷2×15=3000元每次使用周期t=360/20=18天全年进货次数N=8000/400=20次经济进货批量Q==400千克经济批量的总成本TC=2×8000×50×5=2000元或=8000/400×50+400/2×5=2000元2×8000×505(二)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扩展不允许缺货但有商业折扣----因为买价要变化,属于相关成本,故还要考虑购置成本,即:决策相关总成本=存货进价+相关进货费用+相关储存成本相关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量×单位储存成本相关进货费用=变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存货进价=购置成本=年需要量×单价计算步骤见例8-7例题某公司每年需用某种材料8000千克,每次订货成本50元,每件材料的年储存成本为5元,该种材料买价为15元/件,若一次订购量在1000千克以上时可获2%的折扣,在2000千克以上时可获3%折扣,请问公司最佳经济订货量为多少?Q*=2×8000×50/5=400(千克)解:(1)若不享受商业折扣,利用基本模型计算最佳经济批量:(3)当Q=2000千克时,单价获3%的折扣存货相关总成本=8000×15×(1-3%)+8000/2000×50+2000/2×5=121600通过比较发现,每次进货为1000千克时存货的相关总成本最低,所以此时的最佳经济批量Q*为1000千克。=8000×15+2×8000×50×5=122000元不享受商业折扣,按经济批量400千克计算的存货相关总成本:(2)当Q=1000千克时,单价获2%的折扣存货相关总成本=8000×15×(1-2%)+8000/1000×50+1000/2×5=120500元或=8000×15+8000/400×50+400/2×5=122000元(二)存货ABC分类控制法(P221)1.分类标准(1)金额标准——为主(2)数量品种——辅助A:金额大60%-80%品种数量少(5%-20%)B:金额一般15%-30%品种相对较多(20%-30%)C:金额小5%-15%品种繁多(60%-70%)2.ABC分类控制法的运用•对A类存货进行重点规划和管理,•对B类进行次重点管理,•对C类只进行一般管理即可。•阅读课本例8-10第二节应收账款管理一、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二、应收账款的成本三、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确定本节内容:一、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一)产生原因:商业竞争、结算时差(二)功能:促销,减少存货(三)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管理费用(四)决策(目标):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如果应收款赊销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就应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应收账款的内容或项目包括什么?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或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二、应收账款的成本(信用成本)应收账款的成本是指持有应收账款所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1.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需要的资金×资本成本率(一般可用有价证券的利息率代替)维持赊销业务需要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赊销额×平均收现期(周转期)=赊销收入净额/360×平均收现期应收账款占用资金2.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收账费用等)3.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坏账率)(1-边际贡献率)(一)信用政策的构成: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企业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所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1.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货款所提出的付款要求和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条件信用标准收账政策信用期、折扣期及现金折扣百分比。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确定2.信用标准(1)定义: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